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和监控制度1、图纸审核和交底(1)施工图纸均应由工程部主管工程师审核后以技术交底书形 式签发给测量队;(2)设计图纸变更应及时下发到测量队,变更通知单中要明确注明 变更日期和变更内容,注明新的尺寸、高程、里程、坐标等,防止 测量事故的发生;(3)测量队对图纸中的曲线要素表、竖曲线表、逐桩坐 标表、线间距表、高程表等进行复核,并用CASIO fx- 5800P计算器计算出黄河大桥钻孔桩中心、承台、墩身底、墩身 顶、墩帽、垫石、梁部等部位的坐标、高程,放出征地桩和相邻标 段或标段头、尾桩号并进行墩台横断面测量。以测量交底书形 式交给工程部工程师,用CAD制图进行尺寸、位置、高程、工程量 复核,与图纸不符的地方上报设计院确认。2、技术、测量交底制度(1)放样数据必须由工程技术部复核无误后,以技术交底书形 式,至少在放样前一天交给测量队,以便测量队进行计算、复核。 测量队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与工程部进行沟通;(2)放样过程必须有真实、完整的放样记录,并进行换手复核,签 字确认。对各种测量放样数据,测量队应在第一时间以测量交底 书形式提供应工程部主管工程师,为主管工程师开展工作提供详 细、完整的测量数据。同时,建立测量交底书台账。3、复核制度(1)所有工程测量及计算资料,包括测量交底书必须经过测量 队长复核签发;(2)所有控制测量、测量放样及竣工测量复核除重复原方法外,还 需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复核;全站仪放样,每个点位都要用实 测坐标、高程与设计坐标、高程比照方法复核。4、交接和保护制度(1)设计单位的控制点需现场交接,办好交接手续签字后,测量队 才能使用;(2)所有测量用导线点、水准点等除必须按规定方法设置外,还应 加设保护措施;(3)测量桩橛未经测量主管工程师同意不得随意移动或拨除。否那 么由此造成的工程损失由当事人负完全责任;(4)引用其他标段设置的控制点应办理交接手续,交接时除资料外 还应对控制点实地交接,并进行同等精度的复测。5、仪器、工具的保养和使用制度(1)测量仪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 期的检定,取得合格证书前方能使用。测量队应派专人负责保管和 保养,确保仪器运转正常;(2)测量仪器均应建立测量装置台帐、测量装置检定周期 表、 测量仪器使用记录;(3)仪器、工具的存放地点应有防尘、防潮、防晒、防震、防冻、 防高温的措施,以保持枯燥通风、整洁、平安。仪器在使用中应有 防雨、防晒设施,严禁日晒雨淋;(4)测量仪器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自检自校;(5)测量仪器假设发生故障,不得自行拆卸,应立即送检,送检修单位必须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6)使用钢尺测距须使尺带平坦,不能扭转折压,测量后应立即卷 起。6、仪器、人员平安制度 为了人身和仪器平安,除了按照现场施工的平安方法执行外,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平安帽,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 戴上平安带,水上作业时必须穿好救生衣。(2) 测量人员在使用塔尺、对中杆等金属测量用品时注意远离电 线,防止触电。(3)在行车公路中设测站时,应安置醒目的.防车标志,测量人员 必须穿上平安标志服。(4)在测站上观测人员不能离开仪器,同时防止测站周围不平安因 素(或其它施工的影响)给测量人员及仪器带来的平安隐患。(5)GPS、全站仪及水准仪必须按操作规程执行。7、监控制度(1)根据施工控制要求结合蒙华铁路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具 体的设计和施工特点制定切实可靠的具体监控实施方案。监控方案 要做到能简洁、快速、准确地实施工控制。(2)根据监测精度要求对测试元件、数据采集设备进行考察、比 选,确定并采购用于具体实施的测试元件和数据采集设备。对采购 的测试元件和设备进行抽样检验和标定,并提交相关测试元件的标 定资料。制定详细的测试元件安装方案、导线布置方案、测点保护 方案、测试进度安排。完成或指导施工班组进行测试元件的现场安 装工作及导线布置工作。(3)配合建立单位完成对测试的验收工作。对失效测点提出监测被 救方案。根据监控方案建立施工控制体系。对涉及施工控制工作内 容的施工测量提出具体的测量要求。运用施工控制的现场测试体系 完成各类设计参数、施工现场的材料参数、施工荷载参数等的采集 工作。(4)运用施工控制的测量体系按监测要求和进度安排完成相应施工 阶段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应力)和物理量(温度等)的信息采集, 汇总施工班组提供的施工过程中的线型(标高、轴线)的施工反应 信息。(5)建立施工控制的应力预警体系,对异常情况及时提出预警报 告。(6)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特点确定合理的施工控制容计误差度指标 体系。(7)运用施工控制预测计算体系完成对主梁施工的立模标高计算工 作。运用施工控制实时计算体系按现场参数和施工反应信息进行主 梁施工的实时仿真分析。分析各阶段的施工误差,提出误差状态判 断。对大峰值误差和连续单向分布误差提出误差调整方案。及时发 布实际的主梁施工立模标高指令。(8)根据施工情况对主梁施工中的临时荷载的大小和布置情况提出 控制要求。(9)对各类控制数据分析,按控制进度提交监控阶段报告。在全部 控制工作完成后提交监控工作总结报告。(10)与建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班组方进行监控工 作协调。(11)施工控制组对于违反施工控制指令或要求的行为具有否决 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