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一)赵威后问齐使(21分)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使者 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 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 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 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 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战国策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使者不说.()(2)臣奉使使.威后()2 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4分)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3 .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A. 如果没有百姓,哪里会有国君?所以问情况,哪能不问根本而问细枝末节呢?E.暂且失去民心,哪里会危及君王统治?所以问情况,哪能不问根本而问细枝末节呢?C. 人民还无法苟且偷生,凭什么要养活君王?所以问情况,哪能不问根本而问细枝末节呢?D. 如果没有百姓, 哪里会有国君?所以我有问题,不就舍弃了根本而去问细枝末节了吗?4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A. 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面山而居B.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在乎山水之间也C. 不然.吴广以为然.D. 苟无岁,何以.有民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5 .从文中可以看出赵威后怎样的思想?历史上还有谁有类似的思想?试举例说明(5分)(二)张文诩传(18分)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 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 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 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 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 仕,固辞焉。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 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 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以如意击几自乐,时人方之闵子骞、原宪焉。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注朝彦:朝廷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南台:官署名。禁:施禁咒语。如意:一种象征吉祥的物品。(节选自隋书 ?张文诩传)6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 .恒执弟子之礼执:施,行B .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致:招来C 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堵:墙D 会医者自言善禁会:恰逢7 .下列句子能够分别直接表现张文诩淡于功名和为他人着想的一项是()(4分) 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因人以自致也 时人方之闵子骞、原宪焉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 州郡频举,皆不应命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 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 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A .B .C. D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 .张文诩的父亲为人清正,家中藏书颇丰,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最终都因为明晓经书而通达。B .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C .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多次推辞做官,并很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希望自己有美名传世。D .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9 .翻译文言文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3分)译文: 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3分)译文:(三)隋文帝(24分)高祖(隋文帝)性严重,令行禁止,勤于政事。每旦听朝,日昃忘倦。虽啬于财,至于赏赐有 功,即无所爱;将士战没,必加优赏,仍遣使者劳问其家。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其自 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濯之衣。天下 化之。开皇、仁寿之间,丈夫率衣绢布,不服绫绮,装带不过铜铁骨角,无金玉之饰。故衣食滋殖, 仓库盈溢。受禅之初,民户不满四百万,末年,逾八百九十万,独冀州已一百万。然猜忌苛察,信 受谗言,功臣故旧,无始终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敌,此其所短也。10 .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高祖性严重 谨严持重B、将士战没 同“殁”,死的意思C、仍遣使者劳问.其家慰劳问候D、劝课农桑劝说并征收赋税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A、 至于赏赐有功,即无所爱.爱养百姓B、 后宫皆服.濯之衣不服绫绮C、 故衣食滋殖故弊者随宜补用D、 令行禁止,勤于.政事至于赏赐有功12. “天下化之” 一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4分)A、令行禁止,勤于政事B、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C、其自奉养,务为俭素D、丈夫率衣绢布,不服绫绮13. 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每旦听朝,日昃忘倦一一常常从日出起就上朝听事,直到太阳偏西都不知疲倦。B、丈夫率衣绢布一一成年男子通常穿着绢布衣服。C、然猜忌苛察,信受谗言一一猜疑妒忌以苛刻为明察,相信接受谗言。D、乃至子弟,皆如仇敌,此其所短也一一以至于弟子学生,都好像仇敌一样,这是他的不足。14 下列句子全都说明“高祖性严重,令行禁止,勤于政事”的一组是()(4分) 每旦听朝,日昃忘倦 爱养百姓,劝课农桑 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 赏赐有功,即无所爱 将士战没,必加优赏 率衣绢布,不服绫绮A、B、 C、 D、15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A、隋文帝性格谨严持重,能勤政爱民,政治清平安定。B、隋文帝个人生活节俭朴素,他的这种美德使人人仿效而成为社会风气。C、隋文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为政期间,人口繁衍,农业发展,社会出现繁荣局面。D、由于隋文帝对人要求苛刻,而且听信谗言,因此,功臣和老朋友都无人愿意保护他。(四)管鲍之交(16分)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 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 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 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 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而多鲍叔能知人也。)(4 分)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B .鲍叔遂进.管仲C.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D.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17. 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与知我不羞小节A .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B. 以身下.之C.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D. 齐桓公以霸游:旅游进:推荐,进献既:已经;以后不肖:不贤,没有才能的羞”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A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告之于帝D.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或异二者之为.19.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之贤的一组是()(4分)管仲贫困,常欺鲍叔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A .B .C .D.(五)赤壁之战(节选)(21分)司马光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 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 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 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 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 “卿欲何言? ”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 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权叹息曰:“诸人 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2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4 分)A. 权以示群下B. 莫不响震失色 C.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D. 近者奉辞伐罪()(4分).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4 分)21. 与“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C.古之人不余欺也D22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奉辞伐罪一一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B. 响震失色一一受到震动而改变脸色C. 从吏卒一一跟着吏卒D. 奄有其地一一完全占有了荆州这块地方23. 结合文段,理解“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一句的含义是什么?(5分)24. 结合文段,说说鲁肃是一个怎样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