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道之行也主备人 双林二中 沈志方【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课时安排】 2教时 一、课前作业1.收集写作背景资料孔子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于是有了这番关于“大同社会”的言论。“大同”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大同”社会的传承与发展。2.读准字音。选贤与能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 男有分 谋闭而不兴 货恶其弃于地也 二、课中1.请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朗读停顿,并试读课文:(在书本上划分停顿)故 人 不 独 亲 其 亲 货 恶 其 弃 于 地 也 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2重点词意思。(小组讨论,书面完成) 通假字。 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 第一个“亲”:以为亲,意动用法; 第二个“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 第一个“子”:以为子,意动用法; 第二个“子”:孩子,儿女。 出自本文的成语: 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3.齐读课文后,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用现代汉语说说文章的大意。“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文章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有归”。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文中哪些句子折射出现实社会的情形? 明确:“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句话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4.拓展深入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明确: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明确:各抒己见,言之成理。教师明确:如今国家也提出先要领导人民实现“小康”水平。“小康”一词,出自礼记,据传乃孔子所言。其中礼运篇,描述西周初期的社会景象,表达了孔子的社会理想。这一篇,孔子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个是“大同”,一个是“小康”。比较起来,“大同”理想里说的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子”,“亲”和“子”而又“不独”,因此是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的对象;而“小康”,则只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家庭为单位。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三、课后作业(作业较简单,不分层次)1熟读背诵。2.完成被套练习本作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