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句式编稿:程彦芳 审稿:王 娜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 B 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命题趋势“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 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 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 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 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知识讲解定语后置句定语是用来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语序。在 古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 置。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和相应的形式。“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求可使报秦之人)“之”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蚓无利之 爪牙,强之筋骨)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 集序(仰观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类)“之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千里之马)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铿然有之声石) 数量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具体形式为中心词+数量定语。例,7、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一双白璧、一双玉 斗)8、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千斤金、万家邑) 谓语前置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规则,主语和谓语的次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是,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一般常用逗号 将主谓分开。这种句式我们把它称为主谓倒装句,也叫谓语前置。比较少见。例,9、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汝之不惠,甚矣!)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 救赵)(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10、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 桓晋文之事)(百姓之谓我爱宜乎)状语(介宾结构)后置句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 位置的成分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的时候大多数要提到谓语的前面去。在文言文中,状语 常常由介宾短语充当,在介词结构后置句中,介词多为“于”、“以”、“乎”等词,常见 格式有以下几种。介词结构“于”式,由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常放在位于动词后作补语,按现代 汉语习惯应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例,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1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集序) 介宾结构“乎”式,由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 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1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 而师之。师说)1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侍 坐)介词结构“以”式,由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 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15、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16、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固定结构有所、无所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有”、“无”是动词,“所”是“所”字短语作 “有”或“无”的宾语。可分别译为“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 物)”。例,17、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18、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有以、无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 为“有用来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例,19、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 轲刺秦王)2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孰与(若)、与疏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构。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 样)”。例,2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2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23、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其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 “说”的意思;“也”、“乎”是句末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大概说的 就是吧”。例,24、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25、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也,我之谓也。(秋水)所以 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可译为 “用来的工具 (方法、方式)”、“的原因”等。例,2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如何、若何、奈 何都是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结构。其中“如”、“若”、“奈”是动词, 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意思;“何”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 中间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宾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 么办”。例,28、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29、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本 纪)如何、奈何、若何此式都表疑问,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30、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3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何为(wei)何以 为(wei)都是表示询问或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 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 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 么呢”。例,3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3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 遥游)何之有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结构,含反问语气。其中“何”是宾语,“之”是标志宾语前 置的结构助词,“有”是谓语动词。可译为“有什么”。例,34、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陋室铭) 不亦乎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亦”没有实在意义,只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句末“乎”可用“哉”、“邪”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不是吗”。例,3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六则)37、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得无乎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它的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可用“与(欤)”、 “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 不吗”。同义结构还有“得毋乎”、“得非乎”等。例,38、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39、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 楼记)无乃乎表示测度疑问的固定结构。它表示出来的语气是委婉的。句末“乎”可用“与(欤)”、“耶”等语气词替换。可译为“恐怕(只怕)吧”、“莫不是吧”。同义结构还有 “非乃乎”、“不乃乎”等。例,40、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41、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题型解读 例 1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 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子路再拜曰:“敬受教。”(选自孔子家语注释:括:箭的末端。将文中加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译文:(2)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译文:【答案】(1)南山上的竹子,用不着火烤(或“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用它(做箭), 可以射穿犀牛皮(做的盔甲)。(2)(假如把竹子)削出箭尾,插上羽毛,再装上箭头,还把它磨得尖尖的,难道它(或 “那样”)射入得不是更深吗?【解析】(1)注意词语“柔”、“斩”、“达”、“犀革”;(2)注意词语“羽”、“镞”、“砺” 及表反问的固定句式“不亦乎”。【参考译文】子路去见孔子,孔子说:“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我爱好长剑。” 孔子说:“我不是问这个。我只是说,凭你(现在)所具有的才能,假如加上勤学好问,难道(谁) 能赶得上你吗?”子路说:“南山上的竹子,用不着火烤(或“加工”)就是直的,砍下 来用它(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做的盔甲)。由此看来,要什么学问?”孔子说:“(假如把 竹子)削出箭尾,插上羽毛,再装上箭头,还把它磨得尖尖的,难道它(或“那样”)射入得 不是更深吗?”子路(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拜了又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教育。” 例 2 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译文:(2)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译文:(3)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译文:【答案】(1)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 将近一半的路程。(2)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3)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 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解析】(1)句中重要词语:去(距离)、或(有的)。(2)句中重要词语:以(来) “子之幼者”是定语后置。(3)句中重要词语:丰(使富足)、自私(自私自利)。例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译文:(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译文:(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