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典型考题详解6(科普文章阅读)生命的微尘腊尽春回,百花盛开。植物开花的本意,是为了繁衍后代。当你摘下一朵美丽的鲜花时,你是否注意到同时散落一些淡黄色的粉末?这就是,种子植物的雄性繁殖器官花粉。花粉是极微小的生命体,需用显微镜放大几百倍甚至数千倍才能弄清它们的面目。最大的也不过200多微米(大约是一粒芝麻的五分之一),最小的只有几微米,所以,人们都称它为“生命的微尘”。植物花粉的数量,通常都是很多的,有的多得惊人;一株玉米的花粉,竞达5000万粒;松树的一个花序,就有花粉16万粒;一朵苹果花有5.7万粒,一朵芍药花多达365万拉。有趣的是,松柏类植物的花粉还背着气囊,能随风升至2000米以上的高空和飘移到1000多公里以外去远游。因此,每当松树盛花之际,经风一卷,花粉便飞舞在松涛林空,宛如淡黄色的“轻雾”;若遇春雨,便降金色的“花粉雨”,构成春天一奇观,增添了无限春意。花粉虽小,但其形态结构复杂,每一种植物的花粉,都有它自已独有的形态结构,通过鉴定,可推知其原植物。如小麦的花粉像个皮球,松树的花粉像个元宝。有的像鸡蛋,有的像哑铃,有的呈三角形,有的像个精致的花瓶,有的外表平滑,有的具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有的鲜黄,有的青、绿,有灰色的,也有暗棕色和暗红色的花粉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酶类等,可做高级营养品或用于提取雄么素,还可以酿酒和食用。花粉与人类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有的花粉可供药用,例如马尾松的花粉,中医称为松花粉,有润肺、益气,止血之效;香蒲的花粉称蒲黄,有消炎利尿之功。但是,也有对人体有害的花粉,这是需要注意的,例如,有些花粉如洋紫荆、细叶紫荆的花粉,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有抗原性),飘浮在空气中,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哮喘病患者),一旦吸入了这种花粉,则产生过敏反应,轻者像感冒,重者气喘不止,称为枯草热或花粉病。还有少数植物,如断肠草、闹羊花、藜芦、乌头等的花粉,含有有毒的生物碱及其他成分,被人误食可引起中毒;混有这些植物花粉的蜂蜜,吃后也会中毒。“蜂儿酿造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花粉与养蜂业的关系更加密切。蜜蜂在采蜜过程中,同时采集花粉作为蜂粮。通过花粉分析,就可知道哪些是荔枝蜜、枇把蜜、紫云荚蜜;知道是否含有毒花粉;知道蜜蜂采访区的蜜源植物情况等。1为什么要以“生命的微尘”为题?写出你的理解。(3)以“生命的微尘”为题,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在内容上抓住了说明事物“花粉”的特征。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花粉”方面的有关知识的?(2)按由浅人深的逻辑顺序来说明“花粉”知识的。3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人们在春天容易得过敏症?(3)春天花开之际,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吸入了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花粉(有抗原性),则产生过敏反应。4为了清楚地说明事物,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例如下面的举例子、列数据、下定义、打比方,试分别说说它们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3)(1)一株玉米的花粉,竟达5000万粒;松树的一个花序,就有花粉16万粒;一朵苹果花有57万粒,一朵芍药花多达365万粒。(2)当你摘下一朵美丽的鲜花时,你是否注意到同时散落一些淡黄色的粉末?这就是种子植物的雄性繁殖器官-花粉。(3)每当松树盛花之际,经风一卷,花粉便飞舞在松涛林海上空,宛如淡黄色的“轻雾”;若遇春雨,便降金色的“花粉雨”,构成春天一奇观,增添了无限春意。答案: (1)举例子、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花粉的数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运用下定义,抓住了花粉的本质。 (3)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更生动、形象,且使文章有文采,使读者爱读。5“蜂儿酿造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这诗句,使你联想到了什么?请结合杨朔笔下的荔枝蜜,谈谈你的看法。答案:联想到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蜜蜂的精神,即勤奋不息、舍身忘我、无私奉献,我们要学习这样精神。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关于科普类文章的阅读试题。科普类文章体裁以说明为主,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有关自然科学知识,所以在阅读此类文章时,首先要注意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了事物哪些方面的内容,按照怎样的结构、顺序来表达的。第二,要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对于其他阅读内容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综合阅读能力去完成。举一反三训练61.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1、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三是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2、第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3、第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 、_ 、_ 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4、第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2分)评分要点:海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也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希望所在。珍爱海洋资源,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2.“生物地毯”让沙漠不再起沙我国现有174.3万平方千米沙漠化土地面积,且沙化土地面积还在不断扩大。目前实行“乔、灌、草”相结合的沙漠生态防护体系,因为投入不足和水分紧缺等原因,难以获得良好效果。面积4.8万平方千米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春起沙很少,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发现,这里的“生物地毯”是阻止沙漠起沙的头号功臣。那么,“生物地毯”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实现防风治沙的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专家通过在1000倍至2000倍的电子显微镜下研究观察,发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细小的沙粒并不是以单独颗粒的形式存在,而是被微生物形成的黏液粘连,或者被藻类、地衣和苔藓的假根(kn)_绑起来,形成生物结皮,即我们在沙漠中所能见到的大面积分布于沙漠表面的绿色、黑色以及灰黑色覆盖物。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专家介绍,“生物地毯”是最接近细沙的防护网,它能有效束(f)_沙粒流动,从而起到固沙作用。实验测定数据表明,裸露沙地在风速为每秒钟842米的条件下就能起沙,而全部覆盖“生物地毯”的沙地则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起沙。专家认为,“生物地毯”的形成使土壤表面明显不同于松散沙土。地下菌丝和假根黏结沙粒,有效减少了干旱地区风、水对地表的侵蚀;一些种类的“生物地毯”对大气中氮素的固定作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从而为植物的定居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生物地毯”还可生存于极端干旱、高温(最高可达70摄氏度)和高pH值环境。专家认为,荒漠地表生物靠自然露水和降水就可四季常青,能够适应零下10摄氏度到零下60摄氏度之间的低营养环境。选择它们作为固沙先锋植物,在大面积流沙中培植,进而形成大面积覆盖沙漠的“生物地毯”,可以补充完善我国目前采用的“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生态体系,尤其适合用于荒漠化地区实施重大工程对地表破坏后的恢复。但专家也警告,人类放牧等活动将“生物地毯”破坏30%后,沙漠地表将不能克服风蚀影响,而破坏程度达到80%后,沙面抗风蚀能力则等同于裸沙。据悉,目前我国科研人员正在开发研制生物化学防沙固沙12种新材料,以在沙漠中形成“生物地毯”。据估算,其治理成本将比化学固沙材料成本降低30%。乐观估计,未来35年,“生物地毯”治沙技术将能在我国大面积推广。(1)第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作用。列数字、作比较;清楚明白地说明了“生物地毯”的固沙作用。(2)第自然段中加着重号的“据估算”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不能。“据估算”说明后面数据的来源依据是估算的,若去掉与实际不符。(3)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从文中来看,我国正在和即将采用的治沙固沙措施有哪些?逻辑顺序。(目前实施“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生态防护体系;制造“生态地毯”;采用化学固沙材料。)(4)请针对本文描写对象写一条保护环境的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例:让我们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不再哭泣。(拟人)(5)对风沙的治理,你还有什么建议或方法?写出两个并说明理由。略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kn)_绑束(f)_(捆缚)2用自己的话概括“生物地毯”是怎样形成的。(不超过40字)它是细小的沙粒被微生物形成的黏液粘连或被藻类、地衣和苔藓的假根捆绑起来形成的。3第自然段从哪些方面说明了“生物地毯”的作用?有效减少了干旱地区风、水对地表的侵蚀。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从而为植物的定居创造有利条件。可以补充完善我国目前采用的“乔、灌、草”相结台的防风固沙生态体系,尤其适合用于荒漠化地区实施重人工程对地表破坏后的恢复。6第自然段画线句在文章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