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视台栏目组实习心得在这实习的期间,使我的生活很充实, 自己感觉很快乐。衷心地感谢栏目组里老师们的的指导, 让我从每个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实习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真实和刻骨铭心让我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这会是我一生的财富。一个月的实习经历让我心理更加成熟稳重, 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第一次走进办公室, 给我的感觉是每个人都那么热情, 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 在实习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辛苦和压力,充分了解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同时,我见证了节目组老师们的敬业精神,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感受到了什么是专业态度铸造职业辉煌。就拿 20 分钟的电视节目来说,先搜集资料,写出策划,稿子审定后, 马上进行拍摄, 在拍摄中要注意远、 中、近景的搭配,光线强弱的组合,镜头要保持稳定不颤抖,画面的角度和历时,景别的运用等等,把拍回来的一个多小时的资料片,进行精剪、组合,镜头需要不停的修改, 进而要上字幕, 进行后期的包装编辑,编辑们编辑机前一坐就是一天, 就为了编辑出观众满意的节目,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精心修改。 我在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 更有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专注的, 充满激情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我感受到他们对工作的热爱, 我也真切地感到,唯有勤奋才能做一个称职的记者。和第一天来报道的时候一样, 当我实习结束的时候, 我仍然是一个正在上学的学生, 但唯一不同的, 是我心间增添的那份对新闻工作的喜爱。 或许以前, 我更多的是把新闻当成一个专业来学习。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 再到实习的结束, 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学会了思考,让我更加的现实化,我未来的努力也有了方向,也更加明确了我的下一步该做什么。在很多人印象当中,实习,无非是暑期来临前向学校领一张实习表格,暑期结束后把填写了实习单位评估与印章的实习表格交给学校,实习时间长则四个月, 短则一两个星期, 到实习单位人头还没熟就回来了。可是,在越显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中, 实习生已经变成成为正式员工前的第一份考卷, 当你真正踏出这一步时才发现一切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蒙混过关。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成为合格实习生的前提。时间像流水, 在不经意中的蹉跎和忙碌中, 我的实习生活已经画上了句号。 我不敢说这个句号是完美的, 只能说我收获了很多。习惯了自由的学生生活, 曾在开始的时候, 对那么长的的实习时间有犯愁和些许不适应的感觉, 觉得这日子是没有尽头, 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板一眼,规规范范。 但是,现在回味起来时剩下的只是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滋味 - 有为自己的稿子没写好而烦恼的时候, 有为自己的小小成功而窃窃自喜的时候, 有为受到领导批评时而生闷气的时候 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但是不可能直接就到达成熟,而只是不断地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接近成熟。很庆幸的是,在实习这段日子里,我成长了不少。同时,又对自我有了一个更为深一层次的认识。实习生通常是没有工资的, 即便是有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伙食费。很多人说,做实习生,就是变相的廉价劳动力。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换个角度思考, 我把它看作收获应缴的学费, 成功前必要的付出,因为从书本到实践, 我完成了这种跨越。 原来在课堂上做练习写的稿件, 只要能获得老师的认可就行, 而一旦进入实际操作, 必须要保证所有人都能认可你。 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尽力像一名合格的电视媒体记者靠近。 更重要的是, 我从身边的员工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是职业精神。 比如,在学校我们总是习惯于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而真正到了工作中,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把前提工作做到最好,因为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我们做不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步”,实习老师总是这样告诉我;比如,课堂上老师布置的新闻作业,我写完了就直接交出去,而在实习中, 因为一点差错就会直接关联到整个电视台的工作,从稿件到同期视频不检查两三遍我不会放心; 再比如,上面布置了一项看上去很辛苦很难完成任务, 如果是在学校, 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抱怨和抵制,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会连续好几天加班到很晚,也一定会尽力完成。实践然后知不足。我发现自己在沟通、 交流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学生时代的时候, 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发展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素质能力, 等到实践的时候, 才发觉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曾经是那么的自以为是, 在遭遇了这些事情后, 便收起了那种锋芒,变得谦虚低调多了。能够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不多, 我有幸对此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几个月的实习也让我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实习是一段独特的经历, 当记者更是一种让人受益匪浅的体验。 实习对人是一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我们的人生态度的衡量。在这场考验中中, 我相信从四川音乐学院国际演艺学院文艺新闻班走出去的实习生肯定是经受得得住的, 我们决不会退缩, 我们决不会成为懦弱者, 虽然我们可能没有做到最好, 但我们肯定是拼尽全力的。先做人后做事, 这是一个社会生存的潜规则, 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是一样的。在与实习老师, 其他的记者,编辑以及电视台领导交往的过程中,我更是深深地体会到了怎样做人、怎样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不可能独立存在, 我们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当我以前学习这样的抽象理论的时候, 感觉是那么的陌生, 而在实践的时候,切实体会到了其中的深刻道理。 做事同样重要, 这是检测一个人的又一个重要标准。近三个月的实习结束了, 虽然实习时间很短暂, 但是从中我却已经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 在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 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这次,通过学校的介绍,我来到武汉电视台新闻中心实习,部门为百姓连线栏目组, 百姓连线是一档民生新闻栏目, 它专门报道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刚开始,也就是头两三天, 我可以说是在大喜大悲中渡过的。还记得踏进电视台大门的那一刻,我是极度的兴奋, 满怀着憧憬,准备接受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挑战。可是当听到我的工作是接电话做记录时,我傻了眼。实在很难相信我的身份是“接线员”。因为电视台的指导老师指着一个长桌上摆放的十几部电话告诉我们说 - “这里以后就是你们的阵地了,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接这些热线,并要将观众的暴料、投诉、意见等详细地记录下来。对待观众要客气有礼貌, 哪怕对方只是无聊打得好玩。 ” 极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发扬阿 q 精神,自我安慰。可是谁知道,当后来当这些电话同时响起的时候, 我们 ( 实习生 ) 手忙脚乱的情景更是令人自嘲, 难以想象就连自己瞧不上眼的工作竟然做得有些吃力。 那几天我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以接电话的方式,处理热心观众的报料和投诉。而我却分不清哪些报料是有价值的,哪些没有 ; 哪些投诉有必要建议观众第一时间找相关职能部门妥善解决的,哪些是需要媒体介入从而发挥舆论力量的,没有经验的我就一股脑儿地将每一条信息向记者反映,幸好得到多位记者老师的指点,让我在实践中一点点的学习,一条条的处理。有这样一个电话- 来电者称她们那里有一位很特别的老人。老人每天早上都会给附近的居民读报,但是她读报并非是拿着报纸念,而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说给大家听,天气晴朗时就在外院,遇到刮风下雨就在老人简陋的小屋里,从不间断。 听到这样的报料,我当时就想,这样的小市民消息有新闻价值吗?转念间脑海里又浮现总编的话- “百姓连线报道百姓的事”。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向记者反映了有关情况, 记者老师告诉我, 这条消息只要采写的角度合适, 就会是有价值的。 于是记者带着我外出采访了。刚上车,记者就让我在十分钟内拟定几个采访问题并且告诉他。记者说这是因为我还没有什么经验, 以后的采访问题只要事先有个谱,全靠临场随机应变了。 整个采访的过程很简单, 问问老人家,问问左邻右舍,再拍拍周围的环境。收工时我无意间长舒一口气,自以为是的说道“好简单啊”, 记者却指着现场围观的群众问我有什么感觉, 当时我看到的是大家都满脸笑意, 丝毫没有散场的意思, 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且先前也是十分乐意的出境接受我们的采访。那一刻我才发现,这就是此条新闻的价值-百姓们有兴趣 ! 而那位老人,在百姓们的眼里就是一个翻版的陈鲁豫,哪怕他们不一定知道谁是鲁豫,他们只是很单纯的喜欢这种平易近人的说新闻方式而已。之后,第二天新闻就播出了。当我在电视上看到那位老人讲故事时,第一次感受到接电话的乐趣。把百姓的故事讲给百姓听- 这是我的工作任务; 在实践中掌握新闻工作者必备素质与技巧- 这是我的学习任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