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篇一:名人创业成功的案例】创业是很多年轻人心中所想的。但是大家心中都明白,创业不单单 只是资金的问题,更多的还要考虑创业内容,营销策略,经营目标 也正是创业的不容易,阻碍了很多人的创业步伐。因此,小编了十大创业,献给每位想创业的人,借此学习他们的成 功经验。一、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14 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 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 亲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 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 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 18 岁。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 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 部积蓄的 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 长江塑胶厂 。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 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 滞销,而 长江 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 1000 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 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 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 于死寂。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 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 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 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 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 力的楼宇及地皮。70 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 630 万平方英尺。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 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 九龙仓。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 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 50亿 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 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 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 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 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 orange电讯公 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 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 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 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 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进入 2000 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 126 亿美元(即 983 亿港元), 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 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还 5度获得国际级着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 达 7810 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 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 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 主。 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 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 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二、李开复自述高中第一次创业经历1977年,我第一次参与了美国junior achievement (ja)组织的高 中学生创业尝试 课程。学生将在商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创办一个学生 公司,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竞选管理者,生产和销售产品,财 务登记,开展评估,清算公司。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学习商业运行 的方式,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构和它所带来的效益。参加这个课程,将由学生担任员工并推选一个总裁,由总裁来设定 公司名称、产品的推出,以及目标客户。当年,我被推选为主管市 场的副总裁,负责销售。当时每个周末,工厂里都集中了很多学生在做雕花。在负责推广的 过程中,我建议让学生家长来购买,虽然他们其实并不需要。最后, 公司虽然有盈利,但是这些产品几乎是在内部消化了。有了这次的切身参与,15 岁的我忽然意识到,真正好的产品,其实 不是求人去买的,而是必须要有市场需求,真正好的产品是有人来 拉住你的手,来恳求你,而我们的企业不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 要央求亲属给面子购买,显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不过,这 已经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础。1979年年中,我已经对建立公司的整个程序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样地撰写了公司的财务报告,不但包括收入报告(statement of earning)、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 还有清算报告(liquidation report),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的 运转需要现金流的顺畅,我们知道批发商对于付账有着非常严格的 要求,他们需要 30天才给我们结账。我也第一次知道,当我们把商品销售到田纳西州以外的公司时,田纳西州的税率是不适用的。在 写财务报告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个股东得到 64.90美元的回 报,这个结果创造了我们高中有史以来最高回报率的公司。让我更 自豪的是这个公司经过评比,得到了 1978年全美 juniorachievement 的第一名,成为了那一年的 company of the year年度最杰出公司)。这次小小的成功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金钱的收获,而且是收获一种 我 可以成功的 信念。三、被拒绝了 1009 次的肯德基创始人桑德斯上校退休后拥有的所有财产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饭 店。饭店虽小,但颇具特色,与众不同。可最受欢迎的、也是客人 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他发明烹制的香酥可口的炸鸡,仅此就给他带 来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多年来,他的客人一直对他烹制的炸鸡赞赏 有加。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高速公路改道别处,饭店的 生意突然间也一落千丈,最后只好关门歇业。被逼无奈,桑德斯上 校决定向其他饭店出售他制作炸鸡的配方,以换取微薄的回报。在推销的过程中,没有一家饭店愿意购买他的配方,并且还不时地嘲笑他。一个人在任何年龄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况到了退休的年龄还被人嘲笑,这就更令人难以接受了。而这恰恰发生在了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并且接连不断地被人拒 绝,可见这些经历对他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 没有找到买主之前,他开着车走遍了全国,吃住都在车上,就在被 别人拒绝了 1009次后,才有人终于同意采纳他的想法,购买他的配方。从此后他的连锁店遍布全世界;也被载入了商业史册。这就是 肯德基的由来。四、比尔 盖茨放弃哈弗创立微软比尔 盖茨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架构师。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 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在 2008 年 6 月截止的上个财年,微软公司的收入达 620 亿美元,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 91000人。III盖茨出生于 1955年10月28日,和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他 们的父亲,william h.gat es ii,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已故的母亲, mary gates,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international 的主席。盖茨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 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 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 1973 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 鲍尔默结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mits alt air开发了 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 提时代的好友paul ali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 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 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 机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 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 乐趣。五、霍英东的创业故事在港台的亿万富翁中,霍英东的知名度可以说是最高的。这不仅因 为他个人资产大约有130亿港元,在1993年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 席!然而,霍英东的出身,也许要算亿万富翁中最苦的一个! 霍英东的父母靠着一只小驳船,在香港做驳运生意,也就是从无法 靠岸的大货轮上,将货卸上自己的驳船,再运到岸边码头。霍英东 7 岁那年,在一次风灾中,他的父亲因为翻船被淹死了。仅仅过了 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两个哥哥葬身鱼腹,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母亲死命抱住一块船板,侥幸被过路的渔船救下一条命。当时霍英东因为在海边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 过了这场灾难。霍英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可是 他的身体实在太单薄了,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刚上岗就被 辞退了。那几年中,霍英东简直像俗话说的 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 过,早年的艰辛和挫折,并没有打垮霍英东,他在不断的失败中, 取得了经验,积蓄起力量,等待着机会,他坚信自己总有崛起的一 天! 赚到第一笔大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终于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霍英东很想做这种生意,于是他成了个读报迷,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 资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以内行的目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大 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由于缺少资金,他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并且 在竞买中以 1.8万港元中标。有一个工厂老板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 出 4 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霍英东净赚了 2.2 万港元,这是他在那几 年中赚到的最。大一笔钱了,为他积累了最初的资本。香港的 土地爷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的繁荣,必 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的开发。于 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1954年12月,霍英东拿 出自己的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 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 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 。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 一个偶然的事件,令霍英东得到了启发,他决定以采取房产预售的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方法,利用想购房者的定金来盖新房!这一创举使霍英东的房地产 生意顿时大大兴隆起来,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的最高纪录。当别的建筑商也学着实行这个办法时,霍英东已经赚到了巨大的财 富。他当上了香港房地产建筑商会会长,会内有会员 300名,拥有 香港 70%的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东称为香港的 土地爷 !( )六、从小事做起的王永庆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 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 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