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装配式结构的定义PC(PrecastConcrete)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简称,是以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以及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优1.品质均一:由于的工厂严格管理和长期生产,可以得到品质均一且安定的构件产品。2.量化生产:根据构件的标准化规格化,使生产工业化成为可能,实现批量生产。3.缩短工期:住宅类建筑,主要构件均可以在工厂生产到现场组装,比传统工期缩短1/3。4.施工精度:设备、配管、窗框、外装等均可与构件一体生产,可得到很高的施工精度。5.降低成本:因建筑工业化的量产,施工简易化减少劳动力,两方面均能降低建设费用。6.安全保障:根据大量试验论证,在耐震、耐火、耐风、耐久性各方面性能优越。7.解决技工不足:随着多元经济发展,人口红利渐失,建筑工人短缺问题严重。PC工法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缺点4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4.1技术体系仍不完备目前行业发展热点主要集中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住宅,框架结构及其他房屋类型的装配式结构发展并不均衡,无法支撑整个预制混凝土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内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大多采用底部竖向钢筋套筒灌浆或浆锚搭接连接,边缘构件现浇的技术处理,其他技术体系研究尚少,应进一步加强研究。4.2装配式结构基础性研究不足国内装配式剪力墙,钢筋竖向连接、夹心墙板连接件两个核心应用技术仍不完善。作为主流的装配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方式,套筒灌浆连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一种机械连接形式应用,但在接头受力机理与性能指标要求、施工控制、质量验收等方面对三种材料(钢筋、灌浆套筒、灌浆料)共同作用考虑不周全。夹心墙板连接件是保证“三明治”夹心保温墙板内外层共同受力的关键配件。连接件产品设计不仅要考虑单向抗拉力,还要承受夹心墙板在重力、风力、地震力、温度等作用下传来的复杂受力,且长期老化、热涨收缩等性能要求很高,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4.3标准规范支撑不够标准规范在建筑预制装配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其重要性已被全行业所认同。但由于建筑预制装配化技术标准缺乏基础性研究与足够的工程实践,使得很多技术标准仍处于空白,亟需补充完善。3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应用状况20世纪80年代初期,建筑业曾经开展了一系列新工艺,如大板、升板体系、南斯拉夫体系、预制装配式框架体系等等,对建筑工业化发展起到了有益的推进作用。但这些有益的实践之后,均未有大规模的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这些新工艺在高度、建筑型式、功能要求等方面有很大的局限。加之受到当时的经济条件制约,机具设备和运输工具落后,运输道路狭窄,无法满足相应的工艺要求。另外,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体系接头处理不善,极易造成漏水,而且接头构造处理不当,削弱了其受力性能,在地震设防区产生的影响更大。这些客观的技术经济条件遏制了装配式结构体系发展的势头。目前,一些地区只是楼板用初级的预制产品,主要的结构构件均采用现浇体系。大部分地区,尤其有设防要求的地区,基本为全现浇结构。尤其不利的是,科研机构较少对装配式结构体系进行研究,结构专家们怀疑该体系的结构性能,认为这种体系有无法弥补的性能缺陷,不值得进行研究。设计院里的结构设计者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科研支持,只得采用现浇结构体系。国外多层房屋建筑常用装配式结构,但多是钢结构的框架体系,预制的楼板和墙板8。钢结构施工速度比现浇混凝土快,再采用预制的楼板和墙板(甚至是已装饰好的),使项目能尽快完工,发挥经济效益。但此体系造价较高,限制了它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范围。反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体系,主体结构的柱、梁、板,均可完全在工厂加工,实现完全的工业化大生产,现场只要将其拼装起来即可。工厂化的加工,就可以利用最先进的现代技术,进行全自动化生产和计算机控制及管理,行业的监督机制更为规范,工人的数量较少,可以相对固定和高技能化,这些在客观上可以保证结构构件的质量。现场的拼装需要工人数量也较少,可以雇佣熟练工人。由于工序简单,监督管理相对容易,拼装质量易得到保证。同时,工程的工期可以大大缩短,使项目可以及早发挥经济效益。工程成本由于工序简单也易于控制。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更易于实现。另外,长期困扰市民的工地噪音、粉尘污染等问题迎刃而解,工地更易实现文明施工。国外不乏这样的成功事例,澳大利亚的悉尼有一栋十三层的楼房,上部结构均采用预制构件,梁柱接头采用的是预埋件焊接方法,柱与柱接头采用预应力钢筋连接(即通过施加预应力使柱与柱连接紧密),采用预制的楼板和墙板,基础采用预制桩基础,只是承台和基础梁为现浇混凝土,其全部施工工期仅用了三个月。发展前景技术创新,发展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比较以上两种结构体系,现浇体系存在致命的缺陷,围绕现浇结构体系进行的改良只能是处于技术发展的量变阶段,只有装配式结构体系才能实现质变,才能实现全面的工业化大生产。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已有的装配式结构体系的缺陷,就全盘否定其光明的应用前景。而应在建筑业内真正引入技术创新的机制,探究一种新型的装配式结构体系,能扬装配式结构体系所长,避其之短,必然会给建筑业带来革命性的突破。理论界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915。近年来,建筑机械得到长足进步,城市道路也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迅猛发展,为发展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4.1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构想以前的装配式结构体系,注重抓主体结构的工业化,而忽略了装修及建筑设备的工业化,造成最终产品的整体工业化程度不高,综合效益不明显。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应该以最终建筑产品为对象,而不仅仅是主体结构。将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砌筑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建筑设备工程(包括水电安装、空调通风采暖,厨房卫生设备等)均纳入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的范畴之中,研究与此相关的工业化大生产问题。人们在具体设计一幢房屋的装配式方案时,将装修与地板、墙体,并与建筑设备联系起来,预制工厂按要求装饰好了结构部件尤其是地板和墙板,并预留了建筑设备所需的孔洞,预埋件等,或是将能够安装的建筑设备安装好,安装工人再将这些结构构件进行现场装配,装配好后,仅需简单的工序即可最后完成该项建筑产品。本文提出的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工业化大生产与传统的工业化大生产的概念是有区别的。传统的工业化大生产实际就是大批量的流水式生产过程,是无法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的。而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工业化大生产是借助工业化大生产的技术优势,根据顾客的个性化要求建立柔性化的生产方式,是企业从大规模的流水生产到大批量定制生产的新型工业化大生产方式。社会发展到了今天,面向用户、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企业家们在考虑怎样利用现代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建筑业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由小开间、小进深、小柱网向大开间、大进深、大柱网发展,以增加灵活性,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如住宅,若采用框架结构,用墙体划分好了各功能区域,用户在进行装修时,虽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墙体以改变各功能区域的大小亦或是功能性质,但会受到柱网的限制,重新修建的墙体通常只能用轻质墙体,同时厨房和卫生间还牵涉到上、下水的问题,调整起来较为困难;若是混合结构则基本上没有调整的余地。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将已设计好了的房屋进行改进不是容易的,要打掉已有的墙体重新调整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而没有功能分区只是一个空旷的房屋也不是所有人喜欢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作出完美的设计,人们需要有一个参考的模式。装修一般是私人装修队做,水平参差不齐,装饰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另一方面,用户不是结构工程师,在进行调整时经常发生损害重要结构构件的事件,直接威胁房屋结构的安全性。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应该面向用户。建筑设计做好以后,结构设计只是设计大的框架部分(即柱和框架梁),用户可以根据其建筑设计进行调整,预制工厂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用轻质墙板划分细的功能分区,根据用户的装饰要求进行地板和墙板加工,并由专业人士配合相应的建筑设备设计,比如详细的厨房布局,家俱样式,刀具搁板,挂钩等等,可以做到非常精细而又充分利用空间,然后利用工厂的高质量加工和安装,达到完美的地步。4.2科研是发展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前提要建立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必须以科研为依托。装配式结构体系要得到发展,首要的是观念上的改变,政策上的引导,科研上的资金支持;其次是理论上的研究,尤其是结构上的研究。工程界不应一味青睐现浇结构体系,在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前就认为装配式结构体系结构性能不过关,不是科学的态度。目前还是有一些科研工作者在关注装配式结构体系1620,但还远远不够。现在的新技术、新材料已有长足发展,已不是20世纪70、80年代可以相比的,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寻求新的装配式结构体系,扬长避短,是可以实现的。笔者认为,科研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1)根据多层民用建筑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和装配施工的工艺要求,按照力学分析原理正确合理地划分结构构件的组合形式,通过力学计算提出系统的设计模型。2)根据当今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出新型连接结点的形式和具体构造,注重新材料的研究。3)通过实验,一方面验证完善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和构造的具体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对所提出的新型结点,验证其可靠性、适用性和施工的便易性,进一步完善其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4)与建筑设备、装修等专业配合,研究总体纳入该工业化体系的具体方法和技术难点。5)研究建立工业化生产的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4.3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与企业流程再造要实现本文所提出的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必须同企业的流程再造结合起来。目前传统的建筑预制工厂制造的产品不仅过于粗糙,无法提供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所需要的各种部件,而且其传统的流程模式和组织形态,即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和集中控制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尤其无法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而这正是本文提出的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的核心内容。企业流程再造(BPR)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环境。BPR的思想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企业管理届面对企业一方面在外部环境上需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不同环境的竞争压力和市场快节奏变化的强大压力,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必须完成进度、质量、投资、服务等目标的压力,在这内外双重压力下,由美国MichaelHammer博士首先提出来的21。BPR思想的核心是过程管理思想和过程再造思想,明确了再造工程考虑和改造的对象是企业过程。通过考查企业过程的发生、发展和终结,确定、描述、分析、分解整个企业过程,重构与企业相匹配2.1结构体系分类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采用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是装配式大板住宅体系,以及预制圆孔板、大型屋面板、槽形板等预制构件的应用。由于在构件生产、安装施工及结构受力模型、构件连接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结构在抗震安全性、建筑物理性能、建筑功能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逐渐地被淘汰。目前所发展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该是完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包括抗震规范)的要求,甚至比现浇结构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结构体系。从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经验来看,可采用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预制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结构中承重构件可以全部为预制构件或者预制与现浇构件相结合。其中,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以分为全预制剪力墙结构、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和适当降低结构性能要求的多层剪力墙结构(以下简称为预制装配式大板结构)。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及预制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中的框架,梁、柱全部采用预制构件,承重构件之间的节点、拼缝连接均按照等同现浇结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该结构体系具有和现浇结构等同的性能,结构的适用高度、抗震等级与设计方法与现浇结构基本相同。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可以结合预制外挂墙板应用,实现主要结构接近100%的预制化率,尽量减少现场的湿作业。部分预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