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泥稳定碎石混凝土施工方案 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04标 (MK0+000MK4+330.041及MK0+000 MK0+667.25)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04标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六年九月八日 第1章 编制说明 1.1 编制说明 根据本工程现场施工特点,结合我部施工实力、现有资源、机具的配套能力等,以全线控制工期为目标,统筹考虑各项目的施工工艺、工序衔接、施工进度等编制了本方案。 1.2 编制依据 1.2.1 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 1.2.2 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1.2.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1.2.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2.5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1.2.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1.2.7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1); 1.2.8 国家有关的其它规程、法规及技术标准; 1.2.9 现场调查资料; 1.2.10 本企业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施工经验。 1.3 编制原则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主要依据交通量和道路等级对路面的使用要求,并考虑到路面面层坚实、耐磨、抗滑的功能要求,结合沿线气候、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本着合理取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进行结构层的设计与组合,设计中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合理选材、方便施工、便于养护的原则 第2章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车 50km/h双向八车道,二号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为40 km/h双向四车道。 本标段梅湖大道起讫里程为MK0+000MK4+330.041,长4330.041m;二号路起讫里程为M2K0+000-M2K0+667.25,长667.25m;其中MK0+000 MK1+960为新建路段,MK1+960 MK4+330.041为在原路基础上加宽改造路段;纵断面设计按旧路标高控制,基本上比原有老路标高抬高50cm左右。结构大样图内容详见下图: 2.1.1 利用老路部分主车道路面设计 正在使用的老路为水泥砼路面,路面使用正常。根据实地调查及实测弯沉资料,表明老路面使用状态良好,基本上完好,路面结构为:加铺平均3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透层油(PC-2)+ 1cm下封层(稀浆封层)+ 8cm厚粗粒式普通沥青砼(AC-25C)+粘层油(PC-3)+ 6cm厚中粒式普通沥青砼(AC-20 C)+粘层油( PC-3 )+ 4cm厚细粒式改性 沥青(AC-13C)。 2.1.2 加宽新建部分主车道路面设计 (1)上面层: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AC-13C) (2)粘层油(PC3) (3)中面层: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4)粘层油(PC3) (5)下面层:8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6)1cm厚下封层(稀浆封层) (7)透层油(PC2) (8)基层:34cm厚5%水泥稳定碎石 (9)底基层:20cm厚4%水泥稳定碎石 (10)垫层:15cm厚未筛分碎石 2.1.3 红绿灯路口路面设计 在红绿灯路口前后各50m设置抗车辙路段,沥青面层设计方案如下: (1)上面层: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AC-13C) (2)粘层油(PC3) (3)6cm 中粒式沥青砼(改性沥青+抗车辙添加剂) (4)粘层油(PC3) (5)下面层:8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6)透层油(PC2) 2.1.4 分隔带、平交路口 中央分隔带开口采用与主车道相同的路面结构;两侧分隔带开口采用与主车道相同的路面结构;平交路口采用与主车道相同的路面结构。 2.1.5 人行道及自行车道结构设计 人行道采用6cm厚赭红色透水砖+2cm厚水泥砂浆+15cm厚4%水泥稳定石屑垫层。 本项目绿道与非机动行车道路面结构为:8cmC20无砂大孔砖红色 透水混凝土面层,20cm 厚多孔隙水泥稳。 2.2 地质、气象与水文 区域地质项目区地层发育较全,区内发育的地层自老而新依次有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现分述如下: 2.2.1 侏罗系下统金鸡组(Jj) 分布里程:K2+750 K5+500。其主要岩性为深灰、灰白色含结核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底部以一层含砾砂岩作分层标志,厚度大于198.85m。 2.2.2 白垩系上统浈水组(Kzhsh) 分布里程:K1+972 K2+750。其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砂砾岩、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间夹砂砾岩、砾岩,厚度550.15m。 2.2.3 半径侵入体(B) 分布里程:K5+500 K7+950。其岩性为花岗岩,呈浅灰色、青灰色,细粒花岗结构。 2.2.4 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冲积平原或丘间凹地、河谷阶地地带。 冲积层(Qal):主要由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细砂、粗砂等组成,呈褐红-灰黄色、暗灰色、灰白色。 2.2.5 气象与水文 本区南临南海,北界近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潮湿。据近6年(2006-2011)资料,年平均气温22.7,年极端最高气温37.6(2008年7月26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3(2010年12月17日),偶有霜冻。夏季从4月中旬一直持续到10月下旬,长达180天,10月下旬进入秋季后,除特冷年的12月份偶有不连续的23月的短暂冬季外,基本上是秋春相连,长夏无冬。受季风影响,降水具有雨量多、强度大、季节长、雨日多、时程及分布不均等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1918.2mm,最大日降雨量292.0 mm(2006年7月15日), 一小时最大年降雨量80.7 mm,年降雨120150日,集中于5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3.9。年平均蒸发量998.4 mm,潮湿系数0.981.15,年平均湿度79。月相对湿度有时可达89。风向具明显季节性,夏季多东和东南风,冬季多北和西北风,年均风力1.8m/t,最大风力7级,南部的沿海地区多台风,可达1012级,最大风力12.1m/t(2009年8月)。 区内列入等级的通航河流为东江。其余为中、小河流、水沟及灌溉渠,均系由暴雨径流汇集和为满足农业用水构成的地表水系。 区内水资源尚丰富,地表积水分布在沿线各沟、渠、河流、水塘等。 区域内对路线建设、运营影响较大的气候因素主要有台风、雷暴、暴雨等。 2.3 设计标准 2.3.1 标准轴载:BZZ-100,即单轴双轮组100KN; 2.3.2 设计使用年限: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 2.3.3 公路自然区划:7过湿区; 2.3.4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141夏炎热冬温潮湿区; 2.3.5 交通等级:重交通。 2.4 工程量 表2.4.1基层工程数量表 第3章 施工部署 3.1 施工准备 3.1.1 工期目标 水泥稳定碎石垫层施工计划安排为:计划于2017年1月1日开工,至2018年1月1日前完成。 3.1.2 施工人员安排 项目部已经按照履约要求,主要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已经依照承诺全部进场,各施工班组将根据施工计划的安排陆续进场。 本项目技术工人由项目部抽调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特殊工种由中、高级技工组成,持证上岗。普工、辅助工种由项目部固定劳务基地工人担任。施工中根据工程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迅速增补劳力。 项目部将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进行人员、设备的调整及补充,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响应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 表3.1.2机械配置 3.2 临时工程准备工作 工程施工范围内,做好“三通一平”工作调查施工现场环境与条件情况。 3.2.1 施工临时用电 排水施工用电量不大,可就近接附近的电源,并配备1台250KWA变压器及 1台30KVA柴油发电机组用于构造物施工, 3.2.2 施工临时用水 可用周围地表水作施工用水、或者洒水车运至施工现场供施工用水。 3.2.3 材料准备 (1)水泥稳定碎石混凝土垫层采用商品混凝土,均通过合同谈判确定主要材料根据当地周边厂家的信誉,择优选购供应商签约,以确保主要材料能够保质、保量、保期供应施工现场,满足工程的需要; (2)主要材料运到施工现场或场外生产加工场所的原则是根据工程进展实际进度需要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分期分批进入现场,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加强。 第4章 水泥稳定碎石垫层施工方案 4.1 水泥稳定碎石工艺流程 检查下承层清理下承层施工测量放样厂拌混合料运 输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压实度检测养护自检验收报监理报检。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框 4.2 准备下承层 水泥稳定碎石沙砾基层施工前,应对下承层进行彻底清扫,清除各类杂物及散落材料,要保证下承层表面湿润。 4.3 施工放样 恢复中线,放出中桩、边桩进行水平测量。 4.4 挂线 按照水泥稳定沙砾基层高程再路线两侧架设钢丝绳,以便控制摊铺厚度,经常检查钢丝绳的标高,防止脱落,钢丝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用紧线绳加力,防止钢丝绳中间下垂。 4.5 试验路段摊铺 开工前,进行试验路段的试铺,检验拌合、运输、碾压、养生等投入使用设备的可靠性,检验水泥稳定沙砾基层配合比设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制备重型击实试样,检测7天最大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确定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及材料配合比及松铺系数,指导大面积工作。 4.6 拌合 拌合设备必须能够准确控制各种材料的数量,保证配料精确,设备应性能良好。 4.6.1 集料必须满足级配要求; 4.6.2 料仓应有剔除超粒径的筛子; 4.6.3 拌合现场必须有一名试验员检测拌合水泥的剂量、含水量和各种集料的配比,发现异常要及时调整或者停止生产,水泥剂量和含水量应按要求的频率检查并做好记录; 4.6.4 拌和含水量应大于最佳含水量的1%。 4.7 运输摊铺 4.7.1 用大型自卸车运输拌和料至施工现场; 4.7.2 摊铺前应对下承层洒水,使其表面湿润; 4.7.3 两侧均设置基准线,以便控制高程; 4.7.4 运输与摊铺要求 摊铺机进行速度均匀,中途不得变速,其速度要和拌合机拌合能力 相适应,最大限度地保持匀速前进,摊铺不得停顿、间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