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处理方案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土方工程1.1 场地积水 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原因分析 : (1) 场地平整填土未分层回填压(夯)实,土的密实度很差,遇 水产生不均匀下沉。 (2) 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 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3) 测量错误,使场地标高不一。防治措施 : 场地内的填土认真分层回填碾压(夯)实,使密实度不低于设 计要求,避免松填;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做好测量复核,避 免出现标高误差。1.2 填方边坡塌方 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原因分析 : (1) 边坡坡度偏陡。 (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 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方 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符合要 求的土料。 (3) 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 (4)边坡坡角未做 好排水设施,由于水的渗入,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角被冲刷而导致塌方。 防治措施 : 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 性按设计规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选用符合要求的土 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 压或夯实;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 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1.3 填土出现橡皮土 填土夯打后,土体发生颤动,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 没有压缩。原因分析 :在含水量很大的腐殖土、 泥炭土、 黏土或粉质粘土等原状土上进 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实或碾压,表面易形成 一层硬壳, 使土内水份不易渗透和散发, 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防治措施 : 夯实填土时,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 状土上进行回填。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水,如有地下水应 降低至基底。 治理方法: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土中降 低含水量,或将橡皮土翻松、凉干、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 实。1.4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 达不到设计要求的 密实度。原因分析 : 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 土作填料。 (2) 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到不 到最优含水率的密实度要求。(3) 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 (4) 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防治措施 : 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实 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 内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 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 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 实度。处理方法:如土料不符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 加固;土料 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凉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 夯实;含水量过小或碾压机具 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 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1.5 挖方边坡塌方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 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 滑塌原因分析 : (1) 基坑(槽)开挖较深,放坡不够。(2) 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 ,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由于水的影响,土 体湿化,内聚力降低,失去稳定性而引起塌方。(3) 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4) 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防治措施 : 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取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 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m ;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 土边缘35 ; 土方幵挖应自上而 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 工顺序。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作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草袋、设支撑护 墙等)措施。1.6 边坡超挖 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原因分析 : 1)采取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 ,局部多挖。 (2) 边坡上存在 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凸不平。 (3) 测量放线 错误。防治措施 : 机械开挖,预留 0.3m 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 严格定位。处理方法:局部超挖,可用三七灰土夯补或浆砌块石填补,与原土坡接触 部位应做成 台阶接槎,防止滑动;超挖范围较大,应适当改动坡顶线。1.7 基坑(槽)泡水 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原因分析 : 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 地面水流入基坑 (槽)。(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防治措施 : 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 应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泵连续排走或自流入较低洼处排走,使水位降低 至幵挖棉以下0.51.0m。处理方法: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可根据情况采取排水、凉晒后夯实,或 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换土(三七灰土)夯实,或挖去淤泥加深基础等 措施。1.8 基坑(槽)回填土沉陷 基坑、槽回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散 水坡空鼓下沉。原因分析 1 )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 (2) 基层宽度较窄,采用手夯夯填,未达到要求的密实 度。 (3) 回填土料中干土块较多,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 性土、淤泥质土、 碎块草皮作填料,回填密实度不符合要求。(4) 回填土采用水沉法沉实,密实度大大降低。防治措施 :回填前,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回填土 按要求采取严格分层填、夯实;控制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 5 的土块, 与较多的干土块;严禁用水沉法回 填土。处理方法:若散水坡面层已经裂缝破坏,应视情况采取局部或全部返工; 局部处理可 用锤、凿将空鼓部位打碎,填塞灰土或碎石黏土混合物夯实, 再重做面层2.混凝土2.1 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 蜂窝的空隙。原因分析 :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 成砂浆少、石子多。 (2)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 振捣不密实。 (3)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 砂浆离析。 (4)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 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 坍落度过小。 (7) 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浇灌上层混凝土。 防治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计量准确,混 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合适;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 2m 应设串筒或溜槽; 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 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基础、柱、墙根部应在 下部浇完间歇1 - 5h ,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 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 洗刷干净后, 用1 :2或1 :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薄弱松散颗粒, 刷洗净后,支模 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 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 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 泥压浆处理。2.2 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 无钢筋外露现象。原因分析 : (1)模板表面粗糙或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 凝土表面被粘坏。 (2)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 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 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 或局部漏刷或失效, 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 麻面。 (5)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 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 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至排除气泡为止。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 应在麻面 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2.3 孔洞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 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 大,钢筋局部或全部露。原因分析 :1)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 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 上层混凝土。 (2) 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 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 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 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 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防治措施:在钢筋密集处与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 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 面加开浇灌口, 严防漏振, 砂石中混有黏土块, 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 应与时清除干净。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 膜凿除,用压力水 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 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 细 浇灌、捣实。2.4 露筋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原因分析 :1) 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 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 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 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 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 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 筋,使钢筋位移,造成 露筋。 (5) 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 导致露筋。防治措施: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 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 的和易性;浇筑高度超过 2m ,应用串筒或 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 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 在钢筋密 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捣棒进行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 或脱扣 等与时调直修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 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 角。表面露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 :2或1 :2.5 水泥砂浆,将充满露筋部位抹平;露筋 较深: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 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2.5 缝隙、夹层 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原因分析 :1 )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 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 或未除去软弱混凝土 层并充分湿润就浇筑混凝土。 (2) 施工缝处锯屑、泥 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3) 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 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 凝土未很好振捣。 防治措施: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与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 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 2m 应设串 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洗 510厚原配和比无石子砂浆,或 10 15 厚减半石子混凝土, 以利结合良好, 并加强接缝处混 凝土的振捣密实。 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 : 2或1 : 2.5水 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 用压力水冲洗 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 处理。2.6 缺棱掉角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原因分析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 造成脱水,强度低, 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