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DIERDANYUAN4 诗经两首课后篇巩固提升一、课文精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 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 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 耽兮,不可说也!1. 导学号95114007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分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A. 第一章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 约期相别。B. 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C. 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D. 在恋爱中,女主人公非常痴情,经常登上高处眺望,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而且很随便地 应付婚事。E. 第三章写桑树枝繁叶茂,光彩鲜艳,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陶醉 之情。解析D项,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 ”理解错误,诗中也没有表现出 很随便地应付婚事”;E 项,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理解错误,这是比兴手法,引出后文女主人公对婚姻的思考 ,不是 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陶醉之情 ”。答案|DE2. 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 二者之间的联系。解析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谓发生了由氓”子”尔”到士”的变化,情感也经历了由陌生、熟悉、热恋到疏远的变化。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参考答案|女主人公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当面称对方为 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想 法。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感情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女主人公在遭遇婚姻不幸后,深思教训,用士”来称呼,感情疏远,却也含有嘲讽的意味。(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4题。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3.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开头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计算着返家的日期。B. 诗歌的前三章,以重章叠唱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了戍边战士的思家盼归之情;并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C. 第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 ,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为激昂的战斗之情。D. 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的生活和思想。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保家卫国的坚定态度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E.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两句是借景抒情,感情是克制 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 哀而不伤”的特点。解析D项,保家卫国的坚定态度”在这首诗中表现得并不明显。答案D4. 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请 谈谈你的理解。解析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分析:表现手法上的对比反衬、乐景哀情,思想情感上 无法言说、无人理解的悲伤。参考答案|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今”与昔”、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反衬, 情景交融。 莫知我哀”则表明此悲无人慰,此痛无人解,思乡之情达到了高潮。二、语言运用5. 自从有了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就成了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至于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谚语都采用了这种手法,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请你根据示例,再写出三条。解析起兴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即借另一事物,以引起所吟咏的事物。据此并结合示例,不难写 出。参考答案|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为财死,鸟为食 亡。6.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诗经读书交流会。主题是诗经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表达得体,富有文采:不写称呼语、问候语;不超过60字。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在解题时,要点明“诗经鉴赏”这一主题,号召学生积极参与。答案示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脍炙人口 ,耐人寻味,让我们走进诗经, 去鉴赏其中无穷的璀璨与绚丽吧。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A. 匪我愆期B. 以我贿迁C. 渐车帏裳D. 夙兴夜寐,不正确的一项是()愆:拖延。贿:财物。渐:逐步。兴:起,指起身。B项,渐:溅湿、浸湿。2. 下面选项中全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A. B.C.D.解析 莫”通 暮” 泮”通畔半” 说”通 脱”匪”通 非”。 答案B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B.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C.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D.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B 项,至于”,现代汉语中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这里的意思是 到,达到”4. 下列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 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 六艺”B. 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 称为六义”C. 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 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民歌,骚”指屈原的代表 作离骚。风骚”指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后代用 风骚”泛指文学。D.风”指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解析A项,六艺”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六部经书,即诗书礼易春秋乐;一是 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诗经当为六部经书之一。答案A二、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6题。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嗣音:传音讯。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刻画出女主人公急盼之中的矜持之态,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娇嗔之 情。B. 诗中表现女主人公的动作行为仅用挑”和 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C全诗三章,采用顺叙手法,让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如在眼前。D.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解町C项,采用顺叙手法”错应为 采用倒叙手法”,先写了等待时的焦急心情 撚后写在哪里 等待和这样焦急的原因。答答案 C6.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参考答案|末尾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女主人公强烈的情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8题。四 牡诗经小雅四牡 ,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四牡.叮茂,啤啤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翩翩者”:,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翩翩者,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注二(f e)i :马行走不停的样子。倭迟 :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啤 (t时啤:喘息的样子。骆:白毛黑鬣的马。,(zhui):斑鸠,鹁鸠,鹁鸪。苞:草木丛生。栩:树木名称。骎(q 1 n 骎:马快速奔跑的样子。谂(sh en):思念。7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章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在 王事靡盬”与 岂不怀归”的矛盾中展现了人物我心伤悲”的感情世界。B. 马儿气喘吁吁地在迂回遥远的道路上奔跑是缘于王事靡盬”,我的伤悲”和不遑启处”也是因为王事靡盬”。C. 鹁鸪鸟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和随意栖止,与 我”和 我”的马儿不停奔波形成对比,增加了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D. 诗歌没有采用赋的手法,而是借景抒情,用鹁鸪鸟的自由自在与马的累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衬托出人的疲劳烦恼。解析D项,没有采用赋的手法”理解错误,诗歌采用了赋的手法,铺陈了 我”的伤悲和 怀归”之 情。答案 D8有人说这首诗的关键诗句是我心伤悲”,也有人说是 岂不怀归”,还有人说是 将母来谂”。你认为是哪一句?并简要说明原因。解析这三句在诗中有一定的联系,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只要在尊重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理有 据地分析,都可以。答案示例|我心伤悲”是全诗的关键句,首章奠定伤悲的基调,其余四章都是对 伤悲”情绪的具 体补充。无论是 怀归”还是 将母来谂”都是 伤悲”的具体表现。(或:将母来谂”,篇末揭旨,是 全诗的关键句,是诗人 怀归”和 伤悲”的最根本原因。)(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0题。诗经邶风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注镗(t a ng击鼓的声音。兵:刀枪等武器。土国城漕:卫国大兴土功筑漕城。孙子仲 : 人名,统兵的主帅。平:调和。爰(yuan):语气助同,没有实义。契阔:聚合离散。成说: 预先约定的话。于嗟(xuji启感叹词。洵(xdn):远。9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 开头两句,先用一阵阵镗镗的击鼓声造成一种紧张急迫的气氛,然后再交代 击鼓”的原因,国家要有战事。B.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两句,诗人把自己的遭遇与众人作对比,突出自己的英勇,不再筑城,将独去南征。C. 不我以归”即 不让我归家”,忧心有忡”即内心忧伤”,这两句直接表达诗人对战争造成的 长期分离的不满。D. 第三章明写战马走失,实写战士思乡欲逃离战场,但战马又在树林下找到,暗喻将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