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辅导方法石桥镇中心学校张保华【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 向城市转移,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 童。由于儿童、青少年时期特殊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家庭、社会等 因素的影响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发展、情绪和情感心理发展、 性心理发展、道德行为以及人生观W价值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与回避的社会问题,应当得到来自政府、学校、家 庭乃至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动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协调管理、综合 解决,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辅导方法;“留守儿童问题”是现在社会中的热点,需要社会、学校、政 府各方面对协助和关心。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心 理问题的形成是长期的,解决也需要长期的时间。总之,留守儿童的 健康成长影响下一代的幸福。同时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大家献 出自己的爱心,关心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共同承担起这个责 任,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交流和接触的机会,外出务工父母最多间隔一段时间问候一声,而由于临时监 护人多为老年人或者亲戚,在照顾儿童时,基本只是关注其温饱问题, 而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引导、交流、沟通由于各种因素无法展开,因 此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或多或少存在某些心理企盼、困惑和障碍,有些 甚至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经过分析发现,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 健康问题主要呈以下几个方面特征:(一)性格孤僻不合群性格孤僻不合群。隔代扶养留守儿童的祖辈,其教养态度往往是 保护的、溺爱的、照顾过度的和忽视的、拒绝的,很容易造成儿童的 任性、孤僻、冷漠、攻击、胆怯、被动、神经质和社会性低等个性特 征。王玉琼等研究发现,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 最大的心理问题。周宗奎等人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 时有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上变得 自闭,这种心态在父母外出的女生身上有相当的代表性。(二)逆反心理严重。农村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爱与人对着干, 即使老师和家人的话也不肯听,常喜欢闹对立。他们缺乏安全感,对 周围的一切充满了怀疑,他们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他们距人于 千里之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 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 谦虚”、“恶作剧”等。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 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 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这些行为使人们感到他们难以教育 和管束,要么采取高压政策,要么放任,然而均无实质性效果。(三)自卑与焦虑自卑与焦虑。家庭生活中,儿童对父母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依恋 情结,他们遇到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时往往更多地依赖父母寻找解决 的办法,父母若不在身边,他们大多缺乏依赖感和安全感。虽然有祖 辈们的照顾,但老人们所能给予的更多的只是身体、起居饮食方面的 关心,而心理方面大多爱莫能助,导致孩子极易产生心理焦虑,经常 忧心忡忡,烦躁不安,甚至无心学习。此外,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总 觉得缺乏心理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再加上同伴们的冷嘲热讽以及学 业不良而招致老师的消极注意,他们更易表现出胆小怕事,行事萎缩 以及自以为不如别人等自卑消极心理。(四)道德意志薄弱留守儿童受父母的道德教育很少,在学校里的思想教育又存在不 切实际的说教问题,于是,他们的道德养成出现了问题,成为道德有 问题的“问题儿童”。留守儿童的道德真空令人担扰。这些父母 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 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 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 空。而处于身心择速发展时期的儿童,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 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一些同龄人 的不良习惯,越轨行为很容易钻空手。有些孩子因此变得自私、任性 或性格孤僻。突出地表现在小偷小摸,欺骗撒谎。留守儿童行为上 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法学校纪律、拉帮结派、 赌博、打架斗殴,少数少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二是只知单向的 接受爱,不去施爱,更想不到如何感恩回报,整天得过且过,不思进 取,对他人缺少诚信,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 会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二、家庭因素为了维持家庭生活的基本经济需求,农民选择外出务工,由于父 母的缺位造成家庭结构或家庭抚养方式的改变,使得留守儿童家庭教 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失,然而家庭教育功能在儿童的婴幼儿时期和青春 期的身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家庭教育“缺失”: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儿童是家庭活动的中心,却不是家庭关 注的中心,很多留守儿童情感心理被家人所忽视,他们缺乏与父母正 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 期,对学习、生活、自身变化有太多问题需要解决,然而亲子关系的失谐和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共同剥夺了留守儿童正常发展所需的心 理环境,改变了留守儿童社会学习的情境与过程。1、亲子关系缺失在良好亲子关系中,父母不仅要给予儿童情感支持还要鼓励子女 情感表达,以此让子女们通过社会交往促成其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 内化。若亲子关系失谐,子女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就难以获得良好的 自我感受、产生安全感和自尊心,易产生各种心理上的困惑。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抚慰和呵护,无法在良 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 认识和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和耐心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 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2、父母榜样作用缺失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在 儿童的观察学习中榜样具有重要作用,父母作为其生活中的“最重要 的人”,是最重要的模仿榜样。通过父母榜样作用,儿童可以随时看 到和亲身经历父母如何给予自己的关爱,家人如何相互安慰和支持, 并且模仿、强化这类亲社会行为,在潜移默化的互动过程中,自觉或 不自觉地接受这类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并有意或无意地将这类价值 观念和行为准则融入自己行为结构之中。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可以模仿的清晰的榜样 形象以及父母对其亲社会行为的评价、奖励和强化,人为地剥夺了他 们正常社会学习过程,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是非判断,影响其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然而此时若不良同伴群体替代了父母的榜样作 用,将自己一些消极思想以及一些诸如抽烟、喝酒、进网吧、逃学和 打架等不良恶习带入并污染留守儿童正常社会学习过程。留守儿童受 到同伴群体的感染,在与他们交往过程中不断模仿、强化这类恶习, 从而导致自身误入歧途并影响自己正常社会化。(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的教育方式是留守儿童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形成 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农村留 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决定了其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农 村留守儿童所受到的教育不仅来自父母也来自现有监护人。但在我们 调查过程中发现不管是父母还是监护人在教育方式上均存在一定的 误区。1、外出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漠不关心和物质满足部分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儿童教育采取放任自流和漠不关心的教 养方式,很少与子女进行沟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正常社会化非常 不利。由于父母普遍存在“补偿心理”,长期不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 心理上觉得对孩子有所亏欠,往往采用通过金钱、物质上满足儿童的 需要来对其进行补偿的错误教育方式,这极易使子女养成花钱大手大 脚的习惯。因此物质上满足并不是儿童健康成长全部需要,父母还应 关注他们精神心灵上的需要以。2、监护人对儿童的教育方式留守儿童2种监护类型主要以隔代监护型和“单亲”留守型为 主。代监护的祖辈对儿童教育方式出现两个极端:打骂和溺爱。在父母不在家的情况下,祖辈们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他们不仅要辛苦劳 作完成家中的全部农活和家务活,还要承担起照料孙辈的责任,生活 上的压力让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上没有足够的耐心,一旦孩子们淘气、 顽皮、不听管教,就会采取简单的打骂方式,语气用词上不会注意孩 子们的感受,这极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还有一部分祖辈对孙辈过度 溺爱、骄纵儿童,导致要求放松和原则失效,易使儿童缺乏自我约束 力,养成刁蛮任性的不良个性和行为。“单亲”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教育方式过于严格。大多数留守儿童 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很高,为了不让孩子再走他们的道路,都希望子女 能够在家好好学习,将来有一个好的出路,因此对子女学习上要求非 常严格,但父母一方外出后,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便承担起督促孩子学 习的“重担”,再加上外出配偶的嘱托,使得他们对孩子管束过于严 格。当子女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便指责、批评他们,限制孩子们玩乐的 自由,结果是许多孩子由于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又不敢公开与父母 冲突,所以把不满压制在内心里,极易促使留守子女们产生抵触情绪 和逆反心理。三、学校因素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需要学 校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疏导来弥补亲子关系失谐所带来的家庭教育的“缺位”。但由于农村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观念 陈旧等多方而制约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也不能有效地弥补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一)学校软、硬件条件薄弱虽然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以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在赣州市部 分农村中小学中试点建立了 “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库”以及“留守儿 童家长学校”,甚至还有个别学校由政府投入重资打造寄宿制农村留 守儿童学校,但这些都只是典型,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基本不具备如 此条件,软、硬件设施薄弱。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较差,教师整体学 历偏低,基本维持在中专水平,极少有大学学历,甚至还有部分年长 的带教教师,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师年龄结构断层现象、 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及部分师德意识淡薄等问题。同时农村中小学校 硬件设施欠缺,缺乏正规的操场和一些生活、学习配套设施。(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限制,农村学校很 少开设专门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很多教师一提到心 理健康教育就理解为思政、品德教育,即使有部分教师意识到心理健 康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心有余而力不足。学 校很少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留守儿童是学校里一个弱势群体,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关爱。 由于农村中小学老师和领导也是生活在农村周边,对家长外出打工, 子女留守学习现象已司空见惯,很少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尚未深刻 认识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因而并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对他们的 关心和帮助也不够。学校缺乏一系列针对留守儿童的监督管理机制, 加上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对问题学生难以管理。(四)农村学校教育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虽然目前社会广泛宣传现代素质教育方针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 劳全面得到发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是以“知识多少和智力高 低”占支配地位,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心育。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 学校不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成绩的好坏以及升学率决定 一切,加之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根本没有条件建造体育设施供学 生体育锻炼,甚至部分学校根本就不开设体育课,更别谈有专业性的 艺术教师教学生唱歌、跳舞等,学生除了烦闷的学习毫无丰富精彩的 课余生活,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据我们调查所知,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班级学生数偏多约有50-60人,老师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