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2 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 2 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 经济和国防的需要, 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历史地位形成的重要原因; (3)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 2)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既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 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然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当时的政治所服务的。时代不同,需要不同, 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有所不同请大家想想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第1页/总共11页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本节我们32020-05-16第 2 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 经济和国防的需要, 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历史地位形成的重要原因; (3)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 2)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既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 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然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 同时又是为当时的政治所服务的。 时代不同,需要不同, 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有所不同请大家想想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第2页/总共11页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本节我们32020-05-16第 2 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 经济和国防的需要, 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历史地位形成的重要原因; (3)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 2)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既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 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然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 同时又是为当时的政治所服务的。 时代不同,需要不同, 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有所不同请第3页/总共11页大家想想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本节我们32020-05-16第 2 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 经济和国防的需要, 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历史地位形成的重要原因; (3)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 2)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既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 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然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 同时又是为当时的政治所服务的。 时第4页/总共11页代不同,需要不同, 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有所不同请大家想想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本节我们32020-05-16第 2 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 经济和国防的需要, 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历史地位形成的重要原因; (3)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 2)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既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 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然而思想说到底是第5页/总共11页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当时的政治所服务的。时代不同,需要不同, 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有所不同请大家想想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本节我们32020-05-16第 2 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 经济和国防的需要, 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历史地位形成的重要原因; (3)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 2)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既相互批驳,第6页/总共11页又相互融合, 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然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当时的政治所服务的。时代不同,需要不同, 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有所不同请大家想想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本节我们32020-05-16第 2 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 经济和国防的需要, 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历史地位形成的重要原因; (3)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 2)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第7页/总共11页课: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既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 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然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当时的政治所服务的。时代不同,需要不同, 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有所不同请大家想想儒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