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夹竹桃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出自于“学界泰斗”季羡林之手。文章通过写夹竹桃的韧性及其能引起作者的幻想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在课文的学习中要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2、教学目标(1)重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四、六自然段,在阅读中感受夹竹桃花的 “韧性可贵”及“它能引起我的幻想的妙处”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由物及人,感受季羡林先生如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的高贵品格和对生活的热爱。二、说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熟读课文 2.教具准备:夹竹桃实物、多媒体课件(夹竹桃图片等)三、说学情分析 本课为苏教版第12册中的一篇美文,相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并对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非难事。然而虽然学生都见过夹竹桃,在他们的头脑中夹竹桃只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植物,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夹竹桃的韧性以及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的幻想,从而更准确地感知美、表现美,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四、说教法和学法 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同时本学期我们学过三亚的落日、广玉兰等结构相同的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的散文,对于这一类文章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这篇文章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教授此文。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时主要是针对文章设计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这些课堂提问就是让学生实现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提高语文素养、训练逻辑思维等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设计的。课堂上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教学时我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入手,检查小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抛出自己设计的问题,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在走近文本时心中会产生若干个小疑问,师生共同解决这些小疑问,那么整篇文章的内容学生也就一目了然了。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对夹竹桃的印象)对比拓展-理清结构-质疑引向探究体验学习写法-学习升华-读写练习 检查预习,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读有关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扫除学习障碍后,我引导学生复习本册学过的散文三亚的落日、广玉兰,回忆这两课结构和写作手法,从这入手类推本课的结构也是总分总的结构,也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此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找出课文中首尾两个自然段,体会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情感变化由回忆到喜爱的上升,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变化原因。同时抛出问题:“季羡林先生为什么喜爱夹竹桃?小组合作学习找出答案:夹竹桃的韧性和能引起“我”的幻想是老先生喜欢夹竹桃的两大原因,进一步指导学生明白第一段的作用是总起全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从而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清晰的认识。有了这些基础,引导学生从“夹竹桃的韧性”和“夹竹桃花影迷离,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这两方面入手学习。确定了这节课的学习方向后,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这种方法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把阅读课厚重阅读简约化,随着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在阅读中加入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再次消化文本,让简约的阅读再次厚重起来,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三部曲。这样的教学非常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这种化繁如简、由简入繁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打消小学生读阅读的畏难心理。通过在自己课堂的验证,我认为只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 接着进入教学的探究体验阶段: 探究定向后,我引导学生化整为零反复读文。学生通过阅读找出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段落和句。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孩子们明白:夹竹桃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默默地一年三季开放,花期之长是院子里其他花不能相比的。指导学生中出重点句子:“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和“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我引导学生抓住“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无日不、无不”这些词语体会夹竹桃一年从春到秋,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花开不败,体会它的花期之长,没有任何一种季节性的花朵与之相比,从而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课文状物咏怀,季羡林先生喜爱夹竹桃的韧性正因为他自己就如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此时,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作者写夹竹桃的韧性,为什么花笔墨写院子里的其他花呢?作用是什么?能回忆起与此相类似的文章写法吗?这又是一个小拓展,这一提问的设计,不仅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进程,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明白:其他花与夹竹桃的对比更加反衬出夹竹桃默默无闻,韧性强的特点,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我们之前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中也曾出现:作者把家乡灞河的柳树和青海高原的柳树也进行了对比,突出青海高原这株柳生命力的顽强。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培养,潜移默化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 在学生探究体验夹竹桃的韧性后,我引导学生学习“月光下的夹竹桃”。在教学时,我着重抓住中心句“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展开的。问学生:作者为什么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在孩子们初谈感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孩子们会有更新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进行朗读,同时辅助于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地图的样子、想象池塘中的葕藻、想象墨竹画的样子,想象花和叶子在月影下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在朗读中、在想象中感悟文字的美妙,感受夹竹桃的魅力。 学习升华,季老先生把月光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进行了大胆的想象,想象如此丰富、如此美,根源就是老先生对生活的一种态度:热爱生活,生活中一切都是美好的,从这一段引导学生解读老先生对生活热爱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环节:幻想夹竹桃是什么?完成句式: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倾注于笔端,读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整合总结:我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进行整合,因为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又能引起我的许多幻想,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孩子们也通过文字与文学大师产生共鸣,以同样的感情爱上了夹竹桃。七、说板书设计 韧性可贵:花开三季 我喜欢夹竹桃夹竹桃 引起我的幻想: 地图 荇藻 墨竹这一设计力求体现板书统领全课、简洁、重点突出的特点,它贯穿全文,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八、作业设计1、仿写:2、背诵三、四自然段6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