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采薇知识要点总结采薇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 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 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 世界。下面是和大家分享的采薇知识要点总结,更多相关资讯请点击 (./wenxue)。1、通假字: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于,通吁,叹息。)无食桑葚(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才严狁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古眼泪,今鼻涕)三岁食贫(古多年,今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古:请,希望今:将要; 将军)总角之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 用至于)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君子所依,(古: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所腓(古: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九雨雪霏霏(雨:名词作 动词,降下雨雪犹“落雪”。)4. 一词多义作: 薇亦作止: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天下之难比作于易:开始。 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创作,撰写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劳动,劳作。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2)曰:曰归曰归:动词词头,无实意。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 做,称作。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止:岁亦莫止:语尾助词。当斩左止者,笞五百:脚,足。副词,仅,止。如: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载:史载田横事:记录,记载。自去舟职,五载复还: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装载。载欣载奔:祝词,起加强语气 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 “又”靡: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浪费。靡室靡家:无,没有。左右皆靡:倒下,后退。烈:夫火烈,民望而畏之:火势猛。穷冬烈风:猛烈。如君有烈名:光明,显赫。如奋六世之余烈:事业,功业。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阳光,太阳。如则阳收其身:表面上,假装。孔:如孔武有力:很,甚。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大。华:桃之夭夭,烁烁其华:同“花”。始雨水,桃李华:开花。华服丽人:美丽有光彩。华诞,华居:敬辞。物华天宝:精华。(10) 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已行,弗不思也思念,挂念。: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心情,情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祝词,无义(11) 雨齐子归止,其从如雨:众多。一别如雨:离散。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 水能自雨田:灌溉。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润泽。(12) 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5. 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 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B. 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 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 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C. 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 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 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 合称为诗经六艺。D. 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 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6. 采薇一共分为六章,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第1章:戍卒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不得归而产生 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第2、3章:军旅生活之苦。第4、5章:战争场面。第6章: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全诗体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 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7. 阅读采薇4、5两章,完成下列题目(1)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简析这四 句诗表现的内容及作用的艺术手法。内容: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 车。艺术手法: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 引出描写对象。(2) “牡”在诗中指驾车的雄马,其本义是雄性的鸟兽,其反义 词是牝。请写出含“牡”或其反义词的成语:牝鸡司晨、牡牝不分。(3) 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 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面的特色: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诗人 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 “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 争的惨烈。拓展阅读:采薇赏析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据毛序为:“采 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碳狁之难。以天子 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其实, 真正的经典,无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它曾经如此真切细微 地属于一个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属于每一个人。所以,纵然这首 诗背后的那一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里淡去,而这首由戍边战士唱 出来的苍凉的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 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面对采薇, 我们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不如感受生命。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 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 起下文。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 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 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 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 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 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 ;戍卒思归,从春到秋, 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 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 因此,兴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着体认生命的 深刻之义。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的姿势里, 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我们还看到思念的成长, 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 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豪迈和 悲凉的交织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愫和战斗的责 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 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 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 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 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 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 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 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 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夭 严阵以待,只因为獴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獴狁孔棘”,既反映 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而这两章的色调 如此的华美,那密密层层的棠棣之花,雄俊高大的战马,威风凛凛的 将军,华贵的弓箭,齐整的战车,这里洋溢着一种报效国家,不惜血 酒疆场的豪放情怀。而在残酷战争之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悲哀, 以及对遥远的故乡的浓得化不开的思念,这些阴暗的色调就在这里被 冲淡了。因为当自己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时候,正因为身后有如此承 载着自己的温暖思念的美丽的家园。从手法上说,这首诗的特点还在于选择了一个最佳角度,即“在 路上”,这是一条世界上最远最长的路,它如此之长,长得足以承载 一场战争,长得足以装满一个人年年岁岁的思念,长得足以盛满一个 人生命中的苦乐悲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那一股缠 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 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这是写景记时, 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 命的寓言。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 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 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 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 们离去,我们归来,而我们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 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 未来。这一首诗与诗经中的其它篇章如击鼓东山无衣 对读,可以读出更完整的故事,更真切的生命感受。如果我们可以想 象,这个戍卒,是那位吟出“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 偕老”的士兵,也是那唱着昂扬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予 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行”的士兵,同时还是那位在蒙蒙的细雨里 唱着归乡的“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东,零雨其蒙”的士兵。那么,采薇的故事就更丰富了,事实上,这一首诗里的确有着太丰富的 色彩,太深沉的情怀。相思之情与报国之志,豪放与苍凉如此和谐地 交织在一起,奏响的是真实的生命乐章。我们在后来的如陈陶陇西 行,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等伟大的作品里,也能依稀地听到这首 诗在时间和生命的河流里所激起的辽远而空旷的回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