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xxx煤矿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xxx煤矿2017年7月29日专心-专注-专业xxx煤矿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参与人员签字表序号姓名职务签字备注1矿 长2总工 程师3生产副矿长4机电副矿长5安全副矿长6掘进副矿长7后勤副矿长8安全 副总9技术 副总10通防 副总11机电 副总12技 术 员13技 术 员14技 术 员第一章 前言1.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以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为基础,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把风险控制挺在隐患前面,从源头系统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并通过隐患排查,及时寻找出风险控制过程可能出现的缺失、漏洞及风险控制失效环节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1.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和隐患等级,从组织、制度、技术、人员能力、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对隐患进行治理,形成安全风险受控、事故隐患自治的双重预防机制和运行模式。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规范,明确安全风险和隐患的类别、评估分级方法和依据。督促指导煤矿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安全监管执法制度。1.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目标在2017年8月底前,要完成建设内容的有关任务,将隐患排查闭环管理数据,“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重大隐患电子分布图,安全风险管控机制等迁入六盘水市“安全云”平台,2018年12月底,按照六盘水市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完成建设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矿工生产财产安全。1.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任务(1)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2)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3)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4)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5)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6)绘制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7)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8)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9)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或数据库;(10)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11)建立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1.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标准化”、xxx煤矿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作业规程、技术措施、国务院安委办20177号、六盘水安办通201740号、xxx煤矿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实施方案、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井上下对照图等。第二章 矿井概况2.1基本情况2.1.1地理环境:2.1.1.1地理位置:xxx煤矿位于盘州市红果街道办挪湾村境内,交通方便,属红果街道办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6071042735,北纬254641254707。井田范围西起松山勘探区11号勘探线,东至8号勘探线,浅部为24号煤层露头,深部以+1400m标高为界。井田走向长1.85km,倾斜宽0.94km,面积1.7297km。2.1.1.2交通情况:目前,矿井工业场地所在地交通便利,东北有S217省道通过,在两河接G320国道。矿井工业场地至S217省道16km,经S217省道至红果镇46km,至盘县电厂31km,至红果焦化厂49km;工业场地往西南经火铺镇接G320国道23km,至红果镇45km,至盘南电厂55km,至红果焦化厂48km。另外业主正在修建工业场地至沙坡的四级公路,沿该公路至沙坡15km,至红果25km。工业场地南面有镇(宁)胜(境关)高速公路通过,并在附近设有沙坡出口。盘西支线铁路从井田东部穿过,经水柏铁路接株六复线、威红支线接南昆铁路以最短的距离连接贵阳、昆明、南宁、广州等地。矿井工业场地距盘西支线的红果站23km。因此,本矿井交通运输条件较好。2.1.1.3地形地貌:矿区属构造剥蚀低中山山地地貌,呈单面山。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夜郎组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陡,煤系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缓,村寨居民主要分布于这一带。海拔最高为8号拐点附近山头+2085.3m,最低+1668.0m,相对高差约417.3m。近南西北东向的冲沟发育,山脊与沟谷呈带状展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矿区内的最低海拔高+1598.5m,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2.1.1.4水系河流:松山河属于珠江流域的北盘江上游拖长江支流,松山河从井田内通过经马家寺注入拖长江。松山河为山区雨源型河流,流量变化幅度大,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河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2.1.1.5气象与地震:本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据盘县特区气象站资料,年最高气温为六、七、八月份;最低为十二、一、二月份;年平均气温14.2C,冬季(一月)最低气温7.9C,夏季(七月)最高气温37C,历年平均日照1598.8h,日照率为36%。年最大降雨量在六、七、八月份,最小在十一、十二、一、二月份。年平均降雨量1399.3mm,月最大降雨量449.4mm,月最小降雨量3.2mm,年平均蒸发量1492.32mm。风速平均1.5m/s,以东北风和西南风为主。年平均冻结期36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总局2001年7月联合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2.1.1.6环境状况:区内工业以煤炭工业为主,小煤矿较多。煤矿井下水、工业污废水及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已使区内河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2.1.2地质条件:2.1.2.1矿井地层:井田内出露地层有: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上二叠统宣威组(P3xn)、夜朗组(T1y)、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及第四系(Q)。现由老到新分述于下: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灰黑色块状玄武岩,呈球状风化,顶部为紫红浅绿色凝灰岩。厚度大于200m。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3xn):该组为本矿区主要含煤地层,煤组总厚232.19m,上部以灰灰绿色粉砂岩为主,次为灰绿色细砂岩及灰黑灰泥岩,含可采煤层68层。中部以灰浅灰色泥岩及粉砂岩为主,层状及鲕状菱铁矿较发育,含可采煤层14层左右。下部以黑灰黑色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含黄铁矿结核,含可采煤层02层。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该组在区内出露较好,分布广,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二段。夜郎组第一段(T1y1):上部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夹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条带,下部为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细条带,含动物化石,具星散状黄铁矿及植物炭化屑。厚150m。夜朗组第二段(T1y2):本段以灰、灰紫色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等组成。厚394m。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上段(T1yn2)土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间夹褐灰色细砂岩,上部夹灰岩透镜体。厚104m。下段(T1yn)深灰色,紫灰色薄层状泥质蠕虫状灰岩夹中厚层状石灰岩,时夹白云质灰岩。上部为中厚层状褐灰灰色灰岩。厚165m。第四系(Q):矿区内除北部少数孤峰基岩裸露外,其余均为风化残积、坡积物覆盖,低洼处和沟谷中有洪积和冲积物堆积。厚度变化不大,010m,一般厚2.00m左右。区域地层见表1。表1 区域地层简表系统组代号厚度(m)岩性描述第四系Q0-10残积、坡积、洪积物,堆积在沟谷、煤系缓坡处。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269上部为土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间夹褐灰色细砂岩;中下部深灰色,紫灰色薄层状泥质蠕虫状灰岩夹中厚层状石灰岩,时夹白云质灰岩夜郎组T1y544上部泥岩,粉砂岩间夹泥灰岩;下部为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夹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条带,含动物化石。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3xn232.19泥岩粉砂岩为主,次为细砂岩及灰黑色泥岩,夹铁矿结核峨嵋山玄武岩组P3200灰黑色块状玄武岩,呈球状风化,顶部为紫红绿色凝灰岩2.1.2.2地质构造:矿区位于盘关向斜西翼中段松山井田内。地层走向一般北东4050,倾向南东,倾角3540。褶曲不发育,断裂以小型为主,构造简单。矿界内发育两条断层,F115:为一正断层,走向55左右,倾向145左右,倾角60左右,断距15;F117为逆断层,走向60左右,倾向150左右,倾角60左右,断距1520m。另有四条隐伏断层:F1183:为一正断层,走向35,倾向125,倾角70,断距1628m;F1184:为一逆断层,走向35,倾向125,倾角70,断距2530m;F1117:为一逆断层,走向50,倾向150,倾角73,断距917m;F1126:为一正断层,走向41,倾向131,倾角66,断距610m。综上所述,矿区内构造中等偏简单。2.1.2.3煤层: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n)。煤组总厚232.19m,上部以灰灰绿色粉砂岩为主,次为灰绿色细砂岩及灰黑灰泥岩,含可采煤层68层。中部以灰浅灰色泥岩及粉砂岩为主,层状及鲕状菱铁矿较发育,含可采煤层14层左右。下部以黑灰黑色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含黄铁矿结核,含可采煤层02层。区内主要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为2号、3-1号、3号、4号、6号、8号、12号、14号、15号、15-1号、16-2号、17号、18号、20号、22号、23号和24号煤层,上煤组可采煤层均属稳定或较稳定煤层,中煤组1517号煤层厚度、层间距都有相当变化,下煤组煤层又趋于稳定。2号煤层:位于煤系顶部,煤层厚度0.660.97m,平均0.82m,含夹石12层,厚0.020.20m,顶板岩性多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底板为褐色泥岩。结构较复杂,对比可靠,为稳定可采煤层。3号煤层:上距2号煤层9.0923.87m,平均14.16m,煤层厚度1.412.11m,平均1.76m,含夹石1层,厚0.020.05m,顶板岩性多为细砂岩、粉砂岩,底板为灰色泥岩。结构较复杂,对比可靠,为稳定可采煤层。31号煤层:上距3号煤层1.610.0m,平均3.52m,煤层厚度01.39m,平均0.7m,含夹石1层,厚0.030.1m,顶板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结构较复杂,对比可靠,为局部稳定煤层。4号煤层:上距31号煤层0.29.0m,平均5.21m,煤层厚度0.522.38m,平均1.45m,含夹石13层,厚0.020.45m,顶板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结构较复杂,对比可靠,为局部稳定可采煤层。6号煤层:上距4号煤层7.3320. 64m,平均10.16m,煤层厚度0.61.99m,平均1.30m,含夹石13层,厚0.020.45m,顶板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结构较简单,对比可靠,为局部稳定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