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移动通信的特点?1、传输信道特性复杂且不稳定,主要表现为:p 多径传输p 多普勒频移p 噪声干扰: 内部 人为 自然 同频道干扰 邻频道干扰p 阴影效应2、频谱资源受限3、网络管理复杂4、移动设备性能要求高(便携、电池)2、无线电波共有哪几种传输方式? 直射波 天波 反射波 地表面波 折射、散射 绕射3、什么是多普勒效应和多普勒频移?若载波f0=900MHz,移动台速度v=50km/h,最大多普勒频移是多少?r 移动台在运动中通信时,接收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称为多普勒频移,由此引起的附加频移成为多普勒频移4、个人通信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r 个人通信的终极目标(5W) 任何人(Whoever) 任何时间(Whenever) 任何地方(Wherever) 与任何人(Whomever) 任何形式(Whatever)5、列出几个与移动通信有关的标准化组织r 1、ITUr 2、欧洲标准化组织p 欧洲邮电管理协会(CEPT)p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r 3、北美地区的标准化组织p 电子/电信工业协会(EIA/TIA )p 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TIA)p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p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r 4、亚洲地区的标准化组织p 日本电信技术委员会(TTC)p 我国的标准化组织CWTS6、移动通信信道的特点?r 传播的开放性r 接收环境的复杂性p 3类典型的接收地理环境:m 高楼林立的城市繁华区m 以一般性建筑物为主体的近郊区m 以山丘、平原、湖泊为主的农村及远郊区r 通信用户的随机移动性p 准静态的室内用户p 慢速步行用户p 高速车载用户7、移动通信接收信号的3类主要损耗?r 路径损耗p 反映宏观范围(千米量级)接收电平平均值的起伏变化趋势r 慢衰落(变化率慢于传输速率)p 因建筑物遮挡的阴影效应产生的损耗p 反映中等范围(数百波长量级)接收电平平均值的起伏变化趋势p 电平幅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r 快衰落p 反映微观小范围(数10波长以下量级)接收电平平均值的起伏变化趋势p 电平幅度服从;m 瑞利分布或莱斯分布p 空间选择性p 频率选择性p 时间选择性r 8、移动接收信号中的4类主要效应?r 阴影效应 远近效应 多经效应 多普勒效应r 9、简述阴影效应r 电波在传播路径上遇到起伏地形、建筑物、植被等障碍物阻挡时产生电磁场的阴影,而移动台在运动中通过不同障碍物的阴影时,就构成接收天线处场强中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衰落,称为阴影衰落p 这种衰落变化速率慢,故为慢衰落p 衰落速率取决于传播环境p 衰落深度取决于信号频率与环境r 10、移动通信中均衡技术的目的及其意义,实际中为什么要使用自适应均衡,简述其实现原理r 物理意义:对移动信道特性进行均衡,矫正信道传输函数,使其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r 目标:抵消由信道中时变的多径传播特性引起的码间串扰,消除信道的频率选择性和时间选择性。r 原因:移动信道为时变多经信道r 实现思想:两种工作模式p 训练模式p 跟踪模式r 11、阐述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分集技术r 概念:多路不相关的衰落路径传送相同的信号并合并。r 两重含义:分散传输;集中处理r 目标:对抗多径信道造成的衰落(深度)和延时串扰(持续时间)。r 技术:两方面:r 如何获得独立多路信号r 如何合并独立多路信号r 本质:对同一信号在不同时间/频率/空间/极化方向的过采样。r 特点:低廉;无训练,节省开销。r 成立的基础:各独立的信号传播路径同时经历深度衰落的概率很低。r 12、分集技术的分类?r 分:空间、频率、时间;r 集:选择式、等增益、最大比、开关式r 接收端、发射端、接收/发射端;显分集、隐分集rr 13、空间分集的原理?r 接收端在不同的位置上接收同一个信号,只要各位置间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则所收到信号的衰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空间分集的接收机至少需要两副间隔一定距离的天线。为了使接收到的多个信号相互独立, 接收端各接收天线之间的间距应满足 d100,d为接收端各接收天线之间的间距,为工作频率的波长。通常,分集天线数(分集重数)越多,性能改善越好。但当分集重数多到一定数时,分集重数继续增多,性能改善量将逐步减小。因此,分集重数在 24 重比较合适。r 14、频率分集的原理?r 将待发送的信息分别调制到不同的载波频率上发送,只要载波频率之间的间隔大到一定程度,则接收端所接收到信号的衰落是相互独立的。在实际中,当载波频率间隔大于相关带宽时,则可认为接收到信号的衰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载波频率的间隔应满足fBc = m。式中,f为载波频率间隔,Bc为相关带宽,m为最大多径时延差。r 原理:在信道相干带宽之外的频率上不会出现相同的衰落r 15、时间分集的原理?r 将同一信号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多次重发,只要各次发送的时间间隔足够大,则各次发送信号所出现的衰落将是相互独立的。时间分集主要用于在衰落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在移动通信中,多普勒频移的扩散区间与移动台的运动速度及工作频率有关。因此,为了保证重复发送的数字信号具有独立的衰落特性,重复发送的时间间隔应满足rr 原理:衰落信号幅度上的取样值只要时间间隔足够大,是互不相关的。r 16、隐分集技术r 概念:隐含在信号传输方式中的分集技术。r 接收端通过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分集。r 包括:交织编码技术,抗深衰落、抗突发干扰;r 跳频技术,抗多径、抗衰落、抗干扰;r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抗多径、抗衰落和干扰。r 17、阐述交织技术的意义r 一般的信道编码只能纠正随机错误,为什么?r 突发错误怎么办?r 什么是突发错误r 产生的原因:深度衰落、较长时间的人为干扰r 交织目标:把一个较长的突发差错离散成随机差错,再利用信道编码技术纠正随机差错r 18、交织的分类,画图阐述分组交织的原理r 分组交织与卷积交织r 19、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原理r 本质:即将信息空间映射到更大的信道空间(在信道空间中绝大多数不是许用码字),以提高不同码字的间的差异程度,从而获得编码增益。r 定义:一种编码方案就是从信息空间映射到更大的信道空间的一个映射r 可选的编码方案种类数极其巨大,但其平均性能在码长趋于无穷时可以达到信道容量(存在性)r 译码就是要根据接收的符号序列以最小的代价判断原发送码字,常用的有最小信息损失、最小差错概率、最大后验概率、最大似然、最小汉明距离等r 20、信道编码的几种方式r 反馈重发(ARQ,自动重发请求)方式r 发现误码后请求重发数据。需要有误码检测和反馈信道r 前向纠错(FEC)方式r 发送的数据内包括信息码元以及供接收端自动发现错误和纠正误码的监督码元。r 混合纠错(HEC)方式r 信息内包含有具有检错纠错能力的监督码元,误码少时接收端检知后自动纠错,误码量超过纠错能力时接收端请求重发有关信息。r 21、有哪些多址接入技术,GSM中采用的是什么多址接入技术r 多址接入方式r 频分多址方式(FDMA)r 时分多址方式(TDMA)r 码分多址方式(CDMA)r 空分多址方式(SDMA)r 22、画图阐述频分多址技术的原理rr 23、什么是呼损率r 在一个通信系统中,造成呼叫失败的概率称为呼叫损失概率,简称呼损率 (B) ,也称为系统的服务等级(或业务等级)r 24、信令的作用与任务r 信令是与通信有关的一系列控制信号r 作用 信令是用户以及通信网中各个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共同语言,是整个通信网的神经系统r 基本功能 建立呼叫 监控呼叫 清除呼叫r 25、画出GSM系统结构图,并阐述MS、BSS、MSC的基本功能rr 26、GSM系统的主要接口有哪些,在GSM系统结构图相应位置标明rr 27、我国GSM系统的工作频段r 28、我国GSM系统相邻频道间隔r r 900MHz频段r 1800MHz频段r 频道间隔r 相邻频道间隔为200KHzr 每个频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DMA)方式分为8个时隙,即8个信道 r 双工收发r 间隔r 45MHzr 95MHzr 等间隔频道配置r 频道序号r 1 124r 512 885r 频道数r 124r 374r 频道序号和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r 上行:r 下行:rr 其中,r 上行:rr 下行:rr 其中,r 29、我国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其物理信道r GSM采用FDMA和TDMA混合的多址接入技术:r FDMA:在规定频率范围内分配多个载频r TDMA:每个载频上按时间分为8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叫作一个时隙(slot),1一个载频上连续8个时隙组成一个帧(Frame)r 物理信道是指TDMA 中的时隙(slot)r GSM的一个载频上可提供8个物理信道r 30、GSM时隙帧结构r 五个层次:时隙、帧、复帧、超帧、超高帧r 时隙是物理信道的基本单元r TDMA帧由8个时隙组成,占据载频带宽的基本单元r 复帧有两种r 由26个TDMA帧组成的复帧。用于TCH、SACCH和FACCHr 由51个TDMA帧组成的复帧。用于BCCH和CCCHr 超帧是由51个26帧的复帧或26个51帧的复帧构成r 超高帧等于2048个超帧r 超高帧的周期与加密和跳频有关。 每经过一个超高帧周期,循环长度为2715648,相当于3小时28分53秒760毫秒,系统将重新启动密码和跳频算法r 31、光纤通信的概念及重要性r 定义 以光导纤维(光纤)为传输媒质,以光波为载波,实现信息传输。r 重要性 构成主干传输网络 是实现个人通信终极目标(5 W)的重要组成部分r 32、我国光纤通信发展现状r 1974年开始了低损耗光纤和光通信的研究工作r 70年代中期研制出低损耗光纤和室温下可连续发光的半导体激光器r 1979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建成了市话光缆通信试验系统r 1991不再建长途电缆通信系统r “八五”期间,建成了含22条光缆干线、总长达33000公里的“八横八纵”光纤通信干线传输网。r 33、光纤通信的优点r 1、允许频带很宽,传输容量大r 2、损耗很小,中继距离很长r 3、线径细,重量轻,体积小r 4、泄露小,保密性好r 5、节约有色金属,原材料资源丰富r 6、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r 34、光纤通信的缺点r 1、质地脆,机械强度低r 2、光纤切断和接续需要一定的工具,设备和技术r 3、分路、耦合不灵活r 4、光纤,光缆弯曲半径不能过小(20CM)r 5、在偏僻地区存在有供电困难问题r 35、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rr 36、石英系列光纤有哪几种?r 突变型多模光纤(Step-Index Fiber, SIF) 信号畸变大r 渐变型多模光纤(Graded-Index Fiber, GIF) 信号畸变小r 单模光纤(Single-Mode Fiber, SMF)r 37、光缆的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