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通过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小学 数学学习,使我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 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新课程标准 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课程教学,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课标下数学教 学与旧课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以下是本人在学习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一、教学理念上的差异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 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 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 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 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 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 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 重设置问题的情境化。数学中很多的结论和证明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首先通过 思考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动探究,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 得出正确结论。二、教学过程上的差异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一记忆一模仿和练 习转化为探索一研究一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 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再发现问 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 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 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 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训练和 提高。三、教学方式、方法上差异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 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 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 法,师生互动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 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 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 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标也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 程的整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各种软件使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认识数学的本 质,并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正确引 导,经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四、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新课标要求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数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起来,即为“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 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 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 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 学的热望。所提出的思考题、探究题都是直接与生活中的问题,生产、生活实践 中的具体应用的一些实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当前,教学方法五彩纷呈,举手投足不知所措,听了专家的报告,顿觉有晃 然大悟之感:先学一家,融汇白家,发展创新,自成一家;先入格,后出格,入 格求形似,出格求神似,一语道的,教学切不可赶时髦,摆花架子,盲目追随, 死板硬套,而应该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性格、阅历、见识、语言表达、现代技术 应用能力不尽相同,若套用同一模式,势必洋相百出,不成体统。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要因生而异。生源不 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不可眼花缭乱,要学蜜蜂,采撷百花精华,自酿成蜜,形 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通过学习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 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 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 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 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 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 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 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 能力。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 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 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 和做人的品性。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 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 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 研究者。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教师应无私地将 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 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 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 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 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 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篇2本学期,通过对管理创新课程学习,感受颇多。在一学期的课程中,我们对 中环华祥公司进行了校企联合项目,为天路出版社做出了管理与营销的改善方案。在其中,我作为低碳运营的组长,参与了中环华祥的运营小组,进行了数据 的收集,图纸的描绘,新改造布局的设计等工作,并带领2个本科学生进行了中 环华祥的碳排放计算,并设计出企业碳排放计算器,同时做出了华翔低碳的改善 建议;在关于天路出版社的改善过程中,参与了营销方案的设计与总结。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之中,有以下几点心得,用几个字来形容就是:实、难、 练、会。实是指我们这次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改革之 中。难,在调研和总结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之前预想不到的种种难题,最后通过 努力才一一克服。练,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把所有的反面,包括交流,沟通,文 档处理,图形设计,理论应用,都练习了一遍,尤其是几位做演讲的同学,通过 锻炼,他们有了很大的、提高。会,最后这是个比较理想的结果,通过管理创新 课程的学习,我们的团队真正的学会了知识的应用,对以后在企业中从事管理工 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下是我参与这次校企联合的一些体会和建议:一、校企联合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并努力发挥自己的能 力,重视实践。此次与两个企业的合作,收获最多的就在于实践。很多大学生没有进过企业, 没有进行过对企业的调查,在校内所学习到的东西,完全没有地方施展,毕业之 后也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理论放置于真正的实际之中。通 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比如,如何高效的进行数据的收集,如何能得到有效的信息。比如,在交流过程中,如何正确摆正企业与我们的位置, 进行有效的沟通,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很重要的问题。在初到华翔,经理们在介 绍的时候,LED的能耗在普通白炽灯的十分之一,然而在现场的调查之中,生产 人员的介绍却是45分之一。这样的数据如何处理,如何对我们的调研有效, 是一个难题。因此,校企结合的信息对称问题与地位问题很鲜明的显现出来。二、如何有效的进行高效的调研,并且获得真实的信息。我在进行中环华翔的碳排放调查的过程中,对公司进行了多次调研,然后最 有效果的,也是唯一有效果的就是最后一次,之前去过了 4次,所收集到的信息, 对自己调研的题目没有任何帮助。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的人根本不重视 我们的调查,根本不相信我们的研究能为他们带来效益的改善。很多工作人员, 在总经理分派接待学生之后,找出各种理由不配合我们的工作,有的却是很热心。 最后在我硬着头皮,一个一个的虚心请教,好说歹说之后,才得到了一份比较严 谨的数据。我们的调研是为了他们好,为什么企业不重视,不利用学校的资源, 产生双赢,这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三、管理是什么,运营是什么,营销是什么,HR是什么,我们有了进一步 的认识。之前的我们一直认为,管理是一门很空洞的学科,但是通过这次的调研活动, 我们在各方面的总结和分析中,运用了各种所谓“空洞”的知识,最后形成了实 际的有效的报告。这就是实践检验真知的魅力,我们通过实践,把这些空洞的东 西变成了现实,应用到了真正的管理之中,这就是校企结合真正的作用。最后, 我要对本学期管理创新的老师和伙伴进行感谢,是通过大家的齐心合作,才能完 成看似庞大的任务,这些实践对我们日后的求职和工作必然会产生很积极的影响。 感谢张院长,感谢霍老师,凌老师的无私奉献,以及各位同学的通力合作。篇3今天,非常有幸,我们听到了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许教授,和来自江苏教育 学院谈教授的精彩讲座。两位教授各具风格,许教授谈吐幽默,她的关于构建 和创新优质音乐课程的讲座,让我们耳目一新。许教授没有泛泛而谈,而是根 据我们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一一做了解答。让我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概况,以及 课堂教学、游戏设计等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她毫不保留的,将一些实用的 小游戏传授给我们,感觉既实用,又很有创意。为我们以后对幼儿实施特色教育 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许老师60出头的模样,但她眼神犀利,始终闪烁着 教育的智慧,一种洒脱、睿智的感觉油然而生。讲座中,她不时地给我们示范性 的语言,那种对孩子的喜爱,对教育的热爱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听许教授的讲座, 让我们真正明白了教育的智慧,明白了与孩子更加亲近的好方法,明白了自己不 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府下身来,了解孩子们的真正需要,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 验游戏的快乐,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与许教授不同,谈老师气质优雅、她的讲座始终闪耀着她较高的音乐素养。 讲座开始,在给我们讲一音乐案例的时候,她清唱着歌曲的优美旋律,嗓音清澈, 悦耳,如执教教师一般,熟悉活动内容。这充分显示了谈老师在理论导师的前提 下,更是一位深入教育一线研究的研究型教授。她的讲座让我们了解了音乐教育 中的实际障碍,由于理论加实际,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具有一定 的实效性。她从教具的合理运用,到教材的大胆改进,让我们了解了科学运用教 学具的重要性。这与园长跟我们谈得“灵活使用教材”相一致。谈老师的讲座,让我充分体验到了音乐教育的美,和谐的旋律不能打破,和 谐的师幼关系可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性的提高;要合理的运用教材、教学具, 充分发挥教材、教具的作用,掌握好“有效”二字,才是提高音乐教学的前提。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