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作业报告题 目:ADSL接入网技术应用 学 院: 江西理工软件学院 专 业: 网络通信131班 级:13软件网络通信学 号:13222128 学 生: 肖观生 授课教师: 李春雨 时 间: 2015 年 10 月 10 日 目 录1 、ADSL概述21.1. 概念21.2 ADSL的特点62 ADSL技术82.1ADSL技术简介82.1.1 ADSL结构82.1.2 ADSL模型102.2 ADSL接入技术原理13 2.2.1ADSL中使用的主要关键技术132.2.2ADSL的工作原理172.2.3ADSL的性能分析172.2.4 ADSL的技术特点18 2.3 ADSL接入与两种传统接入技术的比较182.4 ADSL的业务应用19 3基于ADSL技术的校园网组建21 3.1ADSL接入网213.1.1 ADSL接入网分类213.1.2 ATU-R与用户个人网的连接方式223.1.3 ADSL接口技术22 3.1.4 ADSL设备的安装223.2 ADSL的实际应用-ADSL技术校园网组建24 3.2.1 校园网使用ADSL技术的必要性243.2.2 系统现状的可行性分析24 3.2.3 系统设计构思243.2.4 目标实现26 4ADSL故障、安全问题274.1ADSL基本故障及解决办法274.2 ADSL用户注意的安全性问题285 ADSL的发展前景301、 ADSL概述1.1概念1.接入网基本概念接入网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信网的窗口,也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英 里”(thelastmile)。一般来说,电信网包括核心网(CoreNetwork也即骨干网),接入网(AccessNetwork)和用户驻地网三大部分,如图1-1所示。连接本地交换机和用户图 1-1电信网的基本组成部分称为接入网。ITU-T(国际电联标准部)在1995年7月通过的建议G.902对接入网做 了如下定义:用户网络接口(UNI)与业务节点接口(SNI)之间传送电信业务运载功能的13各种实体(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接入网分类宽带接入网技术是随着宽带业务的需求而逐步发展的,目前推出的接入网方案很多,但是技术比较成熟的有以下五种:基于 双绞线的以ADSL为代表的xDSL(数字用户线)技术;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HFC(混合光纤同轴网)接入技术; 基于五类线的高速以太网 LAN接入技术; 固定无线接入方式LMDS(本地多点分配系统);光纤接入技术等。目前比较成熟并逐步广泛应用的是ADSL接入技术。2.ADSL的定义数字用户线系统(xDSL)指DSL的不同派生技术,是以铜质 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技 术组合,它包括HDSL、SDSL、VDSL、ADSL等。DSL是利用普通铜 线路,将高带宽信息 传送到家庭和小型企业的技术。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Line)译:非对称数字用户线定义:ADSL是DSL(DigitalSubscriberLine)数字用户线路的一种非对称版本, 它利用数字编码技术从现有铜质 线上获取最大数据传输容量,同时又不干扰在同一条线上进行的常规语音服务(其原因是利用 语音传输以外的频率传输数据),它是一种新的高速、宽带通信接入技术。也就是说高速的视频、音频和数据信号借助普通 线传 送,使得普通固定 用户以较小的投资,实现家庭办公、多媒体通信、视频点播、快速 访问Internet等诸多业务。ADSL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线资源,在1对双绞线上提供上 行640Kbps,下行8Mbps的速率,传输速度是普通MODEM(调制解调器)的140倍,它的 话音部分占用的是传统的PSTN(公用 交换网)网,而数据部分则接入宽带ATM平台。 ADSL具有的独特优势是:采用的是专线的连接方式(即它提供针对单一 线路用户的专线服务)。单纯从技术的角度,可以把ADSL看成一个高性能的调制解调器,ADSL调制解调器与网络总是处于连接的状态,免去了拨号上网的麻烦。ADSL技术的提出:ADSL技术是由Bellcore的JoeLechleder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该技术大部分带宽用来传输下行信号,而只用一小部分带宽来传输上行信号,这样就出现 了所谓的不对称的传输模式。网络上大多数的多媒体传输都有一种现象,就是有大量数据 流往用户,但却只有极少量的交互控制信息上传。ADSL就是针对这种现象设计的。目前, 公用 交换网(PSTN)系统的带宽限制成了信息高速公路的路障。尽管极高速的光缆铺 设成的主干网已经将全球多数国家交叉连接,但直通用户的最后一段接入线路仍存在着瓶 颈问题。为了适应电信网传输高速信息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特别是 宽带业务,必须拓宽用户环路,打破其“瓶颈”限制。就网络拥塞而言,不对称数字用户 线(ADSL)显然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ADSL设计目的有两个功能:高速数据通信和交互视频。数据通信功能可为因特网访问、公司远程计算或专用的网络应用。交互视频包括需要高速网络视频通信的视频点播(VOD)、电影、游戏等。目前,ADSL只支持与T1/E1的接口,在未来可以到桌面。ADSL用其特有的调制解调硬件来连接现有双绞线连接的各端,它创建具有三个信道的管道 ,如图 1-2所示。图1-2 ADSL的信道示意图 一个速率为 1.5Mbps-8Mbps的高速下行信道,用于用户下载信息; 一个速率为 16Kbps-1Mbps的中速双工信道,用于用户上传输出信息;一个普通的老式 服务信道,用于普通 服务;非对称,指ADSL上行速率(最高640kbps)和下行速率(最高8Mbps)的不对称上行,指从用户电脑向网络传送信息下行,用户从网上下载信息 宽带接入,是指用户需要通过一定的通信基础网络支持实现用户和 Internet的高速联接。3. ADSL的标准(1) ADSL的技术标准ADSL技术标准规范最早是由ANSI(AmericanNationalStandardInstitute,ANSI) 美 国国家标准学会提出的速率可达 6.144Mbit/s 的 ADSL 标准T1.413,欧洲技术标准协会(ETSI)根据T1.413标准增加了附件,以适应欧洲的需要,称为T1E1.4标准,标准的附 件包含了用户端的复用接口、网络配置和管理协议以及其他的改进。国际电信联盟ITU-T根据以上标准规范,制定了ADSL国际通用标准,主要包括:建议,定义ADSL收发器(G.dmt)规范;建议,定义无分离器ADSL收发器(G.lite)规范;信息产业部相应制定了我国的相关行业标准:YDN 078-1998接入网技术要求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YD/T1055-2000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带话音分离器的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G.dmte 和G.lite:在ADSL国际通用标准中,有两种规范:的G.dmt规范和的G.lite 规范。G.lite规范和G.dmt规范的主要区别就是G.lite规范去掉了用户端的POTS(普通 接口)分离器。应该说,G.dmt和G.lite两种规范各有所长,分别使用于不同的领域。 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如下: G.dmt是一种全速率(full-rate)的ADSL标准,支持640Kbps/8Mbps的高速上行/下 行速率。G.dmt要求用户端安装POTS分离器,比较复杂;而G.lite标准虽然速率较低, 上行/下行速率为512Kbit/s/1.5Mbit/s,但由于省去了复杂的POTS分离器,因此用户可 以像使用普通Modem一样,直接从商店购买用户端设备(CPE),然后自己就可以简单地进 行安装。 就适用领域而言,G.dmt 可能更适用于小型办公室或家庭办公室(SoHo: SallOffice HomeOffice的缩写,泛指在家办公);G.lite则更适用于普通家庭用户。正如 E1 标准和互用性测试曾推动了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市场一样,G.lite也被另称为消费者ADSL(ConsumerAsymmetricalDSL), 它正在由一个几乎包括所有主要的DSL设备制造商联合进行开发,在这种背景下,G.lite 有着更好的市场前景。注意,这两种技术标准并非截然不同,G.lite仅是G.dmt的简化版 本。表1-1G.lite和G.dmt比较传输速率 上行:最高可至 1Mbps 上行:最高可至 512Kbps 用户端 POTS 用户端需语音分离器,安装复杂,用户端无需语音分离器,安装简单,一 下行速率达 8Mbps,需进行网络编下行速率达 1.5Mbps,无需进行网络编技术方案 码,可作于两种模式(快速和交码,只工作于单一模式(交织),打电织),打 时无需快速重训练,因话时需进行快速重训练,因而 ADSL 传 技术复杂因而设备价格高,运营商技术相对简单因而设备价格相对便宜,价格和成本 的初期投资高,需对用户线进行大有着较好的价格宽带比,运营商的初期量调查,同时安装成本也高 投资同样较高,也需对用户线进行调 业界正致力于兼容性问题,因此兼容性兼容性 兼容性不高 的前景 较好 , 商 业运 作更 有利 于将市场前景 发展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定位于 Internet 接入市场,前景被普(2) ADSL的协议标准ADSL根据接入互联网方式的不同,所使用的协议略有不同。不过所有协议,都是基于TCP/IP的协议,并且支持所有TCP/IP程序应用。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