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学习心得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和安排,县委办公室自五月下旬起在本单位内深入开展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重视群众利益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的首要体现 如今,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执政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是经济发展、国家强盛不可动摇的根基,要牢固树立好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目标,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 当前,我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着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加快转变,政策法规、体制相对落后,滋生腐败的土壤尚未铲除等一系列问题,可谓是压力与动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当个人遇到困难,需要的是身边亲友的帮助;当国家遇到困难,需要的全国人民的支持,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因此,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决贯彻落实好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把各项群众工作落到实处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的切实行动 一是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到各项决策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首要的环节就是要切实保证党和政府各项决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工作突出位置,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党和国家一系列的政策制度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 二是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到严格按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上。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也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障和实现群众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与能力的不断增强,对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员干部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事,,坚持严格依法和按政策办事。因此,要深化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法规政策培训、学法用法考试等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政策素养,让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 三是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到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的实际行动上。群众判断我们是不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直观的标准是看他们的关切是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他们的呼声是否得到了及时的回应,他们关心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切实的解决。面对群众所反映的突出问题,我们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坚决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把群众诉求解决好,把群众权益维护好,把群众情绪疏导好。对于侵占各种惠民补贴、土地补偿、扶贫救灾等专项资金以及擅自处置集体资产资源、侵吞集体收益等严重损害群众经济权益的案件,对于违规征地拆迁、粗暴执法等严重损害群众人身权利的案件要严肃查处,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公平感、幸福感。 四是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到强有力的保证措施上。要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就要建立对党员干部教育、作风整顿、整章建制的长效机制。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大对严格按法律法规和政策履行职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各项措施和要求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力度。要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自觉抵制腐朽思想观点和生活方式的侵蚀。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作风不端正、行为不廉洁、办事不公道、工作不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要强化查究问责制度,对各种不符合、不适应甚至违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行为要坚决纠正、严肃查处,确保各项要求和任务落到3实处、取得实效。 五是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落实到敢于接受群众批评监督上 事实一再证明,缺乏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的自觉态度,也就不可能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法行政、秉公办事、廉洁奉公、敬业奉献等素质。因此,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以此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要把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作为一种责任,作为一种修养,这样才会更加清醒、更加谨慎,看问题、做决策就会少一些主观性、片面性和随意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就会更加和谐密切。从这个意义上说,自觉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既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也是领导干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一个重要手段。 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