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伤寒论中医术语的英译策略作者:汪霞王英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第01期摘要:伤寒杂病论是我国中医学历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 鼻祖,在指导后世行医和中医西传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后人的继承和发扬,现分 为论内伤杂病的金匮要略和专门论述外感病的伤寒论。随着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不断 深入,伤寒论的英译研究也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着重探讨伤寒论中方名和病症名的英 译方法,以此分析总结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旨在提出优良译法,以在中医文化传播过程中得 到推广,帮助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文化的内涵。关键词:伤寒论中医文化中医术语英译策略一、引言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对中医学的跨文化传播高度重视,于2009年4月下发国务院关 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强调:“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传 统医药活动,进一步开展与外国政府间的中医药交流合作,扶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 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在我 国对外援助、政府合作项目中增加中医药项目。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对外宣传,促进国际传 播。”1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多元文化的产物。儒家强调的“和谐之 境”,道家强调的“妙道之境”,佛家强调的“圆融之境”,均对其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随着时 代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度日增;同时,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深 入,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文化的关注热度也逐渐增加,使得拥有两千年发展历程的中医文化,又 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中医学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典籍资料。随着国际化进程的 不断加快,中医走向世界,将中医理论典籍翻译成外文的大形势迫在眉睫。译本的质量不但会 影响到中医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更关系到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由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他继承古代中 医学成果,结合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写就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 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辩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 法、方、药的理论基础2。书中所列二百余首方剂,大都配伍精当,经过历史临床实践检 验,疗效优良,为中国医学方书之鼻祖,后世行医者必读之经典,在对外宣传和医学交流方面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截至2002年,光是为研究伤寒杂病论而出版的书就近 2000种。伤寒杂病论不仅成为我国历代医家必读之书,而且还广泛流传到海外,如日 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3。伤寒杂病论不仅 成为我国历代医家必读之书,而且还广泛流传到海外。成书近2000年来,在国内和国际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力。中国国医泰斗李培生说:“业中医者,苟不学伤寒论,则不足以为中医。”4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200年210年左右,由于年代久远,原本已经失传,经 晋朝王叔和宋代王洙等人的整理,内容得以保存,现分为论内伤杂病的金匮要略和专门论 述外感病的伤寒论。为了深入探讨该医学经典的翻译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伤寒论的书 名、方名、文句的英译问题,旨在提出优良译法,以在中医文化传播过程中得到推广,帮助西 方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文化的内涵。二、伤寒论病症名翻译策略(一) “伤寒”伤寒是中医和西医皆有的一种病症的名称。西医所称的伤寒”(typhoid fev)r是指由伤 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持续菌血症、网状内皮系统受累、回肠远端微小脓肿及溃疡形成 为基本病理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部分病 人有玫瑰疹和相对缓脉。所以,伤寒病又称为肠热病,西医上又称作“ en teric feve中医的 “伤寒”主要指“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可以分为广义伤寒和狭义伤寒,广义的伤寒包括:中风、 伤寒、湿温、热病、温病等,狭义的伤寒仅指广义伤寒病中的伤寒5,单指外感风寒的疾 病。翻看整本伤寒杂病论,书中所列300余首方剂,既有治疗中风、湿温、热病、温病 的,也有治疗伤寒的。可见,伤寒杂病论针对的“伤寒”病症是广义的伤寒,包括伤风、寒 病、热病、湿病、太阳病、少阳病等。目前,国内外正式出版的伤寒论英译本共有7部。分别为:罗希文的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 Caused by COShdmghanLun)(2007 年),英国人魏迺杰的(Nigel Wiseman)ShanghanLun (On Cold Damage): Transla tion and Commen tari(es999 年),黄海 的 Introduction to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 2O0se年;e, Dean C.Epler Jr的勺 The Concept of Disease in an Ancient Chinese Medi,catlheteDxitsease on Cold-damage Disorders“ShaihanLun” (1988 年),Paul Lii的 Exogenous Febrile Diseafe991 年),Greta Young Jie De的 ShangHanLun Explained(2009 年),以及许鸿源(Hong-Yen Hsu)的 ShangHanLun : Wellspring of Chinese Medic(n981 年)。在这 7 部英译本中,译者对书名中 “伤寒”这一病症名的翻译方法主要有四种。第一种译法是替代+释义法。中国学者罗希文、黄 海以及美籍华人Paul Lin采用了替代+释义的翻译方法。他们按照中医对伤寒”勺广义定义, 分别将伤寒”译为 “Febrile Disease Caused by和o“dE”ogenous Febrile Disqas两者都译出 了对应的英文病症名“ Febrile Diseas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加了后置定语“ caused by cqld后者 加了前置定语“Exogenous,都旨在说明伤寒发病的原因是外感风寒”第二种译法是直译 法。美国学者Dean C.Epler Jr采用了字面意义对等的直译方法,译出了伤寒”的涵义,即因 受寒而导致的身体不适,分别将伤寒译为“Cold damag和“the Disease on Cddidage Disorders,,这与 Wikipedia上伤寒论的英文词条“Treatise on Cold Damage Disorders” “Treatise on Cold Iijj乎完全一致。第三种译法是音译+释义法。英国学者魏迺杰(Nigel Wiseman )和美籍华人中医专家许鸿源(Hong-Yen Hsu)采用了音译+释义的翻译方法,直接 用汉语拼音将伤寒论”译为“Shang Han Lun”第四种译法是音译法。魏、许两位学者保留了原 文的语音形式,借用汉语拼音将伤寒译为“Shang Han”后面分别通过加注“On Cold Damage” 和“Wellspring of Chinese Medi来明其内涵。显然魏的加注释义更为显性具体,将伤寒译 为“Cold damage”许鸿源采用笼统的概念“Chinese medici来暗示泛指。(二)“风家” “风家”是中医术语,义为“平素容易伤风感冒的人”。目前在国内比较通行的罗希文译本和 黄海译本对其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1)原文: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罗希文译本:After the dispersion of the Exterior syndrome of a patient who is apt to catch febrile disease by ,Wiintd still takes twelve days for him to get rid of general malaise.6黄海译本:It still takes twelve days for patient to get rid of general malaise after the disper of the exterior syndrome of zhong-feng.7在对风家”的译法上,罗希文直译为 “a patient who is apt to catch febrile disease by Wind 黄海的处理方法是略译为“patient”没有将风家”羽译出来,但是,他在译文的末尾加上了“t he ext erior syndrome offngf作为补偿性解释。伤寒论是一本医学著作,其基本目 的在于指导行医者治病救人,“风家”和非“风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和绝对的判断标准,在 医者眼中,病人D非病人勺区分是显然的,将风家嘀略译作“patient”然没有十分贴 切地译出原文的意思,但是从目的论角度来看,已经能够做到指导医者行医,亦不会造成误 医。所以,黄海译文其实是可取的。反观罗希文译文,虽然直译出原文意思,但是句式冗长, 毫无必要。从语言文化角度来看,两种译文都没有将“风家”的文化性、古典性体现出来,退而 求其次,不妨将风家嘀略译作“patient”8(三)“寒实”“寒实”,是另一种常见中医病症,指寒邪与痰饮结聚于胸膈而成实所致9。据北宋庞安时 和清代医宗金鉴考证,“小陷胸汤”和“亦可服”七字为衍文,原文应为“寒实结胸,无热证 者,与三物白散”。“白散”,即桔梗、巴豆、贝母,三物的散剂为白色,故称“白散”。(2)原文: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罗希文译本:When a Blocked-up Chest is of a Cold nature without symptopis of HeatDecoction of Lesser Xianxiong with three drugs can be adopted.Baisan Powder will also be a remedy.黄海译本:Jiexiong syndrome of cold nature has no symptoms of heat.Small white powder of three drugs can be adopted to the case.罗希文的译本将寒实结胸直译为“blockedp chest is of a Cold r,tUr能”将原文寒实 结胸”的病症说清楚,可能会造成译文读者的误会。而黄海的译本考证了“寒实结胸”的来历和 原文本的正确性,将衍文删除,重新整理句子进行翻译,给出了逻辑合理的译文。但是在翻译 白散时,黄海将其译作“small white powQei罗希文将其译作“Baisan Powde,虽然黄海的 翻译可以让西方读者了解何为“白散”,但是却少了些文化内涵。“白散”,作为一剂药方,译作 白色细小粉末”并不合适,不如罗希文的译本,将白散音译作“Baisan Powde,再于附注中 进行详细解释,便于理解、传播。由上述例句对比可知,在伤寒论等中医典籍的翻译中,首先应该考证原文的准确程 度,如果原文出现了偏差,那么译文必定会出现错误,从而给读者造成错误的引导。考证原文 是翻译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罗希文的译本明显比黄海的译本更加冗长,偏向于直 译,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英语文法结构。中医翻译是一项面向西方读者的实践活动,如果不能与 西方的语言文化相适应,就很难为西方读者所接受。黄海的译本在这一层面上做得比罗希文的 译本要好。上述伤寒论一书的译者虽然国别不同,但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