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0页
第2页 / 共110页
第3页 / 共110页
第4页 / 共110页
第5页 / 共110页
第6页 / 共110页
第7页 / 共110页
第8页 / 共110页
第9页 / 共110页
第10页 / 共1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录01高三二轮复习备考策略02湘豫名校联考2月经典试题讲评专题一古代社会胡的运行状态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最低阶段1、生产力(1)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2)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出现,人类实现定居。2、生产关系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3、社会构成(1)组织单位: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到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2)上层建筑: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4、解体(1)原因:根本: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随之盛行;直接: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2)表现: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1、生产力(1)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2)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出现,人类实现定居。2、生产关系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二、奴隶社会1.随着原始社会解体,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阶级(阶级: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剥削者)和奴隶阶级(被剥削者),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4.国家的诞生: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反抗。奴隶主为维护本阶级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诞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5.奴隶社会的历史进步性: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1、封建制生产关系: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成果。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有劳动工具,少量土地,成果除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自己支配。2、替代奴隶社会必然性:农民能比较自主劳动.有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代替封建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三、封建社会3、生产力发展的表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与推广.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水利事业发展手工业发展.冶铁业成为重要手工业部门.商业与城市发展4、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显著特征)散布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主要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四、基本概念1、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者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2、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3、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标准:生产关系能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专题二专题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产生原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矛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将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专题三专题三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1)代表人物:空想社会主义早期的代表人物是莫尔(著作乌托邦)和康帕内拉(著作太阳城)。空想社会主义最高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2)历史评价: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另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主体(人民群众)和正确途径(阶级斗争)。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1)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之一(经济基础)(2)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事件: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是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失败启示: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2)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时间: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2)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3)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专题四专题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五中国梦专题五中国梦一、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民族振兴,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中国梦的本质: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中国梦的地位:中国梦把国家、民族、人民的追求和向往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3.如何实现中国梦(1)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最深沉的根基、深厚源泉根本归宿都在于人民)(2)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3)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中国要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同时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1.初心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四个伟大及其关系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1)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加强自身建设,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P51探究与分享(2)开展主题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统揽党的四个伟大工程(替代语言: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替代语言:有利于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替代语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从2020年代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提出: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分两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做法】党和国家;贯彻新发展理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