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课评价有效性的总结学习评价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过去体 育教学评价只对体能和运动技能做出评价,相对忽视了学习态度、习惯、意志品质、 自信心和合作意识等。它在用于选拔和甄别学生的学习上有积极的作用,却忽视了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评价的主体性。新体育课程把健康第一作为课程的指导思想,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 应、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五个领域来实现课程目标,因此,仅仅用过去的评价方法 无法反映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个体学 生的健康水平做出评价更合理、科学。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学生评价 的主体性。二、有效地开展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一)自评和互评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自评和互评是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一个较难把握 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上教师稍有忽视,就会使得这种评价流于形式。如果对学生的 评价不公正、不客观就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由于把评价的部分权利让 给了这些天真活泼、心理还不稳定、未成熟的孩子,在评价的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些 问题。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受教育的过程。1. 从众心理,是指学生个体在对别人评价或自评时因受到团体或多数人的不同 见解的压力所引起的行为、观点变化的一种心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随 大流”。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时,一旦发现与其他同学的意见不一致,他就会感到 心理紧张,促使他在规范压力和信息压力下趋向一致,造成“从众”。这样即使他 们要表达的意见是客观公正的,也得不到充分肯定,这种从众的心理在学生自评和 互评中时常出现,在低年级尤其突出。2. 类群效应,是指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由于人际关系带 来的两种不同结果的反应。在青少年中他们最易形成凝聚力极强的非正式群体 友伴群体,这个群体对学生个体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不仅可以改变青少年的外在行 为,而且还能改变他们内在态度和认知,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他们时常形成几派, 对“圈内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打A等。对“圈外人”则不负责地乱打一气,造 成只从感情出发不顾客观事实的结果,这种现象在水平13尤其突出。3. 自我中心,即片面地夸大自己的中心地位,盲目自我膨胀,听不进别人的意 见,过分强调自己的重要性,有谁对自己提出了批评的意见则立即回击、报复对方。 这种情况易造成偏激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客观公正地评价别 人,使心理失去平衡,造成心理上的疾病。4. 附和权威。威信分为权利威信和非权利威信。教师这个“角色”本身就赋予 了他的权利威信,在学生中的言行就具有权威性。在实施评价时,教师的评价左右 着甚至决定着学生的观点。除此而外,班上体育骨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同 学做出评价。他们的目光追随着“权威者”,不敢大胆独立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没有对“权威者”质疑的勇气。学生在自评、互评时容易出现这种胆小怕事的“毛 病”。5. 以偏概全。对犯过错误的学生,或受到教师批评过的学生在互相评价时,缺 点和错误容易被片面的夸大,容易受到一边倒的不良影响。对在运动会上取得过好 名次的同学往往在对待他们的不足时就不予“追究”,形成以偏概全的评价,不能 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二)自评和互评的具体方法一一“五步评价法”体育教学中的自评与互评的方法很多,我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了“五步评价 法”。第一步,先让学生自己做一个简要的对照评价内容、标准的自评,给自己打 出一个等级;第二步,让参与互评的同学举手表决,以 ABCD 四等中票数多的一等 作为该同学互评的等级;第三步,教师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再做出一个评价;第四步, 让被评价的学生谈对给予自己评价的满意程度,并说出理由,列举自己体育学习中 的闪光点、某一方面的特长,如运动会的表现或在学习中某次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 等;第五步,教师和同学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对评价差距大的同学是否进行修改该 评定。在评价时始终牢记评价的目的是促发展,评价要多激励,评价的过程是学生 自我认识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是进行教育的过程。在进行上述评价时,时常出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好现象,也有通过一次激励性 评价改掉不良习惯的真实个案。这样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 主体性和教育性,也体现了新体育课程在评价上的优势。(三)在自评和互评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实事求是。教师要扮好指导、引导的角色,对同学认识不清的要加以指导。如我们在评价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对给出的评价学生提出质疑:“老师,我不 同意给某人A等,因为在某次我们一起玩足球时他踢到我的腿,让我痛了好几天”。 这时,教师就要指导他们认识到什么是技术犯规行为,什么是主观故意行为并加以 区别对待;教育学生在评价中要抛开个人感情因素,同学之间的评价要强调言之有 据、言之有物;对和多数同学评价差距大的要说出理由,以避免学生的类群效应。2. 注意评价的顺序性。合理运用权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做出评价。第一步让 学生自评,评自己也是让其他同学了解自己的过程,最了解自己的是学生本人,因 此,他最有发言权。自评对于第二步同学的互相评价也有一定的帮助,因为,只有 充分全面地了解了被评者,参评者才有发言权,才能言之有据、言之有物。第二步 的学生互评是帮助被评者正确认识“社会自我”的过程,让被评者在这面“镜子” 面前“醒悟”,以便更清醒地认识自我的长处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完 善发展自我。第三步,教师作为一个促进者,合理运用“权威效应”对学生提出中 肯的意见,一方面,相对客观地给学生一个运动“处方”,使学生沿着一个正确的 轨迹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最后发表意见,避免学生附和权威的心理,以便学生能 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3.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的行为调节的高级机制,是人的认知行为的 总龙头,伤害自尊心的教育是一种无能、无德的教育。良好的自尊心可以和一切不 良心理产生认知不协调,从而导致青少年改变他们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在对学生的 自评和互评时,教师和参评者要多发掘被评者的优点,进行鼓励。对他们的不足一 定要言之有物,实事求是,语言委婉、中肯,切忌把评价课开成一场批斗会。要关 注两类弱势群体。一类是“还需努力”的群体,评价时引导参评者注意个体差异, 重过程,重态度,重进步,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另一类是我们的部分学生 体育干部,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由于方法欠缺,或坚持原则,“得罪”了部分同学, 而成为感情上的弱势群体,在同学打分时“票房”纪录不理想。对这类学生教师要 帮助参评者客观地认识他们的工作,适度运用权利威信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一 方面实事求是地对学生个体做出合理评价,另一方面也树立了良好的班风班貌。4. 关注个体差异。传统的一把尺子衡量全体学生的做法,使先天身体素质好的 学生不用上课也能得高分,造成与评价的目标脱节、评价偏离重心。而在自评和互 评定量、定性的过程中,始终高度把握评价的目的,关注个体差异,对学生个体才 真正谈得上公平、公正。5. 注意选取评价的内容与目标的关联效度。按照传统的方法,我们注重的是知 识掌握情况的检测,是以知识为本位的。而新课程是以目标分层管理的,换句话说, 以前检测评价的是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现在检测评价的是教学目标达到的情况。因 此,我们在选取评价内容时一定要选取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内容,增强我们评价的 效度。6. 培养民主的气氛,体现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只有在民主的气氛下才有畅所欲 言的环境。教师不能搞一言堂,对不同的见解要充分地理解和鼓励;要调动每个学 生参与到评估中来,让每个学生说出真话,让 A、B、C、D 每个等级的代表谈谈理 由,说说感想。即使是离谱的评价,也应看成是对评价者一次教育的机会,让每位 学生的思想在教师的带领下飞翔,让掌声、笑声、真情充满课堂,让喜悦和自信写 在脸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