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术是盖印与拓石两种方法发展、合流而形成的。 雕版印刷术的工艺过程如下:把硬度较大的木材创平、锯开,表面刷一层稀浆糊,然后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字面向下贴在木板上,干燥后用刀雕刻出反向、凸起的文字,成为凸版(参看图18)。经过在版面上刷墨、铺纸、加压力后,便得到了正写的文字印刷品. 图1-8雕刻木板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约在100年前的我国唐朝。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又以科举取仕,提倡读书,盛行佛教,流行经文,对于书籍的需要大为增加,于是,书籍逐渐成为商品.这时,楷书久已流行,纸、墨也广泛应用,盖印和拓石的方法日臻完美,雕版印刷术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 从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和实物来看,雕版印刷术出现在我国唐朝的初期是完全可靠的。 明朝史学家邵经邦所著的弘简录中,有唐太宗“梓行“长孙皇后所撰女则十篇记载,“梓行”就是指雕版印刷。可见,在唐太宗执政时期(从公元6年到公元49年的25年间),雕版印刷术已经有所应用了. 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实物,也充分证明了上述的论断.如公元10年,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大批文物中,有一卷刻印精致的金刚经(参看图1),它长一丈六尺,宽一尺,由七个印张粘接而成,上面刻有佛像和经文,卷尾落款是:“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咸通九年即公元6年。金刚经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内,这是保存到现在载有明确日期的最早雕版印刷品。 图19金刚经 唐朝末年,雕版印刷在我国南方很盛行,四川、江苏、安徽等地成了刻印书籍的中心,主要刻印佛教经文和通俗读物。长兴三年(公元93年)宰相冯道提倡刻印九经,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用雕版印刷印经书,目的是为了校正文本。到了宋代,雕版印刷业极为昌盛,除了印刷一些儒家经典、佛教经书之外,还出版了自然科学类的书籍及民间文艺,作品不仅各级官府出资刊刻印刷,而且有私家刻书和坊间刻书,形成了以雕版印刷作坊为主体的印刷中心(参看图110)。所印书籍品种齐全,刻工精细,技术性和艺术性都用很大提高,如刻印工程浩大的释藏、道藏和历史名著资治通鉴以及主惠方等史书和药书等。宋代末年,印刷业几乎遍及全国了。 图110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作坊 雕版印刷术,在元、明、清三个朝代,不但印书,还印纸币(参看图11),中国印刷了早就是以纸币传入欧洲的。 图111雕版印刷术的另一重大发展,是“套版和“饾版“彩色图画印刷的发明。 套版是把一张原稿分成几块印版,用不同颜色的色料,分别套印在同一张纸面上。 饾版也是把原稿按不同的颜色,分别雕刻成若干块印版,刷墨时有深有线,然后叠印在同一张纸面上,因其印版零碎,用时要摆布拼凑,有如陈设的食品饾饾,故称饾版。饾版所用版数不同,有时几块,几十块,多过达千块,根据原稿而定.明朝年间(明熹宗天启六年即公元67年),南京胡正言用饾版印刷印制了十竹斋画谱,设色妍丽、浓淡适度、向背明显、生动鲜艳,作为艺术珍品流传至今。 总之,雕版印刷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在我国历代沿用,至今仍有保留,如北京荣宝斋的木刻水印. 二、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活字版印刷术是宋朝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8年)毕昇发明胶泥活字的情况,这是我国继雕版印刷之后又一伟大发明。 毕昇发明的活字版印刷,采用泥活字排版,从造字、排版到印刷都有明确的方法,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毕昇的发明难免粗糙,但它的基本原理和现在的活字版印刷十分相近,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版印刷术既经济又方便,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而逐渐取代了雕版印刷术的地位. 毕昇的活字版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印刷技术的发展,但缺点是泥活字不易保存,不能用来做第二次印刷。 公元129年(元成宗元贞二年),县尹王祯设计木刻活字,并发明了转轮排字架,工人排字时以字就人,减轻了排字的劳动,经两年应用,印成了1万字的“农书”百部。(见图13)尤其重要的是,王祯把制造木活字的方法,以及拣字、排字、印刷的全过程,都系统详细地记载了下来,写成造活字印书法一书,这是世界上最早讲述活字印刷术的专门文献.图113 王祯发明的轮转排字架 明清两代木活字很流行,清政府曾用木活字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20多卷。1世纪末期(明孝宗弘治年间)我国无锡人华燧首创并用铜活字刊印宋诸臣奏议等书,这是现存最早的铜活字书本。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于现代印刷术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