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商鞅变法教学目的:识记战国时期消费力开展的标志、商鞅变法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评价难点:改革与保守派的观点分歧变法的某些措施含义及作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教材38页的简表,分析p 秦国在战国前期的形势,排在七雄的末位,但中后期秦国却强大起来,并通过一系列战争灭掉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那么,秦国是怎样走向强国之路的呢?商鞅变法(这是一条主要途径)二、教学过程(一)秦孝公求贤(为什么要实行变法?)1、原因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原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消费力开展的主要标志)。秦国相对落后(自身原因):会盟都不让参加,魏国侵略却无力还击。2、方法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秦孝公深感落后就要挨打)商鞅来到秦国。理解“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二)商鞅主持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2、背景:得到秦孝公的支持。3、主要内容: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罚清楚。政治上:奖励军功论功行赏,不管贵贱;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强化国家管理,设31县;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4、变法的影响:触犯了贵族利益商鞅被车裂处死。获得成效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三)秦国的变化1、性质:是战国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2、成果: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秦军的战斗力大大进步;社会经济得到开展。3、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四)小结秦国是怎样走上强国之路的呢?前期势弱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商鞅主持变法获得显著成果(强大)考虑: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五)板书设计1、秦国为什么要实行变法?2、变法前期秦孝公采取怎样的方法?社会进步(社会):铁器、牛耕(标志)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商鞅)秦国落后(自身):鄙视、挨打3、商鞅变法的详细内容?4、变法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见小字部分)?经济: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触犯贵族的利益商鞅被车裂处死重农抑商奖罚清楚获得成效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政治:奖励军功论功行赏、不管贵贱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强化国家管理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5、变法获得怎样的成果?6、变法成功与否?(性质: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分析p 秦孝公变法的目的变法图强,建立了新制度,军队战斗力进步,经济得到开展。实现没有?结论是一次成功的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改革。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远古的传说【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目的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奉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过程与方法目的:培养感知历史的形象思维才能;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和追踪历史开展线索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树立正确的社会开展观,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是难点。【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p 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黄帝陵冢的视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自主预习】1、读课文结合课件图片理解本文内容。2、小组讨论华夏族的由来,人文初祖,禅让制等知识。(一)炎黄战蚩尤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归纳出华夏族,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知道涿鹿之战。明确黄帝所进展的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互相间的交流和交融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根底,因此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二)黄帝-人文初祖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知道黄帝对于人类的奉献。明白他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三)尧舜禹的“禅让”理解什么是禅让以及禅让的本质,尧舜禹的事迹。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的建立等有关知识。【合作探究】1、你对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创造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领袖?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3开元盛世】【教材分析p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展了表达: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开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消费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通过考虑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才能;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才能。【教学重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我国历的女皇帝是谁?(武那么天)她的政绩主要表达在哪些方面?(重视开展农业消费,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科举制的发)引导过渡:所以,郭沫假设称赞武那么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说武那么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的成果,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拓了道路。“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形成?有哪些成就?请看第3课。一、“开元盛世”学生阅读1011页课文、插图和资料,1、“开元盛世”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2、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展改革?: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走马任姚崇”整顿地方吏治;崇尚节省(反对奢侈烧毁珠玉锦绣)。3.根据13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擅长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开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过渡讲解: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不但注意从政治方面进展改革,还很重视开展消费,使得当时经济繁荣起来。二、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兴修水利工程;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农具改进:唐朝时创造了新的消费工具和灌溉工具;抗拒天灾的才能增强。手工业: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刑窑和(最的)。商业: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三、唐朝的衰亡1.学生阅读1516页的课文,按16页“活动与探究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唐玄宗年少时,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情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可以记得人民的疾苦,可以勤于政事。)后来他坚持这样做了吗?(没有)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2、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的一场叛乱叫做什么?(安史之乱)唐朝_于哪一年?(907年)【板书设计】一、“开元盛世”措施:任用名相整顿地方吏治;崇尚节省二、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唐朝的衰亡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4贞观之治】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那么天的统治等根本史实。引导学生考虑和探究“贞观之治场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p 历史问题的才能。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那么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辩证唯物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才能。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那么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那么天的开-想及开通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出色人物对历史开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二、教材简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那么天”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那么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三、课前准备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那么天统治相关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那么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女皇武那么天1、在课前谈话根底上展示武那么天画像,简介武那么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那么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假设评价武那么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那么天的统治表达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开展农业消费,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那么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场面出如今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场面呢?、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考虑“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_。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2、贞观之治(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场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根底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A、唐太宗开通的治国思想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乱,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化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根据这一开-想而制定的。B、唐太宗开通的治国政策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开展消费,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教师简述:这些开通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开展,符合历史开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C、唐太宗擅长任贤纳谏学生解释“房谋杜断”。有关最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兴趣性。教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场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D、治世场面的形成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场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试评价唐太宗、武那么天的统治。在学生自由发言的根底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那么,看他对历史开展尤其经济开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那么天的开-想及开通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根底。(三)练习与探究设计表格,列出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四)稳固与小结1、复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