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项 电化学1.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对的的是( )A.图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接近底端腐蚀越严重.图b中,开关由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图d中,Z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重要是由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答案】B.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不对的的是()A钢铁在弱碱性条件下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映是:22O4e-=4OH-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答案】B 【解析】弱碱性条件下,钢铁发生吸氧腐蚀,A对的;当镀层破损时,锡、铁可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加快了铁的腐蚀,错误;铁、锌、海水形成原电池,锌失去电子作负极,从而保护了铁,C对的;采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时,被保护金属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对的。3M、N、E四种金属,已知:M+2+=NM2+;M、P用导线连接放入硫酸氢钠溶液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映为E2+2e=E,N-2e-=N2+。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MNE B.ENMPCPNE .EPMN【答案】 【解析】由知,金属活动性:MN;、P用导线连接放入硫酸氢钠溶液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阐明作原电池的正极,故金属活动性:PM;N、E构成的原电池中,N作负极,故金属活动性:NE。综合可知,A对的。4.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映为:F+Ni2O2O=Fe(O)22Ni(O)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对的的是(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映为 F+2OH-e-=Fe(O)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少电池充电时,阳极反映为2Ni(O)2+O2e-=NiO3H2O【答案】C 5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对的的是( )A.CaO2=(H),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映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某原电池反映为CuAgNO=Cu(N3)2+2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是装有含琼胶的l饱和溶液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构成.一般地说,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映可设计成原电池【答案】D 【解析】CaH=a(OH)2不是氧化还原反映;和AgN3反映生成Agl沉淀易制止原电池反映的发生;作电极的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棒也可作电极。6.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论述对的的是()A正极反映为:Zn2e=Zn2+B电池反映为:ZnCu2+=Zn2Cu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Cu极流向Zn极D盐桥中的K+移向ZSO溶液【答案】7下列有关电解的论述中,对的的是()电解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电解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 某些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映,通过电解可以实现任何水溶液电解时,必将导致氧化还原反映A BC.【答案】D【解析】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是原电池;只要电解,必将发生氧化还原反映,即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某些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映,可以借助电解来实现,故选D项。 13.图中X为电源,为浸透饱和食盐水和酚酞试液的滤纸,滤纸中央滴有一滴KMnO溶液,通电后Y中央的紫红色斑向d端扩散。下列判断对的的是( )A.滤纸上c点附近会变红色B.Cu电极质量减小,t电极质量增大CZ中溶液的p先减小,后增大.溶液中的SO向C电极定向移动 【答案】A14下列有关各图的说法,对的的是( )A.中阴极处能产生使湿润淀粉_KI试纸变蓝的气体B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C.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D中的离子互换膜可以避免生成的Cl2与NaO溶液反映【答案】D【解析】中阴极处为2放电,析出Cu,错;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负极相连,B错;中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电子由a极经外电路流向b极,C错;中的离子互换膜只容许阳离子通过,NaH在阴极,可以避免阳极生成的Cl2与aH溶液反映,D对。 26.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映为2Agl2=2gl。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A正极反映为Ale=Ag+C.放电时,互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若用N溶液替代盐酸,则电池总反映随之变化.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时,互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答案】D 27.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映为:xCLi1Co2LiCO2,锂硫电池的总反映为:2i+SLi2。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对的的是(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向负极迁移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映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似D.右图表达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答案】B【解析】锂离子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阳离子Li向正极移动,A错误。锂硫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锂电极发生还原反映生成Li,对的。电池的比能量是指参与电极反映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多少,两种电池材料不同,显然其比能量不同,C错误。由图可知,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为C和LiCO2,应为该电池放电完全所得产物,而锂硫电池的电极材料为L和S,应为充电完全所得产物,故此时不是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的过程,D错误。28烧杯A中盛放.1 mlL的2SO4溶液,烧杯B中盛放0.1 ml/L的CCl溶液(两种溶液均足量),构成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对的的是( )AA为原电池,B为电解池B为电解池,B为原电池C.当A烧杯中产生0.1mol气体时,B烧杯中产气愤体的物质的量也为1molD通过一段时间,烧杯中溶液的pH增大【答案】B 29如图所示,将两烧杯中电极用导线相连,四个电极分别为M、Al、Pt、C。当闭合开关S后,如下表述对的的是( )A.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BAl、t两极有H2产生C.甲池H减小,乙池pH不变.Mg、两极生成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正好完全反映【答案】D 【解析】甲池能与NaOH溶液反映,所觉得原电池,乙池Pt、C均不与Na溶液反映,故乙池为电解池,电流表指针偏转。甲池中M为正极,产生H2,Al为负极溶解,P作阴极产生,C作阳极产生2,甲池消耗N,pH减小,乙池消耗水,增大。根据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则Mg、C两极产生的O2、2体积比为1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完全反映。 33某同窗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为两种常用金属,它们的硫酸盐可溶于水,当K闭合时,SO从右向左通过互换膜移向A极。下列分析对的的是( )A溶液中c(2)减小B.极的电极反映:-2e=B2Y电极上有H2产生,发生还原反映.反映初期,电极周边浮现白色胶状沉淀【答案】4.假设图中原电池产生的电压、电流强度均能满足电解、电镀规定,即为抱负化。为各装置中的电极编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K闭合时,装置发生吸氧腐蚀,在电路中作电源B.当K断开时,B装置锌片溶解,有氢气产生C.当K闭合后,整个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为;;当闭合后,、B装置中p变大,C、D装置中pH不变【答案】A 【解析】当K闭合时,装置构成原电池,在电路中作电源,整个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为;;;;B装置中消耗H+,p变大,A装置中电解饱和食盐水,p变大;C装置中相称于在银上镀铜,pH不变;D装置中相称于铜的电解精炼,H不变。35.(1)电镀时,镀件与电源的_极连接。(2)化学镀的原理是运用化学反映生成金属单质沉积在镀件表面形成的镀层。若用铜盐进行化学镀铜,应选用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与之反映。.(全国卷节选)粗铜的电解精炼如图所示。在粗铜的电解过程中,粗铜板应是图中电极_(填图中的字母);在电极d上发生的电极反映式为_;若粗铜中还具有Au、A、Fe,它们在电解槽中的存在形式和位置为_。.(山东高考节选)以CuSO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进行粗铜(含l、Zn、Ag、P、Au等杂质)的电解精炼,下列说法对的的是_。a.电能所有转化为化学能b.粗铜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映c.溶液中C2向阳极移动d运用阳极泥可回收g、Pt、Au等金属【答案】.(1)负 (2)还原剂 cC2+2=CuAu、Ag以单质的形式沉积在c(阳极)下方,Fe以e的形式进入电解质溶液中.bd粗铜的电解精炼时,电能不也许所有转化为化学能,a错误;粗铜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映,b对的;溶液中的Cu2+向阴极移动,c错误;不活泼金属Ag、Pt、Au等金属在阳极沉积,可以回收。36在下图中,甲烧杯中盛有00 mL05 molLAgO3溶液,乙烧杯中盛有10 m0.25 molLCuCl2溶液,A、B、D均为质量相似的石墨电极,如果电解一段时间后,发现A极比C极重1.9 ,则(1)电源E为_极,F为_极。(2)A极的电极反映式为_,析出物质_mol。(3)B极的电极反映式为_,析出气体_L(原则状况)。(4)C极的电极反映式为_,析出物质_mo。(5)D极的电极反映式为_,析出气体_m(原则状况)。 ()甲烧杯中滴入石蕊试液,_附近变红,如果继续电解,在甲烧杯中最后得到_溶液。【答案】(1)负 正()Ag+e-=Ag.025()4OH-e-=H2OO214(4)Cu2+2e-=Cu0.12 (5)l-2e=C80(6)B O3-1=304 g,根据A极比极重.9 g,可列出比例式求出反映生成的g和u的物质的量:n(Ag)4 ol0.025 ml,n(C)=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