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 湖北省孝感市祝站二中罗有志 1.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练习检测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无论魏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悉如外人便要还家欣然规往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渔人甚异之阡陌交通不足为外人道也 便扶向路 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选择题 1、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 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1、D2、C 3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悉如外人(熟悉) C便要还家(邀请)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4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 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D处处志之志:记住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如土石何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B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为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 D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人。 B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 C桃源中人与渔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D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1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橘生淮南则为橘 13、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4、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1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6.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 1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1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问今是何世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不复出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设酒杀鸡作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0、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安陵君其许寡人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2、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24、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太丘舍去B欲穷其林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D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 四、简答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2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3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5.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我的研读: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我的联想: 7.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我的鉴赏: 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 8.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9.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 10、“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1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12、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13、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1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