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说复习(一)情节技法归类一、常见的题型 概述小说的情节; 鉴赏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分析情节安排是否合理题; 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一)概述小说的情节技巧归纳:概括方法一: 小标题式概括。(篇幅较长的小说一般采用) 情节的概括,一般是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各部分内容。(1)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 离故乡;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概括可分为:盼于勒赞 于勒遇于勒躲于勒。(2)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 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概括方法二: 表述式概括。(一般较短篇幅或试题中采用) 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话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结局部分概括,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求用简洁的完整的句子。(二)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1)常见情节结构技巧及其作用:1、倒叙:设置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 引人入胜2、插叙、补叙:丰富小说内容,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人物形象更丰满3、平叙:头绪清楚照应得体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引人入胜5、伏笔: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6、铺垫:蓄势、突显主旨7、照应: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8、欲扬先抑(欲抑先杨):使情节曲折多变、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出乎意料9、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表现主旨、深化主题10、烘托、渲染: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形象;11、对比、衬托: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突出主题12、情节的突转、误会、巧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13 、线索的设置(明线、暗线、主线、 辅线):串联情节、使结构紧凑、情节 集中、推动情节发展14、一波三折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15、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2)情节安排技巧答题模板:点出情节技巧+结合文本分析+技巧效果(作用)(三)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 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 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3. 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 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 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 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 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 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2. 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 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 了人物 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 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4. 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 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5. 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 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 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 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二、开头情节观察开头与小说其他要素的关系,有的放矢1、题目:扣住题目。2、人物: 开篇人物的特点3、环境:意象、气氛、情调4、情节:A:交代背景,为情节发展铺垫。B:交代写作缘由,激发读者阅读兴趣。C:总领全文,引起下文。D: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人注意。E:设置悬念,埋下伏笔。F:欲扬先抑。G:首尾呼应。5、中心(主题):开门见山,点出(暗示)文章主题。三、小说的结尾艺术效果:1、简洁干脆,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引起读者的想象与联想2、画龙点睛,突出主旨3、解除悬念,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丰富4、使人物形象更鲜活生动5、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耐人寻味6、与上文形成呼应(照应题目)7、出乎读者的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8、虚写、想象、双关、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达情感1. 判断小说的线索:一看内容,二看标题 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作品孔乙己,以 “ 我 ” 一个咸亨酒店的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小说的线 以事物为线索,即所谓的“物线法”。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索安排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 以空间、时间或人物心理为线索小说线索 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安排的作用 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小说的明线与暗线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小说暗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 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2. 小说的结构、构思技巧 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的好处是,事件从头到尾次序井 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小说 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面,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 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 叙 平板和结构的单调事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 ,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 的叙述方法,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顺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所说的人或事进行简单的补充交代序 平叙:即平行叙述,指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可谓“花开数 朵,各表一枝”,故又叫分叙其他铺垫、悬念、伏笔;前后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前后呼应;戛然而止(留白)构思3. 小说情节内容的概括注意时间、地点要分析清楚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根据时间的阶段性划分段落并概括小说的情节注意情节的发展注意小说情节发展的阶段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根据故事的发展概括情节内容注意关键语句尝试寻找能够总括或暗示情节发展(或层次划分)的关键语句注意文章线索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段落层次4. 小说情节作用的分析小说 结 构 构思(情 节发展)情节作用 揭 示 主题(内 容)说明的内容,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深化主题等的分析角 塑 造 人物形象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等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制造波澜,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营造环境氛围,为下文做铺垫,设置线索,首尾呼应, 前后照应,结构严密,达到高潮,耐人寻味等度 表 现手法和艺 使用的手法达到了的效果术效果细节 刻画人物的性格、追求、爱好,衬托人物的心情、心理活动描写 营造某种氛围,推动情节的发展的作 深化主题,暗示影射用 渲染时代气氛,展示地方特色5. 小说的开篇和结局的技巧巧设悬念、 引起读者的思考 小铺垫伏笔、 引出下文的情节说欲扬先抑 突出人物形象开(先扬后 点明线索,呼应标题篇抑) 揭示主题小 出人 从结构和行文思路上看,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增添了作品的情趣说 意料结 的结 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合情合理局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中华小栓、夏瑜的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没有发动群众 悲剧 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中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显了群众(华老栓等 结局 人)的愚昧性格小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死,引发读者思考她死的原因说 大团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结 圆结 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局 局 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的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戛然而止的结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局6. 谋篇布局的技巧作用表现手法 艺术效果 等手法对人或事 物进行揭露、批 判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欲擒故纵,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设置悬念,形成波澜即后文对前文写 前后照应 过的内容进行补( 首 尾 呼 充或加 深 ; 前 文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应) 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暗示先不把谜底揭设置悬念 开,从而 引出下 使读者产生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急切期待心理 文伏笔铺垫在文章的前面将 下文要出现的人 物或事件预先做 出暗示,然后在 相宜之处做出呼 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 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