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下室超长墙板裂缝成因及控制摘要: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第8.1.1条,现浇式地下室墙板 仅30米需设置伸缩缝,当存在可靠的技术措施时可适当放大伸缩缝间距。在一 些大型工程条件下,对超长结构混凝土的需求远超 30米,若处理措施存在缺陷, 势必对建筑工程的耐久造成一定影响。在各类大型场馆和生产设施的需求下,在 追求建筑工程力与美的要求下,在保证建筑地下结构功能性前提下, 地下室外墙 必须严格控制其裂缝产生。根据混凝土特征,将裂缝成因共分为两个大类:应力裂缝和构造裂缝,从其 不同的成因来分析解决地下室超长外墙裂缝, 达到使用功能目标。本文结合无锡 某会展场馆建设经验,通过理论分析结论有效控制缺陷。关键词:二维热传导应力裂缝构造裂缝首先,从其结构方面分析地上结构和地下结构存在的本质性差别。地上结构由于比较方便地设置变形缝;框架结构特征存在柔性变形特点等因素, 楼面超长 混凝土产生裂缝不必通过高代价措施能够得到控制,产生的影响也较小。如设置 双柱仅缩小有限空间,结构成型保持良好。但地下结构由于沿海地区有丰富的地 下水资源,三类粘土侧压力等外界因素共同作用下, 地下外墙必须承受外力荷载 和水压渗透多方面因素影响。又因地下外墙为封闭结构,自由伸缩空间几乎不存 在,外墙防水在没有十足可靠时,势必会产生漏水现象,水渗透过外墙混凝土, 对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作用又会大大减少建筑结构耐久年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当采用下列措施时,伸缩缝间距可适当放大:采 取减小混凝土收缩或温度变化措施; 采用预应力或改善配筋率措施;采用低收缩 混凝土材料,并配合跳仓、后浇带、控制缝等方法并加强养护措施。但上述措施 在实践中并未出现良好的控制效果,且未考虑到如温度变化、应力荷载、构施等 因素影响。参考其他发达国家混凝土设计相关规范, 并未对伸缩缝间距作严格要求,因此借鉴国外规范,说明在分析完善裂缝成因对采取针对措施后, 裂缝能够 得到有效控制。故有必要对此展开讨论,对裂缝控制有重要意义。1 .裂缝成因1.1 应力裂缝1.1.1 动、静荷载 地下室外墙土带来的侧压力和地下水侧压力作用是主要的恒 荷载,均布压力产生的拉应力持久作用下, 墙板混凝土存在缓慢徐变过程,若超 过钢筋混凝土抗拉强度,则短时间内能出现裂缝导致质量缺陷。 另外地下室内存 放有各类设备,如水泵、风机或其他大型设备产生的震动, 相对于恒荷载来说破 坏力更大,特别是微震。混凝土内颗粒间凝固程度不尽相等, 震裂颗粒间的胶粘 也会形成有规则裂缝。1.1.2 其他荷载 也可以理解成人为设置荷载或是次内力。比较典型的有预应 力,预应力在超静定结构中产生的次内力。 普遍情况下,墙板内设置的预应力为 温度裂缝控制用的无粘结预应力,均匀分布在墙板两侧。在遇垂直方向其他剪力 墙或是柱时,张拉变形量不均匀导致出现初期人为裂缝,为不可见裂缝,在建筑使用期间逐步显现。其他荷载还包括上部结构自重带来的作用, 上部结构不断施加,筏板的不均 匀沉降牵引作用下,墙板内部产生剪力导致出现裂缝。 此类裂缝普遍为竖向,特 殊情况为垂直方向,普遍为约 45度斜向裂缝。1.1.3 沉降裂缝此沉降裂缝与上述自重引起的墙面裂缝不同,由于建筑物整体自重沉降时产生,较上述自重沉降裂缝产生时间相对缓慢。 在建筑物达到稳定 状态后可自然消除。裂缝显现状态与自重沉降想似。自重沉降和整体沉降可理解为一次过程和时间过程,以时间作为主要的区分 界限,其作用后果相似,但控制措施不同,必须区别展开分析。根据实践经验来 看,前者引起的裂缝约占80%。1.1.4 温度裂缝温度不断的变化产生的应力是极大的,甚至超过荷载应力,产生的破坏是巨大的。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4.1.8条给定的取值可以看出, 导热系数达到10.6kj/m*h*c ,有此可见能量是巨大的。从混凝土浇筑到产生 1个 标准强度,然后在内外侧温度不同情况下,混凝土收涨不同产生的无规则裂缝, 特殊情况为“回”字形裂缝。此类裂缝因其产生机理,只能完全通过加大经济投入解决。1.1.5 收涨裂缝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就是水泥中活性成分作用下的一个凝固过程,在凝固过程中因环境和养护措施的变化而产生体积变化。经理论结合实践实测,混凝土水中养护体积产生微膨胀,在炎热干燥环境下养护凝固产生肉眼能够 分辨的收缩。1.2 构造裂缝1.2.1 节点构造裂缝墙柱节点因其构造原因,收涨程度必定不一致,在应力作用下墙柱连接节点极易出现裂缝。墙体拐角位置由于其相互约束,应力作用类 似于墙柱节点,裂缝成因相同。1.2.2 保护层裂缝保护层表面裂缝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因保护层本身作用又不得无限制减薄。当出现表面裂缝后,混凝土内部裂缝成型并存在薄弱通 道,在水压作用下形成贯通,对结构危害较大。1.2.3 配筋率(钢筋直径)钢筋的配筋率对于结构承载力来说至关重要,保证结构的使用安全后,利用相同的配筋率来控制直径,相对较小直径的钢筋在相同 配筋率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达到控制裂缝的效果。土对墙的侧压力分为水平方向的 均布荷载和垂直方向的递减荷载,较小的直径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手里更为均匀。若表面出现裂缝,较小的直径也能够有效化解拉应力。综合上述裂缝成因分析认为,应力裂缝因不可避免的特征,可以采取施工措 施控制减少,暂无有效手段杜绝;构造裂缝又可认为是设计中的缺陷, 可以采取 截面改变或是增加辅助材料手段避免甚至杜绝。 成因分析后,可以逐一对其采取“抗” “放” “调”手段应付,以达到减少甚至杜绝的目的。当前主流设计对混凝土墙板裂缝仅在设置措施缝和设置外防水方式解决,在施工恰当的情况下,可以避免表面渗漏现象,但内部裂缝仍然存在。为避免“治 标不治本”,结合实践工程项目经验,分别针对成因制定以下措施方案。2 .抗:对于墙面裂缝有效控制手段之一,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的措施主要有建 立预应力,对温差和收缩产生的应力抵抗起到积极作用; 纤维混凝土可以提高表 面抗拉力;维持混凝土表面温差在较小范围避免裂缝产生。预应力对混凝土应力的抵抗作用较为明显,可以通过结构计算作统一简单设置, 采取拉力增强胶体粘 结性,属于简单可行且较为经济的措施之一。技术较为成熟,使用广泛,结论明 确,不再深入探讨。2.1 纤维混凝土在混凝土中参加纤维是在引进国外抗裂技术的一项措施,纤维混凝土能够有效抵抗表面裂缝。 因其在混凝土中呈现不规则性,对各种方向 的裂缝均有控制作用。在无锡某会展工程中,设计要求添加1.8kg/m3的聚丙烯纤 维后,施工成效与该项目一期工程相比有明显改善。但其也有被动性的特点,不能主动抵抗裂缝的产生,但可以被动控制已出现的裂缝不再扩张。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分析纤维混凝土的工作原理。在裂缝成因分析中提到,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墙板中是一个难以平衡的节点,在需要保证钢筋不被碳化腐 蚀的情况下保证混凝土表面不至于产生透水裂缝。利用钢纤维混凝土正好可以弥 补,在保证水下环境5cm保护层厚度时表面保持完整。在钢筋混凝土中加入纤 维,主要荷载的传递可以由钢筋承受, 活荷载和杂力由纤维承受,共同作用混凝 土的完整性。1*1能任*产面的火,y方 向上设行加固n 不能提 供做1回应斜向的约也zn 肥融 匕刹 毁呦纤维混凝土虽然在辅助钢筋受力方面有明显作用,但不可忽视实际施工操作 中由此引发起的“并发症”。由于在混凝土中拌入纤维,其纤维成束添加后,在 拌制的过程中和易性会收到一定影响。必须拌制过程注意事项与商品混凝土搅拌 站做好充分交底工作,根据实际拌制经验,添加纤维后的混凝土拌制时间必须比 普通混凝土长30s 1min,才能得到充分搅拌均匀。并且在运输浇筑时必须注意 随时监测塌落度,保证和易性在浇筑时不受影响。同时纤维长度也是影响和易性 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等级的混凝土由于水泥含量有异, 事先因先做实验性搅拌 验证纤维长度的影响程度。本项目采用 50mm长时,C40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 160mm时,施工情况良好。但本项目经验仅有参考性,因根据环境气温及浇筑 部位综合考虑后,采用实验方法得出结论。和易性受到一定影响也会对墙体密实度造成隐患,施工质量难以准确控制。 通过实际工程经验,不得依赖钢纤维混凝土有明显作用,只能作为一种钢筋的辅 助材料进行使用,且含量不宜过大。如 60/100规格的钢纤维在混凝土中含量达 到10kg时,和易性受到明显影响,使用前必须编制可靠方案并经样板间验证。 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钢纤维规格同样重要, 对比60/100和50/80两种不同规格 后发现。相对比于60/100来说,50/80纤维根数相对少,但和易性好,但裂缝控 制效果不如前者。如何选择应立足于试验角度出发,根据配筋率和板厚限制下, 在抗裂性能及和易性方面选择最适宜的方式进行。2.2 混凝土保温关于宏观抗裂方面的混凝土保温来说,区别于冬季施工方案,严格意义上说作为永久保温使用。 经实际工程验证,在地下室墙板两侧同 时施加保温材料,有利于混凝土体积的稳定,对抗裂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普通关于混凝土控温理论来说,计算体积变化较多采用平面(截面)的单向 性能,在实际的混凝土存在,用二维热传导应该更为适宜。纠正一个概念就是, 混凝土的二维热传导区别于普通平面的 X、Y方向,因为混凝土热传导不存在线 性概念,直接是由面开始至立体变化。又因混凝土中材料的多样化,各种材料的 胀缩系数不同,胡克定律的采用往往会误导理论变化值。 举例说明,钢筋与混凝 土中石子胀缩系数不同,钢筋的体积变化对混凝土造成附加压力,如同宏观冻融环境变化类似。又如伯努利定律中加入压力势能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接近钢 筋混凝土变化实际情况,但也无法完全作为准确值进行推导。因其计算过程中将 钢筋的固态转化为无粘稠的液态进行计算,误差仍存在。但其温度应力与平面变形所保留的应变成正比关系,伯努利定律可作为一个相近的参考值使用。若混凝土墙面在无保温效果下,试采用傅里叶定律方程式计算热传导变化, 可以归纳为:qx=-kA aT/ oX; qy=-kA aT/祺求出热传导率。其中qx、qy分别为X、 Y方向热传导率,K为介质热传导系数(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K取值为10.6kj/m*h*c) , A是介质横截面面积 打/次、灯/加为温度梯度。当凝固后的 混凝土作为一个稳态二维热传导体,那么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推导热扩散方程 为:kx a2T/oX2+kY a2T/aY2+q=0 ,由此可以推断出混凝土内部能量聚集程度。然 后建立模型推断混凝土的热变形量, 宏观得出裂缝扩展出现的可能性。 混凝土凝 周期间散发的水化热导致体积变化同样适用理论推算。该方程得出的结论较为精由上述结论可推导,凝固期间水化热施工措施中无法避免, 采用低水化热水 泥能够得到缓解,另外加上水中养护可大大缓解混凝土凝固期间体积变化。 对于 建筑工程使用期间的体积变化必须利用保温材料敷设来缓解, 混凝土在相对温度 稳定状态下,变形量大大减少,可维持其体积稳定,避免裂缝的进一步扩展。2.3优化配筋率钢筋作为混凝土中的主要受拉件,承受理论中所有的抗拉力,宏观拉应力裂缝靠配筋可以承受。但在微观裂缝方面,钢筋作用有限,比 如普通混凝土构件允许的带裂缝工作可以得出结论。 在结构计算中,所有荷载施 加后,得出的配筋总面积如何分配对构件抗裂有积极作用。举例说明,将 1根 20mm的钢筋分解为4根10mm钢筋后,分配密度增加可以起到一定的抗裂作 用,受力更为均匀,满足结构力学要求依然是前提。另外,荷载内力应与温度应力想组合方法进行优化配筋。 首先将上式退到的 温度应力与荷载内力简单迭加,以一个总内力做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来确 定钢筋总面积;或者分别计算温度应力和荷载内力,以钢筋面积做简单迭加后得 出钢筋总面积。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