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陶瓷的概念瓷是经过原料制备与合成、成型、烧结、后加工等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从结构上看, 和气孔所构成的复杂系统。瓷制品是由结晶物质、玻璃物质传统上,“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 碎、混炼、成形、烧结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制品。广义的陶瓷概念: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品的 通称。德国陶瓷协会:“陶瓷是化学工业或化学生产工艺的一个分支,包括瓷材料属于无瓷材料和器物的制造或进一步加工成陶瓷制品(元件)。机非金属材料,最少含 30结晶体。一般是在室温中将原料成型,通 过800C以上的高温处理,以获得这种材料的典型性质。有时也在高温下成型,甚至可经过熔化及析晶等过程。” 传统陶瓷的主要原料: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 (如粘土、长石、石 英等),所以传统陶瓷可归属于硅酸盐类材料和制品。因此,陶瓷工业可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硅 酸盐工业”的范畴。哥窑的特征金丝铁线 金丝是指细碎的开片,一般是黄色;铁线是指大块的开片, 一般是黑色。金丝铁线一般指的是开片的大小。紫口铁足开片大的为官窑,开片小的为哥窑,这是一个比较直观比较简单的判断。明早期青花的特点瓷器的尺寸大永乐瓷器的形制,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 永乐瓷器的纹饰内容呈现出强盛的势态,彰显出开国时期的一种精神 昂首挺胸,特有成就感的感觉。明早期青花对中国陶瓷的影响 中国陶瓷美学的官方系统,已经彻底摆脱了宋以来建立的官方陶瓷美 学系统。宋代瓷器朴素,青花则繁华。中国官窑瓷器第一次署上本朝年款,成为定制,影响后世。官窑开始有了规范的形制,历朝历代都按定制烧造,成为皇家一种规范。弘治黄釉瓷盘 弘治瓷器鉴别 辨胎釉釉色早期白中闪灰,后期釉色闪青 弘治瓷器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底足白釉,初期与成化白 色一样,中期发灰,晚期泛青色,呈亮青色,犹如一泓清水。 辨纹饰龙纹俗称比目龙 弘治时期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之 淡雅之态如轻歌漫舞,画意飘逸潇洒。这一时期龙纹有一个特征:龙身 渐瘦,龙睛圆睁,两眼距离很近,并且在一侧,俗称“比目龙”。 辨工艺盘子多有塌底现象 弘治瓷器修胎规整,琢器类器物接胎痕不明显;由于胚质较软,且底薄, 大多围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盘子多有塌底现象;足迹露胎处可见黄溢;足较成化时略矮,足外墙辨款识“治”字中“口”的最后一笔多向右出头明弘治官窑年款多为青花料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款,落款于器 物外底,套以青花双重圆圈。字体小而规整。款识中“治”字中的三点水 均低于右边的“台”字,“治”字中“口”的最后一笔多向右出头。康熙时期青花的特点第一,从技术上讲,康熙时期的青花是最蓝的,非常漂亮,叫做翠毛蓝。第二,同样是青花,康熙青花可以分出层次来。称为墨分五色。第三,康熙瓷器在工艺上有很大提高,对胎土的要求特别高,所以分量 特别重。窑炉的发展过程在很久以前,原始烧陶的方法是不用窑的原始陶器一般就地取土 ,质地粗糙,平地堆烧而成,大致烧成温度在600-800C 左右。当时在地面上挖一浅坑或在地面铺上小石头块,上面放上陶坯后,用干 枝柴草围住周围顶部,外面涂抹较稠的黄土泥,上留通风小孔,地面点 火烧制,因为是垒坯露天烧,所以温度只能达到800C左右。2. 距今6000多年以前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时期,从无窑到有窑的烧制 使彩陶有了明显的飞跃。出现最早的是从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的“竖穴式窑”或“横穴式窑”。(后 又影响到龙山文化以及南北各地的陶窑。当时这种窑可使温度达到900 C左右, 特点是窑室在火塘之上,在火塘的一侧留有火口,以便添加燃料。3. 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馒头窑和龙窑。所谓馒头窑,指窑内的空间和外形似馒头,这种窑在我国北方比较多 见。如河北的磁州窑、定窑,河南的钧窑以及陕西的耀州窑都是一种半倒焰 式馒头窑。(2)龙窑是一种横焰式窑在我国南方比较多见。如广东石湾、浙江龙泉、福建的建阳、德化、 宣兴等。在景德镇湖田,也多处发现龙窑的遣址。至今还有保留的遗址,也有少量的龙窑投入使用并继续发展着。 龙窑一般用粘土、砖或砖坯依倾斜的山坡建成,坡的大小缓急直接影响 烧成时间和产量。由下自上,呈长条形,象龙蛇状,故名龙窑,也称蛇 窑、蜈蚣窑。4. 秦汉时期的火膛和容积在不断增大,这时期出现了马蹄窑。(马蹄窑 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那时还是属于北方的馒头窑)马蹄窑: 马蹄窑(与葫芦窑)是景德镇湖田窑系遗址的两种特殊的瓷窑,在明代生产芒口瓷。其形状方中带圆,下部大,上部小,很象马蹄下部的 蹄甲。马蹄窑建造简单,投资少,窑炉较小,利于产品更新换代,有灵活 求变,适应市场的优点。5. 到了元代,出现了葫芦窑 葫芦形窑炉是在龙窑的基础上发展、改进而来的,在景德镇元代民窑中 大量使用,在御窑(官窑)遗址中也曾被发现过。葫芦窑是景德镇人在元代把马蹄窑和龙窑的特点结合起来,产生的新窑体。葫芦窑综合了马蹄窑半倒焰的技术和龙窑窑体结构的长处,形成了 南北优势并存的产物。6. 到了明代初期,出现了德化的阶级窑从龙窑发展来。不同的是依山坡建成了阶级式。 由下往上,建造一个个倒焰式窑,由隔墙连接成一体,形成梯状。也称登窑,阶梯窑烧成方法:当烧完第一室后,接着烧第二室,一室冷却。 一室冷却的同时,热气体散热通过其它各室,做预热使用。 第二室烧时,预热的空气又通过其它各室。阶级窑的优点是(1)废气利用预热,充分提高热效率,节省烧制时间。 (2)就地取材,利用地形,节省原料,而且温度可达1300C以上。 装窑时要上密下疏,下面可装低温制品。7. 明末景德镇创造发明了烧制温度达1300C以上的景德镇窑明末清初,在葫芦窑基础上演化而成。 特点是把葫芦窑两室之间的折腰取消,使之变成“形如覆瓮”的蛋型窑身如半个瓮俯又似半个蛋形覆置,所以也叫瓮形窑或蛋形窑。 景德镇人把这各独具地方特色,独具技术优势的平焰式的窑叫镇窑。也参考龙窑和馒头窑,再根据烧松柴的特点发展起来的。镇窑最大的特点: 一是窑外墙与内壁间留有一空隙,大约在0.1-0.3 米之间,其起到 了与外界空气层隔热的作用,并减小了向窑墙外散热的功能,也 为窑壁在高温时留有膨胀的余地; 二是加大了烟囱的抽力。官窑 元代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统理窑务,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 方,烧制出大型瓷器,并成功地烧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红及枢府瓷 等,尤其是元青花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镇窑之问答(1)镇窑从产生到现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之所以长期存在,有哪些显著的功能和性能?镇窑有很多优势:从构造来说,它不仅从力学角度上考虑到窑体的各个部位的受力 情况,而且还更多地从热力学角度上照顾到窑体材料的高温行为,巧妙 地解决了超椭圆拱的稳定性怎是一。镇窑之问答(1) 第二,窑头区的炉膛同时也是燃烧室,增大了空间,使松柴燃烧充分发挥热量,保证1300C的烧成温度,提高了燃烧效率;第三,窑位安排合理,既可以装烧不同品种的瓷器,又可以充分 利用窑内的烟气;第四,烟囱顶部呈钢笔尖形,使排烟能力基本趋于平衡。 镇窑之问答(2) 镇窑由于造型及构造上的特殊性,使之在烧窑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分工 和协作,其中起主导地位的是什么人? 以柴窑为例,它的劳动组织,是以窑炉为单位进行组合的。通常配有把桩师1人,驼坯工1人,加杪工1人,收兜脚工2人,挛匣工1人, 小伙夫1人,三扶1人,二扶半4人,一扶半2人,推匣屑1人。其中 上三脚i 土就是把桩、驼坯、加杪技术工种,是父子相传由少数家族 垄断的。所以在窑行里流传这么一名民谣:i冯、余、江、曹大似天, 张、王、刘、李站两边i 土。把桩师是整个烧窑过程中的土总工程师。 把桩师傅1人(为全窑烧窑的总负责人,烧窑的总指挥 。其时一个把桩 师傅可以同时兼任几座窑的把桩工作。把桩师傅的报酬是以烧窑的次数 计发的,其年收 入一般可以超过一个中等烧瓷业主的年收入);他对烧 窑的全部技术了如指掌,在烧窑时既是指挥者,也是看火者,他决定什 么时候投多少柴,什么时候投干柴或湿柴,什么时候可以熄火。这些完 全是由把桩师傅凭经验根据窑内火势来决定 驼坯工 1 人(负责满窑、上半夜烧窑及调配全窑所需坯匣;并亲自到坯 厂组织坯、匣到窑厂 焙烧); 加杪工 1 人(每根匣柱顶端一层匣钵由其搁上); 收兜脚工2人(开窑时,当每根匣柱上的匣钵全部端出后,由其把匣柱 最下一层匣钵收起来); 匣工 1 人(仅配合收兜脚工干点活。昔时这一工种均由厂主的亲戚担 任,可以吃饭拿钱不干活,故称其为穿i黄马褂i 土的);打杂工 1 人(负责挖泥巴、准备烧窑材料等);小火手 1 人(小火手即刚满师的工人。按昔时规矩,学徒满师后还得在 窑厂见习年,见习期间要干一些看门、烧窑之类的杂活); 三夫半1人(负责把柴块运到窑门口,并协助收兜脚工于些活);二夫半 4 人(其职责与三夫半同,技术比三夫半差,工资比三夫半低);一夫半 2 人(其职责与三夫半同,技术比二夫半差,工资比二夫半低); 推匣屑工 1 人。以上工种,除把桩、驼坯、加 杪、收兜脚、打杂、小火手为长做工外 其余均为“散做”。此外,还设有管事4人。二. 现代窑炉种类 按照不同标准,窑的分类大致有一下几种: (1)按使用燃料,分:柴窑、煤窑、油窑、气窑、电窑。(2)按窑的外形,分:推板窑、馒头窑、马蹄窑、龙窑、葫芦窑、圆窑、方窑、轮窑、环形隧 道窑、梭子窑。(3)按火焰特点,分: 直焰窑、倒焰窑、横焰窑。(4)按生产工作情况,分:间歇式窑、连续式窑(轮窑、环形隧道窑)、半连续窑(龙窑、德化阶 级窑)。(5)按窑炉用途,分: 烧成过程是将坯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使之发生质变成为陶瓷 产品的过程。素烧窑、 第二节釉烧窑、烤花窑。烧制是陶瓷工艺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技术和环节。人们常称陶瓷艺术为火 的艺术,即便创造出再好的陶瓷坯胎,如果控制不好烧成这一道重要工 序,就达不到满意的效果而成为废品,造成浪费。 按烧成次数可分一次、二次和多次烧成;按氧化还原环境可为氧化焰烧 成和还原焰烧成及中性焰烧成。一. 烧成中的名词解释(一)火焰的性质1. 氧化焰烧制时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自由流入火焰中的燃烧。也就是说,进入窑内的氧气量远远大于使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及氢 气完全燃烧所需的氧气量。 这种性质的火焰,称为氧化焰。2. 还原焰 除去燃烧时所必须的氧气量,绝对不让多余的氧气进入。 即进入窑内的氧气不能使煤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完全燃烧,这种 火焰称还原焰。 其作用是使三价的铁还原成二价的铁,使瓷器更加洁白。3. 中性焰进入窑内的氧气刚好使煤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完全燃烧,这种火焰称中 性焰。氧化焰和还原焰所烧制的制品显然有不同的效果,例如红砖、灰砖就是 同样坯胎在不同气氛下烧成的结果。用同样的铁质粘土制成的坯胎,在 氧化焰中烧过,则呈现红色的素坯质地。用还原焰烧成,便呈现青灰色 素坯质地。4. 素烧干燥后的坯胎,用低温6901O20C烧成,称为素烧。目的是增加坯体强度。5. 釉烧经素烧后的坯胎,再上釉,经900-1000C以上烧成,使釉子全部熔融, 成为釉烧。6. 本烧上釉的坯体,经高温11001320C 一次烧成,使坯体完全烧结,釉子全 部融化,称为本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