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发展作者:陈果莹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 06期摘 要:本文认真分析了河南省桐柏县生态农业的发展的成绩和不足,提出了发展生态农 业,应着力构建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安全体系、科技体系、环保体系、投入体系六大支撑体 系的发展思路。关键词:生态农业 体系建设 思考桐柏县地处淮河源头,总面积1941平方公里,合 291万亩,自然环境特点“七山一水二分 田”。共辖 11镇 5乡,209个行政村,总人口 43.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61万人。跨江、淮 两大水系,地貌大部分是浅山丘陵区,气候条件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兼有南北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良好,农业资源丰富,适种农作物有水稻、小麦、花生、茶叶以 及各类蔬菜,花生、茶叶、板栗、木瓜、桃、梨、草莓、桐柏大枣、食用菌、中药材、花卉、 蔬菜、山野菜等不少地域性特色农产品都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一、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成绩近年来,为积极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县域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 入,桐柏县充分利用淮河源头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的环境优势,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支 点,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止目前,全县已有88.9万亩的生产基地、近 12 万吨的农产品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茶叶、蜂蜜两个产品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桐桔 梗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公用证明商标,无公害桐柏玉叶茶等5个标准被发布为省级以上 地方或行业标准,2个产品获得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3个农产品品牌获得河南省著名商 标。桐柏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木瓜之乡”,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花生标准化示范县、国 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全县全面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大力开展 以沼气建设为中心的生态家园建设活动。至2010年底全县户用沼气池达到 2万多口,大中型 沼气工程建设达到 800平方米,推广一池三改,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菜、鱼) 生态示范模式 2000余户,优化了农村能源结构,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良性 循环。二、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1. 农业产业化体系薄弱,没有建立起“ 名牌产品 主导产业生产基地骨干企业 市场体系”的完整的生态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一是主导产业不突出,特色农产品比 重小,农产品的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应。表现在粮食、花生等大宗产品缺乏精品, 而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品仅局限于地方特色,远未能形成县域支柱。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 动。目前全县只有县茶种场、淮源酒业有限公司两个省级和江记油脂、豫油牧业、太阳池生态 农业、桐柏山野茶开发、牧颢乳业五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而且这七家市以上龙头企业 均未有建立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也没有建立紧密的连结机制。表现为产供销脱节, 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不能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农产品走不出少了不够卖、多了卖不出的怪 圈。三是市场体系不健全。适应未来经济大范围运作的专业市场、集散市场、跨区域市场网络 尚未建立,技术市场稚弱;信息传输渠道不畅,缺乏以计算机等现代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服务网 络。桐柏为豫西南花生集散地、茶叶集散地、中药材集中产区、全省食用菌、花卉重点县,但 缺乏较规范的产地专业批发市场。现有的交易市场,大部分为马路市场,市场要素不健全,缺 乏储藏保鲜、加工运输配送、农药残留检测和现代信息管理等设备设施,市场的吞吐量小,辐 射能力弱,没有真正发挥市场“稳压器”、 “蓄水池”的作用。四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协会和合 作社等农业合作组织少,带动能力弱,农业经营的主体过于分散,不便于应用标准化生态农业 技术实施生产。2.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难。农业服务的主体力量是县乡农业技术推 广部门,但目前,全县基层农技部门体制不顺、县乡分设、保障不足等问题突出,特别是乡镇 体系存在线断、网破、人散的状况,服务功能大大弱化。3. 农业的资源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水平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生产结构 的合理化、生产技术的生态化、生产过程的清洁化、生产产品的无公害化。目前从全县农业的 发展方式看,还存在着品种、品质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生产过程可控性差、生产产品质量 安全水平不高等不安全因素;从农业效益看,还存在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基础设施落 后、肥料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居高不下,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隐患多,农业投入产出比 下降等制约因素。三、发展思路建议发展生态农业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结合桐柏实际,为弘扬优势,破解制约,必须 认真制定全县生态农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抓紧编制详细的落实性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明确 职责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着力构建“六大支撑体系”,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必须立足全县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因地 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业三个 层次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遵循生态规律,根据农业生态条件,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积极发 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和品种布局。重点做好粮食、花生、茶叶、桃、中药材、花卉、蔬菜、 食用菌等优势农作物的产业布局、区域布局和品种品质布局,按照稳粮扩经、提质增效、培育 品牌的原则,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基础。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生态农业经营体系。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组织+ 基地农 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共建 共赢。加快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专业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现代流 通方式,帮助农民解决信息咨询、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营销、资金信贷、风险担保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