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卷的表格中)读图,回答12题。1两地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的差异B热量的差异C水分的差异D土壤的差异2两地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34题。3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4上右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AABC BBCACCAB DBAC“电力天路”始于青海格尔木,终至拉萨,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直流输电工程,被誉为国家电网“一号工程”。据此回答56题。5西藏的电网一直是一张独立运行的“孤网”。“电力天路”建成之后,在冬季电力输送的方向是A向格尔木方向B向拉萨方向C双向输送D无法判断6该输电线路建设的主要意义是解决青海能源紧张的状况西藏的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决西藏季节性缺电问题改善藏区能源结构将丰富的地热能源输送到全国各地A.B.C.D.下图某一地区的区域发展过程图,回答78题。7图中,可以反映出A.区域核心不断缩小,外围空间不断扩大B.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C.交通网络不断完善D.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加,与区外联系逐渐减弱8在区域发展晚期 A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外围空间 B区域发展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C区域核心区的常住人口远多于外围空间D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土资源部xx年4月28日发布全国土地石漠化报告显示, 我国石漠化的总面积达到了11.35万平方千米, 每年因为石漠化损失的耕地面积为30万亩。这种石漠化是在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土地逐渐被石头占据, 90%的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9依图判断, 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A. B. C. D. 10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集中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土层薄, 水土易流失地表径流缺乏A. B. C. D. xx年12月10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中线一期工程xx年建成通水。下图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1112题。1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A. 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 B. 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C. 促进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D. 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1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调往北方,该调水工程会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 A. B. C. D. 安徽作为传统的中部大省,自20世纪以来,安徽的区域发展战略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 的方向性目标。安徽一直期望通过皖电东送工程带动两淮(淮南、淮北)煤炭基地开发和皖北经济发展,以及通过能源输送来加强与长三角的合作。右下图为泛长三角核心城市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1314题。13泛长三角的西部地区为了在区域合作中更好的发挥,应主要发展的工业是 A.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14对于安徽,皖电东送工程在短期内会带来经济上的较高收益,但从长期来看主要的不利影响是 A. 加重交通运输负担B. 水土流失加重 C. 加剧水资源短缺D. 加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系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柄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 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值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读“红碱淖湖区域图” ,完成1516题。15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值上升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A. B. C. D. 16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利于调节气候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利于调节河流径流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A. B. C. D. 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一段时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下图为“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 。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 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 的道路。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718题。17科尔沁沙地走“沙绿民富” 的道路给我们的启示,叙述错误的是A. 本区经济建设必须以生态建设为前提B. 树立新的发展观,由“掠夺性开发” 转向“可持续性开发”C. 实行退耕还草,封沙育草,更大力度发展畜牧业D. 发展乔、灌、草、药相配合、农牧副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18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 ,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生态环境脆弱 气候异常 大规模人口迁入开发 不合理开采地下水A. B. C. D.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 的问题, 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 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 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920题。19. “滇池水脏” 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流域面积小, 汇入水量少季风气候, 径流季节变化大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全年高温, 湖水蒸发量大 A. B. C. D. 20.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A. B. C. D. 第卷(非选择题,满分40分)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21(22分)“君住珠江头,我住珠江尾”。西南大旱,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材料一 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的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气象干旱监测图 材料三 云南省地形构成、耕地构成及xx年农业产值结构图材料四云南省部分城市xx年511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距平变化表城市降水量距平(%)平均气温距平值()城市降水量距平(%)平均气温距平值()昆明-180.3六库-210.9昭通20-0.6大理-181.3沾益25-0.4楚雄-120.7文山-170.5普洱-250.7蒙自-150.7景洪-170.7玉溪-250.9临沧-200.6丽江250.7保山-230.7香格里拉200.4潞西-250.7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评价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有利影响。(6分)(2)依据材料一,分析图中A发展有色金属冶炼的有利区位因素。(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云南省优质耕地少的自然原因。(6分)(4)据材料四,分析该地区去冬今春出现严重干旱的主要原因。(4分)22读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位置示意图及苏南某工业园区产值构成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安徽皖江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述该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2)简述苏南某工业园区产值构成变化的特点。(4分)(3) 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重要的产业承接转移区。简述该市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区域发展的影响。(6分)xx年高二年级10月月考地理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345678910CBBCBBCDBA11121314151617181920CDADADCACD二 综合题(21题22分,22题18分)21(1) 有利影响: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抗旱能力。 (6分)(2) 近原料地;近能源地;近河流,水资源主富。(6分)(3) 自然原因:高原山地面积广,宜耕地少;喀斯特地形广布,地表水资源缺乏;石漠化严重,土层薄,土壤贫瘠。(6分)(4) 原因:xx年雨季降水不足;气温偏高,蒸发旺盛;地表存水不足。(任答二点4分)22(1) 位置毗邻长三角地区;水陆交通便捷;产业基础好;资源丰富;协作条件好:政策扶持;地价低廉;劳动力丰富等(8分,任答四点)(2) 传统工业(劳动密集型、重污染企业、按图具体描述亦可) 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4分)(3) 有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带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工业与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任答四点4分) 不利:可能加剧环境污染。(2分) (如答转移区的影响不采分,只答有利影响最多给3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