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园足球:中国在小学、日本在中学,这是为什么?在中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布局为小学:初中:高中=6 : 3 : 1。这个布局比例意味着,其实我们国家的校园足球在小学。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升学压力大,国家设计踢球的孩子主要在小学看似也是符合国情的。小学阶段踢球的孩子,文化成绩一般也是优秀的;初中阶段踢球的孩子,文化成绩也是中等偏上水平;高中阶段踢球的孩子,文化成绩基本是中等偏下水平了,他们是冲着高考有可能降低文化分数才坚持踢球的,给社会(家长)的印象是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才会踢足球,这样会继续加深社会对体育(足球)的歧视!有没有办法呢?近年来,日本足球能成为一股强悍的新兴力量,其成功的崛起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国家,其培养体系非常成熟、规范。一句话总结日本校园足球:“玩”在小学,成长在中学。日本早在1978年,足球就被引入到小学体育课程内,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和奔跑能力。并与其他“进球型”运动一样,只是把踢球当成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日本教育从未开设过专项体育课,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只是最基本的踢球技术。通过不断地踢球游戏来大大增加对足球的热爱。因此在体育课外,小学生自愿参加的BUKATSU中,足球俱乐部是最受欢迎的。日本的青少年足球培养方式,不像中国的举国体制那样极端地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基本放弃文化教育。其采取“体教结合”的形式,在日本足球“一贯制”训练制度下坚持“走训制”更体现了其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相当重视的。日本学生的足球技术的提高很多都是在课外进行的,比如参加BUKATSU,JFA足球学校等。学生的文化教育并没有得到任何的耽误(除非是比赛)。此外,日本有非常规范、成熟的教练员培训体系,且制定了科学的青少年训练计划,比如14到16岁在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阶段,通过11对11的打法,训练队员对位置的适应性;16岁以后进行成人足球的训练;18到20岁当身体停止发育进入稳定期时,开始综合技能训练。既保证训练的系统性,也能使学生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日本的校园足球联赛主要集中于中学阶段,比如JFL,U-12到U-18,并且支持学生去海外短期学习等等。由此可见,完善的赛事体系对于足球运动的发展至关重要,日本的JFA足球学校更是为具有足球天赋的孩童提供寄宿制和初高中一贯制的具有“世界水准”精英教育,以培养足球专长与人文素养并存的日本未来社会的领军人才。因此,日本实行快乐教育的体育理念中,其实是在培养学生的动商。动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有助于培养其智商、情商的发展。这在中国是很难执行的,“(文化)学习比体育重要百倍”的思想仍然严重,学生的动商得不到适时培养。导致学生过于注重文化成绩,体质却不断下降。没有强健体魄,何来立足未来?结语:有观点说,错把体质当目的。其实学校体育的一大目标就是强健体魄、身心健康。大力提倡校园足球,是将校园足球作为手段,提高足球技术水平、培养一代代踢球的孩子,最终依旧要落脚在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国曾试着引入“快乐体育”思想,国内褒贬不一,而争论的错位点就在于我们错误地解读了“什么是快乐体育”。动商研究中心提出“体育应进入高考成为选考科目”也是针对现状的无奈之举,若非“一切都为达标,否则不受重视”,也不会用这样“以毒攻毒”的方式,当体育运动自然而然成为生活方式,那么体育也就该退出高考的舞台。校园足球依旧如此,世界杯32强的国家都没有“校园足球”一说,当孩子们喜欢足球、又有时间、有场地去踢足球,也不必再将“校园足球”作为政府文件下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