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西地平线上导学案撰写:沈园元【学习目标】1、通过文本研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2、学习散文的结构特点,理解文中典故及引典的作用3、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抒写同一对象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中典故及引典的作用难点: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抒写同一对象的写作方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反复阅读;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一、知识链接作者简介高建群,生于1954年。陕西临潼人。 主要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雕像大顺店等19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5部,散文集新千字散文东方金蔷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惊鸿一瞥西地平线胡马北风大漠传8部。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另外长篇小说愁容骑士在台湾再版。作者新近出版的胡马北风大漠传,亦被认为是一部重要著作。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获奖作品:雕像获1991年中国作家中篇小说奖,1991年庄重文文学奖。材料补充1、泰坦尼克号演绎的是一个荡气回肠的悲剧式的爱情故事,更表现了对爱和生命的伟大赞颂,令人感伤又觉得非常悲壮。2、罗曼罗兰,世界著名文学家,在音乐评论和文学创作两个方面都有突出成就。1912年完成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斐声文坛,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小说写了主人公追求音乐梦想的执着而伟大的一生。“约”这个形象正是罗曼罗兰有一次看到太阳从海平面上喷薄而出时构思成功的,“约”有着和太阳一样的性格和精神,是一个太阳式的英雄人物。同时他又是个悲剧式的人物,历经重重磨难而不被人理解,“约”在弥留之际这样说:“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造。让我在你的怀抱中歇歇吧。有一天,我将为新的战斗而再生!”他身上既有日出的辉煌,又有日落的悲剧感。3、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蒙古族。生于1162年,卒于1227年。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皇帝),统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二、搜集描写落日的诗文,并在读背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三、阅读下面两篇短文,体会文中“地平线”的含义。 (一) 我”踏上社会后,总有一条地平线在前边吸引着,使“我”没有在艰辛、苦楚、寂寞的生活中沉沦下去。用心咀嚼,地平线大概指的是信念和理想。细细回味,我的地平线还在不?平心而论,我早年投身革命军队大熔炉,中年投入绿色警营大治安,理想一直是有的。大的方面,对共产主义的实践和追求一天都没有放弃过。小的方面,也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胜任一行,一直朝着人生地平线迈进。可命运和理想也有交叉的时候,即便总是平行,扪心自问,对地平线是不是视而不见,抑是消磨怠尽,或是在春风得意之后丧气了斗志而迷失了方向?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远不息。每天都能在市局网上看到这个民警写五招、那个民警练六式,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寻找着快乐,他们有追求、有理想,在有限的空闲时间里,把工作、生活的馈赠、快乐与战友们分享,这样的生活是充实的,精神是富有的,追求是实在的。它不会因地位的升腾而忘形,也不会因竞争的失利而沮丧。一切随遇而安,只是人生的地平线从未从眼前消失过。哦,我人生的地平线又回来了。如果我们能从每一个过程中,每一次的经历中,细心地去体验,去思考,去总结。痛,并快乐着;忙,却充实着。即使表面看来是平凡无奇的生活,也会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永远去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二)汪国真用这样一首诗描述地平线: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地平线:四、自主练习惊骇( ) 诞( ) 语垭( ) 口群山之巅( )安谧( ) 攫来( ) 廓( ) 雾霭( )鬼域( ) 酝酿( ) 扫帚( ) 纹丝不动: 回光返照: 喷薄而出: 热泪盈眶: 4、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A、文中,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本文的文眼是什么?B、找出标志文脉的语句,理清思路 。C、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哪两个字? 五、合作探究。填写下面的表格:次数地点背景特点(颜色、形态、特征)作者的感受一二三探究点一:作者所描绘的三次落日各有什么特征?它们给作者哪些截然不同的感受?探究点二:这篇散文的神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将三次落日聚合在一起的?探究点三:文中三次写落日时分别穿插了那些材料?穿插这些材料有何作用?探究点四:作者描摹日落,用了哪些手法?静态描写:“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比喻) “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拟人)动态描写:“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纹丝不动、颤抖两下、往下一跃”侧面描写、虚写的手法第三次写落日,通过火烧云来写想象和联想:成吉思汗 六、课堂反思:质疑整理七、迁移训练老家节选孙犁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1作者主要描写了故乡哪些典型的东西?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2作者通过描写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送春节选宗璞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边,都让它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3文章一开头就说:“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作者用“声势”“浩大”来描写二月兰,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作者说:“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什么感情?八、布置作业1、自主练习1232、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 ,西北文化则是 ;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 ,西北文化则是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