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情感目标”落实于细节之中长茅岭中学 孙小红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重要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目标”的实施也就成了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然而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可以发现有的老师为了体现情感化教学,往往只是在课尾安排这样的师生谈话环节:“今天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遗憾的?能说给大家听听吗?”“你认为学习数学有趣吗?”等等。这种脱离具体教学情节的贴标签式教育,并不能让学生的情感真正有所体验、张扬,这样情感目标的落实就变得苍白、肤浅。那么如何将“情感目标”有效地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呢?下面的两个教学案或许给我们一些启发。案例一:“老师,我还没做完!”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的练习中,教师巡视到一女生时,似乎发现了什么,欲把她的练习本收起来,该女生按住本子,解释说:“老师,我还没做完。”“知道了,没事的。”老师还是强行收走了她的练习本。可在练习讲解时,该女生的练习还是在投影仪上展示了出来,教师问:“这样做对吗?”并且让学生交流评价。有学生指出:“她很粗心,没有把笔算的结果写在横式上。”教师语重心长地再次强调:“是啊,以后大家笔算习题时,可千万别忘记写上横式上的得数! ”只见该女生满脸的颓丧、委屈,木然地呆坐着。思考:这里,教师只关注笔算反例的生成、展示,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的冷落与丢失。老师为了让学生注意笔算的结果写在横式上,强行把学生未完完成的练习收起来并公开展示出来,这样虽有意“创造”出了典型的教学资源,但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那位女生获得的是委屈、不满体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真的出现了错误,教师不应马上让其他学生去“揭短”,而应先让出错者自己去评价、纠错,。同时还要注意给出错者积极肯定:“她真不错!给我们一个这么好的提醒,我们要感谢她!”这样小心呵护了学生幼小的自尊心,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了课堂生成资源与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互动,真正让情感目标落实在数学教学细节中,构建出情感化的数学课堂。案例二:“让老师先帮帮你!” 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材料做一个角。一位学生由于急于求成,不小心被大头针扎破了手,流出了血。此时,几十双眼睛一下子聚集在他身上,教师没有因为公开教学而不屑顾及,而是一边安排其他同学自学,一边迅速从学生备用品袋中取出创可贴亲手给这位同学贴上,并安慰说:“对不起,事先老师没有及时提醒你注意安全,让老师先帮帮你!先贴上这个,下课后老师再带你去医务室。”“谢谢老师!”显然,写在学生脸上的不再是惊恐,而一种是温暖、感激。思考: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特别是公开教学,分分秒秒更觉宝贵。上述案例中,教师对于课中发生的“学生小手被刺伤”意外事件,教师没有与教学不相关为由,采取漠视或回避的态度,而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亲自给学生包扎,。这是对学生生命的珍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有效切入点。教师对学生的问候,把学生的意外“失手”归咎于已,坦诚地向学生表示自己过错,表露了教师宽广的胸怀,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师长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一极富有人文关怀的爱意让全班学生感动,这就真切地“情感目标”的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落实“情感目标”,不能简单、机械、生硬地“拼贴”,而应捕捉教学生成细节,把情感交流寓于具体教学实践中,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自然、巧妙地获得真切、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数学课程三维目标的相互统一,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具有情感的意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