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富有特色的芬兰高中教育体制改革卢枫 任新军 芬兰的高中教育体制改革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了近 30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借鉴欧洲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种适合本国实际、能最大程度利用教育资源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为芬兰培养了大批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综合素质较高、有创造性的人才。通过改革,芬兰的高中教育较好地配合了芬兰科教立国的人才培养政策,并为其高科技产业的腾飞做出了贡献。灵活机动的“无班级授课制” 所谓“无班级授课制”,是一种打破了过去单一的灌输型教学体制新的教学模式,它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按爱好选择,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这种突出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对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1999年1月1日,芬兰颁布了芬兰高中教育法案,该法案明确规定,所有的芬兰高中都应采纳“无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自此,以“无班级授课制”为核心、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主动学习能力的芬兰高中教育改革体制正式在芬兰全国范围内推广。 最初的教学实验是20世纪60年代在各高中学校为成人所开办的夜校里进行的。这一新的教学机制因其灵活机动的授课形式,以学生为主的主动学习方式和富有前瞻意识、注重实用的课程设置,而大受补习高中课程的成人学生们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70年代初,这种教学模式开始引进到一些正规高中对青年学生的教学当中。 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芬兰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的时期,社会希望学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创新人才、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在这种需求形势的大背景下,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更好地应对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芬兰开始在全国多所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推行 无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对高中整个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调整。 首先是学制改革。 芬兰将过去固定的3年高中学制改为较有伸缩性的24年学制。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智力、学习基础、学习计划进展和学习兴趣等不同情况,在完成学校规定学分的基础上,自己决定用2年、3年或4年完成高中教育。 每一个学年不再像传统体系中被分为上、下两个学期,而是分为56个学段。每个学段包括 67个星期,各学段最后一个星期为考试周。学段制使学生在本学段内的课程设置相对集中,一门课程从过去平均每周学习2个学时,提高到学习68个学时,基本上每天都要接触学段内选定的课目。学段制较好地解决了学生过去在学习同一问课程中,因学习时间间隔过长而容易遗忘所学知识的现象,避免了学段内学习课目过多、过杂的问题,也利于教师集中精力,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将某一课程讲授得比较透彻。 大部分的高中学校还根据高中生的群体特点和注意力集中时间的科学测试,将每节课的授课时间从45分钟改为75分钟。据有关资料统计,欧洲国家的高中学校普遍认为75分钟一节课为高中学生最佳授课时段。科学的授课时段设置,既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课堂讲授内容,也保证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其次是教学改革。 所有的芬兰高中都根据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大纲将学校所教授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选修课中还包括部分学校自设课程。在大部分高中,必修课占三分之二,选修课和学校自设课程占三分之一。而在一些重点高中,如我们前去参观的罗苏高中,必修课仅占30%,而选修课和学校自设课程却占到了70%。 实行改革的高中学校不再为学生分班级或分配固定教室,不同学年入校的学生因选择同一门课程而同坐一个教室。新学年伊始,学校即发给学生每人一本课程设置手册,内含本学年开设课程明细表,包括对课程的总体介绍、课程设置、各科详情、任课教师、选修必备前提条件等,同时将手册全部内容公布在校园网上,以便学生随时查询。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不同的学段课程和适合自己的认课教师。选课方式简便易学,学生只需在校园网相应的课目栏内输入自己的学号即可。选修同一门课程的学生可以是刚进校的新生,也可以是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经过特殊申请,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学,不参加授课,定期完成课程作业并参加考试而获得学分。 这些体制上的改革,为芬兰高中学校在同一时期提供不同层次、特色纷呈的教育创造了条件,大大增加了教育机制的灵活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和个人发展的热情,保证了其他方面改革措施的实施。 从上百门课中挑选你要学的课程 在芬兰赫尔辛基罗苏高中,目前所开设的课程多达200多门。一般来说,只要有 810名学生选择同一门课程,学校就要提供条件开设。这一现象,直接影响着芬兰未来人才教育目标的培养。 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课程教材体系,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于1994年1月5日颁布了 芬兰高中教育课程框架大纲,大纲的第二部分明确规定高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 根据上述教育目标,大纲规定了相应的高中课程框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大类:母语与文学 (包括芬兰语、瑞典语和萨米语);两门外语:可以是母语以外的其他任何语言;数学;环境和自然科学:包括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与人类价值观和信仰相关课程:包括宗教、伦理和哲学;心理学;历史和其他社会学;美学:包括音乐和美术及其他视图艺术;体育和健康教育等。 芬兰各高中学校根据大纲要求,对课程进行了灵活的设置,安排了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例如罗苏高中就对课程进行了细化,如语文被分为阅读、文法、文学和写作等,外语按语种及难易程度划分为不同级别课程,数学分为几何、代数、三角、微积分等等,加上学校的自设课程,共开设了200多门课程,其中必修课约占30%,选修课占70%。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随意选择,修满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即可从学校毕业。 大部分的芬兰高中学校要求学生最低须修完 75门课程,其中必修课45门,选修课 30门,多选不限。学校没有留级制度,如所选某一课程没有按计划通过考试,可以在下个学段或间隔几个学段后重新选修,直到考试合格为止。如果认为成绩不够理想,也可以重修并再次应试,考试成绩以最好的一次计入总成绩表。 在开设课程方面,一般只要有 810名学生选择同一门课程,学校就要提供条件开设。罗苏高中就曾为满足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要求,专门聘请大学教师来校授课。这种灵活的课程设置不仅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且给学生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 此外,学校还鼓励一些成绩突出或有特殊专长的学生,根据学校与大学间的协议,选修大学课程或利用大学的教学、实验设备进行研究工作,其学习结果计入高中学分,大学日后予以承认。 目前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不再统一审查教材,所有教材都由国有、私有的出版社自行组织编写出版,不同出版社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激烈的竞争中和听取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得以改进。各高中学校的教材主要由认课教师从34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选择一种,报校长批准即可用于课堂教学。此外有些学校还编写自己的教材和教材辅导材料。近年来,为与国际教育接轨,芬兰高中还采用了一些英文原版教材和外文原著进行教学。 为进一步适应21世纪知识和信息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于今年开始再次对芬兰高中教育课程框架大纲进行修订,新大纲计划今年出台,试行2年,然后将于2004年正式颁布。 不设班干部的宽松管理 芬兰高中学校属学校所在地教育委员会直接管理。校内设有校董事会,董事会决定校长的任命和聘用。学校的日常教学和其他事务实行校长负责制。 实施“无班级授课制”以后,学校机构除原有的各教研室、行政办公室外,还增设了教导咨询办公室,建立了对学生的顾问制度、指导员制度、学生自我管理制度,通过这三种制度实现宽松体制下对学生除文化知识教育以外的道德品质及社会知识教育,并进行有效管理,这是芬兰教育管理改革的一大特色。 学生顾问制度。 每个学校都设有专业的学生顾问,其专职工作就是解答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顾问对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情况有着全面的了解,其作用突出表现在学年初始,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课程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容应对学段考试;毕业前指导学生如何圆满完成学业,并对学生未来择业或继续深造等问题提供咨询。 学生顾问的工作还远不止于此,它包括了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就任何学习中的问题或学校里的日常小事约见学生顾问。芬兰各高中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咨询工作,有些学校的校长和副校长还亲自担任兼职学生顾问。 指导员制度。 新生入学伊始,无固定的班级,但学土被分为25个人左右的不同管理小组,每组有指定的指导员。指导员由学校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学生的行政日常事务,组织每星期一次的例会,向学生传达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集体活动,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员行政上接受专业学生顾问的领导,具体执行学校及学生顾问对全校工作做出的计划和安排。 学生自我管理制度。 一些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经选拔可担任新生辅导员工作。具体做法为:进入第二学年的学生,可以申请报名担任低年级学生辅导员,以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增加对“无班级授课制”的了解,指导新生如何选课和制订学习计划,熟悉校园生活,结识新同学等。毕业时,学校向担任过辅导员的学生颁发证明其工作经历的辅导员证书。 实践证明,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对新生帮助很大,工作针对性很强,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同时也使有机会担任学生辅导员的学生在组织管理能力、培养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等诸多方面得到锻炼。学校还有学生自己的学生会组织,学生会领导成员经过候选人之间竞选,由全校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学生会有自己的组织机构,自办校园期刊,主要工作是向校方反映学生意见和呼声,根据学生意愿组织集体活动,并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等。 此外,有两名学生代表可以参加学校董事会议,还有两名学生代表可以参加全体教师会议,学校通过上述多种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校方管理层的交流与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集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达到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芬兰是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它的人均手机使用率和人均上网人数均居世界第一位。芬兰高中学校平均每610个学生就有一台上网电脑,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迅速进入课堂内外,成为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手段。 学校的许多行政管理事项及通知、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对专业的咨询、选修大学远程课程以及师生间的交流沟通等都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各高中均设有多媒体教室和电脑中心,建立了校园网,教师也积极开发教学软件,并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可以受到影像、声音、文字和动画演示等多方面的刺激,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教学,使课堂充满了时代气息,学生不仅学到了高质量的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竞争机制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芬兰所有的高中教师都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才能申请高中教师职位。由于国家重视基础教育,教师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尊重和普遍认同。教师享有相当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待遇。 在过去的体制下,教师在多年教学中总是遵循同样的教学模式,用同样的教材和教案,传授同样的知识,享受同样固定的待遇。在新的教育体制下,这种情况将面临严峻考验。不同教师开设同一门课程,是学校正式引入教师竞争机制的起点。学校规定了最低选课人数作为开课的前提。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有些人由于教授内容丰富,教学风格贴近学生思想、教学手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