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设备结构性故障的检测及分析方法在生产过程中,直接通过装配调试、一次合格的产品在 批量生产中所占的比率,称为“直通率”。直通率是考核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整机生产装配中,经过层层检查、严格把关,可以大 大减少整机调试中出现故障。尽管如此,产品装配好以后, 往往还不是一通电就能正常工作的,会由于元器件和工艺等 原因,遗留一些有待调试中排除的故障。必须强调指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如果没有在前道工 序(指辅助加工、部件装配与调试)中加以严格控制,未能 使局部电路或局部结构的故障得到解决,或者留下隐患,那 么,在总装后必将导致故障层出不穷,非但影响生产进度, 也会降低产品质量。电子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是不可 避免的,检修必将成为调试工作的一部分。如果掌握了一定 的检修方法,就可以较快地找到产生故障的原因,使检修过 程大大缩短。当然,检修工作主要是靠实践。一个具有相当 电路理论知识的、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调试人员,往往不需要 经过死板、繁琐的检查过程,就能根据现象很快判断出故障 的大致部位和原因。而对于一个缺乏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 人来说,若再不掌握一定的检修方法,则会感到如同大海捞 针,不知从何入手。因此,研究和掌握一些故障的查找程序 和排除方法,是十分有益的。电子设备的故障有两类:一类是刚刚装配好而尚未通电 调试的故障(通常称为早期失效);另一类是正常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故障(通常称为偶然失效)。它们在检修方法上略有不同,但其基本原则是一样的。所以这里对这两类 故障就不作区分。另外,由于电子设备的种类、型号和电路 结构各不相同,故障现象又多种多样,因此这里只能介绍一 般性的检测程序和基本的分析方法。8.4.1引起故障的原因总的来说电子设备的故障不外乎是由于元器件、线路和 装配工艺三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常见的故障大致有如下几 种:(1) 焊接工艺不善,虚焊造成焊点接触不良。(2) 由于空气潮湿,导致元器件受潮、发霉,或绝缘性降低甚至损坏。(3) 元器件筛选检查不严格或由于使用不当、超负荷而 失效。(4) 开关或接插件接触不良。(5) 可调元件的调整端接触不良, 造成开路或噪声增加。(6) 连接导线接错、漏焊或由于机械损伤、化学腐蚀而 断路。(7) 由于排布不当,元器件相碰而短路;焊点连接导线 时剥皮过多或因热后缩,与其它元器件或机壳相碰引起短 路。(8) 因为某些原因造成产品原先调谐好的电路严重失调。(9) 电路设计不完善,允许元器件参数的变动范围过窄, 以至元器件的参数稍有变化,电路就不能正常工作。以上列举的都是电子设备的一些常见故障。也就是说, 这些是电子设备的薄弱环节,是查找故障时的重点怀疑对 象。但是,电子设备的任何故障都会导致它不能正常工作。 应该按照一定程序,采取逐步缩小范围的方法,根据电路原 理进行分段检测,使故障局限在某一部分(部分-单元-具 体电路)之中再进行详细的查测,最后加以排除。842 排除故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1. 排除故障的一般程序排除故障的一般程序可以概括为三个过程:(1) 调查研究是排除故障的第一步,应该仔细地摸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2) 进一步对产品进行有计划的检查,并作详细记录, 根据记录进行分析和判断。(3) 查出故障原因,修复损坏的元件和电路。最后,再 对电路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整和测定2. 排除故障的分析方法具体的排除故障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十二种。对于某一产 品的调试检测而言,要根据需要灵活选择、组合使用这些方 法。(1) 不通电观察法在不接通电源的情况下,打开产品外壳进行观察。用直 观的办法和使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查有无断线、脱焊、短路、 接触不良,检查绝缘情况、保险丝通断、变压器好坏、元器 件情况等等。如果电路中有改动过的地方,还应该判断这部 分的元器件和接线是否正确。查找故障,一般应该首先采用不通电观察法。因为很多 故障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工艺上的原因,特别是刚装配好还未 经过调试的产品或者装配工艺质量很差的产品。而这种故障 原因大多数单凭眼睛观察就能发现。盲目地通电检查有时反 而会扩大故障范围。注意:只有当采用不通电观察法不能发现问题时,才可 以采用下面的需要通电才能检查的方法。(2) 通电观察法打开产品外壳,接通电源进行表面观察,这仍属于现象 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有时可以直接发现故障的原因。例 如,是否有冒烟、烧焦、跳火、发热的现象。如遇这些情况, 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分析原因,再确定检修部位。如果一时观察不清,可重复开机几次;但每次时间不要长,以免扩大故 障。必要时,断开可疑的部位再进行试验,看故障是否消失(3) 信号替代法利用不同的信号加入待修产品的有关单元的输入端,替 代整机工作时该级的正常输入信号,以判断各通讯电路的工 作情况是否正常,从而可以迅速确定产生故障的原因和所在 单元。检测的次序是,从产品的输出端单元电路开始,逐步 移向最前面的单元。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单元电路开环连接的 情况,缺点是需要各种信号源,还必须考虑各级电路之间的 阻抗匹配问题。(4) 信号寻迹法用单一频率的信号源加在整机的输入单元入口,然后使 用示波器或万用表等测试仪器,从前向后逐步观测各电路的 输出电压波形或幅度。(5) 波形观察法用示波器检查整机各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波形是否正 常,是检修波形变换电路、振荡器、脉冲电路的常用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发现寄生振荡、寄生调制或外界干扰及噪声等 引起的故障,具有独到之处。(6) 电容旁路法在电路出现寄生振荡或寄生调制的情况下,利用适当容 量的电容器,逐级跨接在电路的输入端或输出端上,观察接入电容后对故障现象的影响,可以迅速确定有问题的电路部 分。(7) 部件替代法利用性能良好的部件(或器件)来替代整机可能产生故 障的部分,如果替代后整机工作正常了,说明故障就出现在 被替代的那个部分里。这种方法检查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测 试仪器,但用来替代的部件应是尽量不需要焊接的可插接 件。(8) 整机比较法用正常的同样整机,与待修的产品进行比较,还可以把 待修产品中可疑部件插换到正常的产品中进行比较。这种方 法与部件替代法很相似,只是比较的范围更大。(9) 分割测试法这种方法是逐级断开各级电路的隔离元件或逐块拔掉 各块印制电路板,使整机分割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电路, 测试其对故障现象的影响。例如,从电源电路上切断它的负 载并通电观察,然后逐级接通各级电路测试,这是判断电源 本身故障还是某级负载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10) 测量直流工作点法根据电路原理图,测量各点的直流工作电位并判断电路 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是检修电子产品的基本方法,这在电 子技术基础课程试验中已经反复练习,不再赘述。(11) 测试电路元件法把可能引起电路故障的元器件从整机中拆下来,使用测 试设备(如万用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集成电路测试仪、 万用电桥等)对其性能进行测量。(12) 变动可调元件法在检修电子产品中,如果电路中有可调元件,适当调整 它们的参数以观测对故障现象的影响。注意,在决定调节这 些可调元件的参数以前,一定要对其原来的位置做好记录, 以便一旦发现故障原因不是出在这里时,还能恢复到原先的 位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