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 录招考政策模块教育学模块教育综合考试大纲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综合考试大纲说明5学习精要一、教育及其基本要素91时事政治模块二、教育的历史发展92三、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932010年6月以来国内外大事记6典型题95补充:时事新闻42答案与解析97补充: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43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学习精要教育法律法规模块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关系101二、教育与社会的科技、文化的关系10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45典型题10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52答案与解析10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59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64学习精要教师资格条例71一、儿童身心发展的理论10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74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109三、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10教师职业道德模块典型题111答案与解析113教师职业道德相关基础理论79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81学习精要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82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一、 教育目的基本理论116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118六、教学组织形式153三、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组成118七、说课的基本程序与要求154四、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及其特点120八、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156典型题121典型题(一)158答案与解析123答案与解析159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典型题(二)162学习精要答案与解析164一、教师128第八章 教育评价二、学生130学习精要三、师生关系131一、教育评价的内涵与作用167典型题132二、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168答案与解析134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170第六章 课程典型题172学习精要答案与解析174一、课程内涵与类型139第九章 德育与班级管理二、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140学习精要三、课程标准140一、德育的概念、构成及意义176四、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41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177典型题143三、德育过程的规律178答案与解析145四、常用的德育原则及其运用179第七章 教学五、常用德育方法及其运用180学习精要六、德育的途径182一、教学的意义与任务149七、班级管理的功能、内容及方法182二、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149八、班级集体的组织与建设185三、常用教学原则及其运用150典型题(一)186四、常用教学方法及其运用151答案与解析188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152典型题(二)192六、教学组织形式153答案与解析193第十章 课外活动第三章 人格发展与教育学习精要学习精要一、课外活动的含义及特点196一、需要、动机、兴趣245二、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任务196二、能力246三、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197三、气质与教育249四、课外活动的组织198四、性格的形成与教育251典型题199典型题254答案与解析200答案与解析255第四章 学习心理心理学模块学习精要一、学习及学习理论257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二、学习动机262学习精要三、学习迁移与教学267一、感知觉203四、知识的学习271二、记忆208五、技能的学习278三、想象211六、学习策略284四、思维213七、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290五、问题解决及创造性215典型题(一)296六、注意219答案与解析295典型题(一)223典型题(二)300答案与解析225答案与解析301典型题(二)228典型题(三)305答案与解析231答案与解析307第二章 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典型题(四)309学习精要答案与解析311一、情感的发展及其教育233典型题(五)314二、意志品质及其培养237答案与解析317典型题242典型题(六)319答案与解析243答案与解析321典型题(七)324答案与解析326第五章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学习精要一、心理健康的含义330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331三、心理辅导及其目标与方法332四、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333典型题335答案与解析338第六章 教师心理学习精要一、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342二、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342三、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343典型题345答案与解析346附:2010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手册篇章节选第六章 课程学习精要第一节 课程内涵与类型一、课程的内涵“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内容总合及其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本书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我国的教育实际工作中,课程一般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二、课程的基本类型1、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是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拓展型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关注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全方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2、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的角度,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经验课程: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儿童的兴趣、动机、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内容。3、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的角度,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本学科知识的优先性;坚持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综合课程: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性,强调不同学科相互整合。4、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的角度,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5、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国家课程: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国家课程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的质量标准,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绝对数量的比重。地方课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制的课程。地方课程是由地方结合本地的优势和传统,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并实施、管理的课程。学校课程:又称“校本课程”,是学校自身研究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既包括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也包括自行设计的新课程。第二节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一、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二、新课程结构的特征1、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切当、合理的比重。必须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承认每门课程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的轻重之分。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体现在: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3、课程结构的选择性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校差异而提出的。选择性集中体现在新课程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选择性还体现在国家课程的变通性上。第三节 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的性质和框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教育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基本相同,一般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五个部分。前言部分:这一部分对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了各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