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7页
第2页 / 共257页
第3页 / 共257页
第4页 / 共257页
第5页 / 共257页
第6页 / 共257页
第7页 / 共257页
第8页 / 共257页
第9页 / 共257页
第10页 / 共257页
亲,该文档总共2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会 计 概 述一、会计与社会环境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才从简单生产阶段发展到复杂社会生产阶段,同时社会物质得到极大丰富。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始终都伴随着物质资料的生产,无论何时何地,从事和组织物质资料生产的人们都希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即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和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只有如此,人类的生产活动所创造的财富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要讲效益,就要加强管理。会计就是为加强生产管理而产生的,是增收节支、增产节约的重要管理活动,通过会计活动,生产组织可以控制劳动耗费,增加劳动成果,因此,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离不开会计活动。所以说会计是伴随着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活动。随着劳动力的发展,社会生产日益复杂,有关的生产经营业务越来越多,会计也在不断发展,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简单的记录和计量活动到对所得与所费的计量与比较;从对单一经济活动的记录与计量,发展到对连续的经济活动的核算;从采用实物单位进行计量,发展到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进行综合全面的管理;从主要服务于企业为主,发展到服务于社会;从简单的会计核算发展到全面的会计管理;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发展到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从单一核算领域发展到预算会计、责任会计、决策会计等一系列方法逐步引进和运用到会计领域;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经济交往的频繁,国际会计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而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的“渗入”,引起了会计的深刻变化,即传统的手工操作会计被“电算化会计”所替代。随着社会法律的完善,税务会计及更多的会计领域被涉及,高级财务会计体系日渐完善。会计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使得不同阶段的会计有着不同的特征;不同国家的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也使得不同国家的会计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信息需求,也使得会计有着不同方面的侧重。在社会经济环境制约和影响着会计的同时,会计通过自身的核算和监督活动,也对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具体地讲,会计既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信息,又为微观经济决策、强化内部管理提供服务;既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又促进了各国经济的繁荣。二、财务会计理论结构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的合乎逻辑的概括,它来自实践而又反过来影响和指导会计实践,其有效性受实践的检验。经过多年的概括总结,财务会计理论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一般认为财务会计理论包括以下五项。(一)会计目标会计理论体系以会计目标为起点。任何学科的研究工作,都必须首先明确学科的研究范围和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整个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都建立在会计目标的基础之上。会计目标主要明确为什么要提供会计信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哪些会计信息等问题。只有会计目标明确了,才能进一步明确会计应当收集哪些会计数据,以及如何加工、采用何种方法加工和处理这些会计数据,从而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二)会计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前提是指会计人员为实现会计目标,而对所面临的变化不定、错综复杂的会计环境,根据客观实际和趋势对未知的情况作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断。会计基本前提是对某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描绘出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它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设想,而是合乎逻辑的推断,是以人们无数次会计实践的正确认识为依据的。这些基本前提就像数学和物理学中的一些公理一样,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目前人们受认识事物能力的限制,还不能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基本前提作出证明,所以在西方会计中,也将这些会计基本前提称为会计假设或假定。(三)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从企业会计来说,其核算的对象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运动,实质上就是企业各种经济资源的来源与运用。企业的资金运动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看。从静态上看,企业的财务状况,就是某一时点企业范围内的各种经济资源的占有、动用和来源情况。为此,要表现企业的财务情况,就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对各种经济资源的占用进行分类,对各种经济资源的来源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将其反映在会计报表中。这些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的基本分类,就是反映和表明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从动态上看,其核算的对象表现为一定期间经济资源运用的所得与所费进行比较后的结果。表现和反映所得与所费的基本分类,就是表现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建立在会计目标和会计基本前提基础之上,是为实际会计目标服务的。没有会计要素,会计信息和会计报表则缺乏提供和揭示的基本构架,也就无法进行会计核算。(四)会计原则会计原则是指为进行会计核算,确定的基本规范和规则,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如相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配比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为会计人员选择确定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提供基本的指导,会计人员只有在会计原则的指导下,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符合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实现会计目标。(五)会计程序及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程序及会计处理方法是在会计原则的指导下对某一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确认、计量与报告的会计技术方法。从广义上来说,会计处理方法包括会计程序。会计程序仅指会计账务处理的步骤。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企业会计已经划分为两大分支,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一)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亦称为对外报告会计。它从传统会计发展而来。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逐渐分离。部分所有者及债权人等相关人员,他们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这些人员要想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能从企业定期递送或公布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取得。为了满足各方需求,权威部门需要制定和颁布统一的会计准则,财务会计要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处理会计数据、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为了监督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财务会计报告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核验证。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不断完善以及注册会计师审验的制约,又促进了财务会计的发展和进一步规范化。财务会计的概念至今未能有一个定论,但从其作用而言,财务会计概念中应反映其属性,一方面,包含财务会计有具体的规范的准则对其进行约束,同时具有完整的核算方法体系;另一方面,财务会计主要是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所以财务会计的概念应描述为:财务会计是以有关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为主要依据,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加工处理,为有关各方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一项专业会计。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可以满足企业外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投资决策、信贷决策或其他经济决策的需要,同时也为资源所有者报告资源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财务会计加工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交易事项。财务会计定期揭示的是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一般不需要具体揭示某项具体业务或某一内部机构的情况。财务会计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及有关法规,并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财务报表种类、格式编制和对外报送;需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应经过其审计。财务会计应该遵循会计惯例。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正在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与各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一致的,因此我们不能过多地强调各国财务会计的特色,而应尽可能趋向财务会计的国际协调。(二)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亦称对内报告会计。它是随着生产发展与决策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有关预测,决策需要的信息。在1952年会计界正式确认了“管理会计”这个专门名词,它的发展阶段主要是在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以后。管理会计不以反映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为重点,而是侧重于预测和评价未来的经济活动;它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特定问题、特定对象收集数据,并向其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和处理程序、计算方法和提供会计信息的时间、内容、方式等都是根据管理的需要而定,不被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左右;同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方案供管理当局抉择。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不是截然分开的。管理会计所用会计资料主要来自财务会计,管理当局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要负责,而且也很关心这些报告,因为财务会计报告是评价管理当局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外部使用者也很可能需要一些属于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经济信息,但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予提供的,而国有企业的这些经济信息,政府有关部门需要时,企业可以予以提供。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亦称会计假设,是指在特定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环境下,对会计领域未能确认的事项,根据客观趋势对这些事项作出合理地判断。会计假设是会计研究的支柱,也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体现了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运行需要有一定的空间领域和时间范围,即适当的经济环境。由于在此环境中存在着一些尚未确知、尚未证实的因素,要想建立会计理论的基本框架,不得不对这些不确定因素作出某些假定,即会计假设。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或称会计实体或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的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从企业来说,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企业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涉及的只是会计主体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而不核算反映企业投资者或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也不核算反映其他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不是同一概念。一般说来,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任何企业,无论是独资、合资还是合伙,都是一个会计主体。在企业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为了便于掌握其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收支情况,可以将分机构作为一会计主体,要求其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此外,在控制经营的情况下,母公司及其控制的子公司均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各为一会计主体,但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也可将母公司和子公司这些独立的法律主体组成的企业集团视为一会计主体,将其各自的会计报表予以合并,以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就是说,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会以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持续、正常地进行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以不会被破产清算为前提条件。正因为如此,一个会计主体可将其所持有的经济资源按预定的目的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耗用、出售或转让,可将其承担的债务如期偿还。只有将会计主体的存在时间设定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经营下去,才能建立起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原则,解决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的问题。所以,持续经营是企业选择会计核算原则与方法的前提。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一会计主体都存在经营失败的风险,都存在关、停、并、转、破产清算的可能,但这与持续经营基本前提并不矛盾。因为,总体上讲破产清算的企业终究是少数,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持续经营基本前提是合理的;对少数企业来说,如有证据说明一个会计主体已无法履行其承担的义务、正常的经营活动亦无法持续下去,则持续经营基本前提将不再适用,而只能改用清算基础,进行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三、会计分期持续经营基本前提体现了大多数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连续性的特点,若分析与鉴定一个会计主体经营成功与否,最精确的方法莫过于把该企业自始至终的经营业绩累计起来,然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这种作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为及时向使用人提供有关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用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需要进一步设定会计分期基本前提。会计分期是指人为地把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