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第一节 总 则一、基本规范的目的及依据 制定本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这也是内部控制规范的总体目标,它对所有的内部控制规范都是适用的。 内部控制规范对其他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起保证作用,是根据其他有关会计法规制定的,其制定的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及其它法规如企业财务报告条例、现金管理条例、固定资产折旧条例等;除了以上述有关法规作为依据外,在制定有关控制规范时也参考国外其他国家内部控制方面的一些做法,如美国COSO委虽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等。二、基本规范的内容与适用范围 基本规范主要规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等内容。基本规范是制定应用指引的基本依据。基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和其他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企业。中小企业和其他有关企业可以参照本规范和具体规范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三、基本规范的基本目标(一)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其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1. 内部控制的目标的概念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指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和所要完成的控制任务。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取决于内部控制本身处的客观环境、能够控制的范围和人们在设计与执行内部控制时所要达到的主观需求,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客观环境、能够控制的范围是客观因素,而人们对于内部控制的主观需求,则是内部控制目标的主观因素,说明了人们期望内部控制能够做些什么事情,满足哪些要求等。一般来说,内部控制的目标必须落在由客观环境、能够控制的范围因素所划定的上限和由需求因素所划定的下限共同组成的区间内。内部控制的总目标是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这目标可以概括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即通过内部控制使企业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二要盈利。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内部控制总体目标的细化。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五项,这也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1.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内部控制首先必须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目标,是指导和制约战术目标的,企业所有的活动应该围绕着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进行。 2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现代企业是一个由多个部门、多种管理层次和多个经营环节所组成的经济组织。在这样的经济组织内部,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变得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合理的内部控制能够通过如下三种方式提高企业内部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效果: (1)内部控制要求组织精简、权责划分明确,使每个人的责任清楚,不能推卸,从而使各个部门和环节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充分有效地使用资源,提高经营绩效; (2)内部控制要求有良好的信息和沟通体系,可以使会计信息包括其他方面的经济管理信息快速地在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次和业务执行系统之间流动,从而提高经济决策和反应效率; (3)内部控制有着与岗位职责相一致的业绩考评制度,可以对经济效率的高低进行准确的考核,并对优秀者予以奖励,对落后者予以惩罚,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3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由于在经济业务过程中采取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凭证编号、复核、核对等措施,内部控制可以使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相互系、相互制约,从而做到内部相互监督,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同时即便发生了错误,也易于自动检查和纠正。 4资产的安全完整 企业的资产会因为盗窃、滥用和意外损坏而遭受损失。在内部控制实行过程中,不相容业务的分工使授权人与执行人,执行人与记账人,保管、出纳与会计人员,总账和明细账等得以分开,从而形成了种内部相互牵制的关系;同时加上限制接近财产及内部定期盘点、核对制度等管理规定,在企业财产的收、付、存、用等环节中就建立起了一个严密的控制系统和完整的监控链条,可以有效地制止浪费,防止各种贪污舞弊行为,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 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实际中守法与违法、规范与不规范却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企业经营过程和社会经济活动中总是存在着违反法规、制度的现象。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度、条例等以便对有关经济行为加以管理和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实际上是保证其他制度得以实行的保证性制度安排。 四、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层次上应当涵盖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对象上应当覆盖企业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内部控制出现空白和漏洞。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这一原则强调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该突出重点,强调重视“三重一大”,即企业应重视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特别要关注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可能带来的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保证企业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应避免一个人对某一项业务可以单独处理,或有绝对控制权,而是必须经过其他人或部门的审查、核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和舞弊现象的发生。履行内部控制内部监督职责的部门应当具有良好的独立性。任何人不得拥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殊权力。(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合理体现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应当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地纠正和处理。内部控制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其控制效果也会发生改变。一些原本效果较好的控制制度可能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失效。因此,企业应当适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缺陷,并及时地采取措施予以补救。(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如果分工和制衡的成本高于其效益,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现实中,在判断一项控制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时,应当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来综合考虑。 五、内部控制实施的要求 (一)企业主体 企业应当遵照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与企业内部的各个层级、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以确保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具体包括: (1)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范,结合部门或者系统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在对现有经营管理制度、措施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与经营管理制度和措施有机结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2)企业应当加强对子公司、分公司、分支机构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指导和监督,并将其作为考核子公司、分公司、分支机构负责人业绩的重要依据。 (3)企业应当创造条件,有效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逐步实现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等的信息集成和共事,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 (二)管理层 企业董事会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对企业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加强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的指导和监督。 董事长(或者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以下简称董事长)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经理(或者总裁、厂长,以下简称经理)根据法定职权、企业章程和董事会的授权,负责组织领导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分管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以下简称总会计师)在董事长和经理的领导下,主要负责与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与有效执行。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和各项业务环节。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一、内部环境 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一)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 健全的治理结构、科学的内部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是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前提,是影响、制约内部环境的重要因素。 1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发挥作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企业有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董事会或监督委员会,对其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是至关重要的。董事会或监督委员会要适当履行其监控、引导和监督的责任,其成员不仅要具有与其职务相适应的知识、才能、经验和才干,其集体还应注意其管理的适当程度。 2组织机构设置 任何企业要达成其基本目标,必须要以一定的组织结构为基础,进行规划、执行、控制与监督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与价值链相关,即与购买、营运或生产、运输、行销和服务活动相关;而且与管理、人力资源或技术发展等职能有关。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应当科学合理,能够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减少管理层级和提高管理效能,避免机构重叠和效率低下,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的授权与责任分配,运用适当的管理控制方法都可大大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3权责分配 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目标、职能划分和管理要求,明确高级管理人员、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以及基层作业企业的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分解到具体岗位,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条件。(1)职责、权利的合理配置。组织内的全部活动要合理有效地分配职责和权限,并为执行任务和承担职责的组织成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的人员,提供和配备所需的资源并确保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与职责权限相匹配。将权力下放,而让一线员工拥有一定的决策权,这是现代经营管理发展的一个趋势。(2)合理授权。所谓“授权”,是指把某些营运决策的中枢控制权交付给较低层级的员工,也即那些最接近每日例行营运交易的个人。授权要注意所付出的权力一定有利于目标的达成,所接受的风险为最小,有利于最佳营运决策。同时,要确保所有员工都了解企业的目标、自身工作与目标的关系以及本职工作对目标实现的重要程度。 (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影响企业内部环境和内部控制效力的精神、意识和理念,主要包括价值观,管理理念、经营风格、职业操守与员工的行为守则等。1价值观 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在企业范围内培育健康向上的整体价值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