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拒绝”“引导” 21世纪父母的必修功课 女孩嫌钱少而拒绝回家的案例,透视出当前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逐步走向富裕的新一代独生子女家长必须面对的共性问题:一是家庭教育缺少底线和合力,溺爱孩子,无原则地迁就孩子,一旦需要无法满足就产生亲子冲突;二是家长无视社会发展变化对孩子的影响,习惯于用“老眼光”看待和解决新问题,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三是亲子沟通有障碍,孩子不愿接受家长的教育,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对抗,极端情况下甚至酿成意想不到的悲剧。其实,只要家长认识到位,学会拒绝和引导,这些问题就都是小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针对这个案例,家长可以有以下方面的观念改变和行为跟进: 学会拒绝,坚守规则底线,形成教育合力。 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财富的积累,多数父母、祖辈只要条件允许,都会尽可能地满足甚至是迁就孩子的要求,似乎给予孩子的越多,就表示自己越爱孩子。殊不知,无原则的迁就会导致孩子的物质欲望无限度地扩张,形成盲目攀比的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只会因为家长要面子而毁了孩子的一生。 只要留心观察,我们总能发现有这样的一个人群:他们的父母艰辛地劳作,艰难地生活,甚至依靠卖血维持生计,但是这些孩子却揣着钞票,穿着名牌,吃着洋餐,用着高档的电子产品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其实都是家长长期无原则地迁就孩子,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满足孩子要求惹的祸。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父母要为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孩子们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父母应该随时满足自己的需要。家长需要思考的是,自己该用什么形式和方式爱孩子,满足孩子的哪些要求,满足到什么程度,不能心里没底。所以,给孩子制订一些规则,确立一些最起码的底线,是每一位家长首先要做的事情。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有一条家规,孩子年满13周岁才允许使用手机,最小的女儿一直在期待有自己的第一部手机。事实上,孩子由于年幼无知,很多时候是非不分,可是家长不能糊涂,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做人、做事的一些基本规矩和规则,告诉孩子你的底线。其次,执行规则应该始终如一,不可轻易更改和推翻,即使孩子哭闹也不能改变你的态度。朝令夕改,会让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探”你的底线,让你无底线可守,让你的威信在他的心中慢慢削弱直至消失。要敢于向孩子说“不”, 要敢于告诉孩子,有许多事情自己办不到,让孩子接受挫折,学会面对愿望无法实现时的遗憾。第三,所有家庭成员之间要加强沟通,本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原则达成共识,形成相对默契的前后一致的行为和态度,让孩子没有漏洞可钻。 学会引导,适应社会发展,促进孩子成长。 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成人世界的过度消费、攀比之风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孩子常常会无意识地将自己或者父母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祖辈、亲戚多给孩子一些压岁钱、零花钱,这是当下正常的社会现象,无视这一点,孩子就会认为你“小气”。 面对这些问题无需大惊小怪,关键看你如何引导孩子。 一味地、简单地拒绝孩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你拒绝孩子,孩子就会有情绪,孩子有情绪就需要要引导。引导和拒绝同样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否则都会走向极端。我们要尊重孩子、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细心观察孩子的举止行为,倾听孩子的自言自语,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善待孩子的每一个物件和他的伙伴,打开孩子的心扉,让孩子在不设防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我们要设定一些目标,鼓励和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热爱读书、喜欢思考、乐于交往、勇于负责等良好习惯。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精神精神激励,让孩子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在上述案例中,只要条件允许,家长多给孩子一些钱也未尝不可,关键在于正确引导孩子看待、管理和使用这些钱。要知道,没钱的孩子也会大手大脚,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这里,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谈论工作的辛劳,带孩子观看自己的工作现场,让孩子明白只有付出劳动才能得到酬劳。对于亲戚给钱这一点,则可以通过让孩子一起参与购买礼品或者封红包拜访亲戚、亲眼看见自己给亲戚的孩子回礼等过程,使孩子明白自己收到的钱越多,父母付出就越多,从而珍惜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其次,家长要身体力行,勤俭节约,不和他人攀比,逐步引导孩子养成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购买书籍、文具、玩具和食品,并且自己购物自己付账、主动记账的习惯,养成消费不浪费、有计划消费和量入为出的习惯。第三,可以通引导孩子将“这些钱”存入银行,或者购买一些风险小的理财产品,让孩子从小就体会到财富是可以增值的,有效提升孩子的财商,为将来走上社会更好地生活提前积淀必备的素质。 最后想说,生了孩子,做了父母,并不意味着你会做父母,意味着你一定能做称职的父母;爱孩子并不代表你会爱孩子,更不代表你会教育孩子。要知道,教育孩子是一种能力,年轻的父母要通过学习学会做父母,让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少走弯路。让我们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平等地对待孩子,做孩子的朋友,陪伴和引领孩子成长。相信只要有爱心和耐心,学会拒绝和引导,孩子一定会向着你期望的目标慢慢前行,健康成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