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倡导“低碳”教育 构建“低碳”校园安源区三小 苏飞摘 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 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低碳生活,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种态度, 而不是“行为艺术”,作为学校,我们更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教育”,注意节电、 节油、节气,而“低碳生活”,对于学生有些陌生,但与我们的生活又是那么息息相关, 那就让“低碳教育”走进我们校园,低碳教育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关键词低碳经济 环保意识 低碳教育 两型社会 绿色校园校园是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运行系统,学校作为传播文化知识、培养国家人才的机 构,具有引导人类文明、提升群众意识的职能。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一批朝气蓬勃的新生 力量,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也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因此,我们要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 和认知规律,通过组织开展以节能减排、文明创建等为重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 一步树立节能意识,增强环保责任,践行低碳生活,提高文明素养。一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优美的环境、和谐的自然也随之减少,“低碳经济” “低碳 生活”这些环保新名词也悄悄进入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 基础上的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模式,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以及新能源 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和废气的排放,减少 工业废水的污染,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 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 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 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 活细节,包括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倡导低碳,呵护地球。二低碳教育的重要性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具有能源 消费量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承载容量小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温室气体减排和保护资源环 境等巨大的压力。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再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政治决定发展以低能耗、低 污染、低排放的新能源为基础的低碳经济,而要实行低碳经济,就要从基础抓起,从学生开始, 做到人人参与,全面实行低碳教育。三.低碳经济与校园的密切关系“孩子是未来的领导者和主人,低碳教育更应从他们抓起。” BP公司中国企业社会责 任经理张磊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让祖国富强、民族振兴的重任。 低碳的发展必须从基础开始,而小学生是国家的基础。只有让他们认识到低碳的重要性,才 能真正做到推广低碳生活。从小植入“低碳”根,来日造就“低碳达人”。此外,孩子能 有效影响家庭,影响父母甚至祖父母两代人,进而影响周围更多的人参与环保。如果家 庭都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宣传和改善环境,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祖国的未来出一 份力,低碳经济将会成功一半。因此,在校园中推广低碳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四引导低碳教育,践行低碳生活(一).加强组织领导 科学规范管理领导重视是加强环保低碳教育,构建绿色和谐校园的前提和保证。环保低碳教育是一 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综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本着可持续发展 的思想,积极鼓励师生员工参与学校规划,共同制定校园环境和发展的各项措施,如:校 园绿化、能源节约、垃圾处理、污染控制、设备维护、创设“平等、和谐、宽容”的人文 环境等。同时,还让思品、自然、科学、美术等各学科教师加强环境教育的学习和指导, 使环保低碳教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二)建设绿色校园 优化育人环境环境熏陶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基础,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更是尤 为重要。我们以建设绿色校园、生态校园为目标,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校园建设过 程之中,力求学校与自然的和谐,与深厚文化底蕴相统一。首先表现为校园环境建设的生态化。学校合理地规划花坛绿地,种植花草树木,建成了绿色花园式学校。其次,从细微 处入手,随时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每个水龙头边上都贴上了宣传标语:“水是生 命之源,请节约用水”;电源开关处贴上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 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纸张正反两面都充分利用;学校中的 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提倡“无纸化办公”,加大电子化教学的力度,鼓励学校实施书本的 循环使用等举措。(三).加强低碳教育,提高环保意识1.让“低碳教育”融入课堂 利用班会课定低碳主题开展中队活动,如:你对“低碳”的理解;“低碳生活” 的意义;生活中哪些物质涉及到“碳”元素;怎样做才能实现“低碳生活”;说说你的节 能金点子。初闻“低碳”话题,多数同学一脸迷茫,满头雾水,都质疑地问:“老师,什 么是低碳啊?”只有个别同学说:“哦,我知道,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 同学们的反应我让他们注意关注报纸、网络上的低碳话题,查阅相关的低碳资料,加深对 低碳的理解。最后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查阅、整合,同学们对低碳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同 时也了解了节能减排对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校“低碳教育”要有序开展、持之以恒,渗透“低碳节能、绿色环保、文明礼 仪、安全创新、爱国爱集体、亲情孝敬、”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在课时的设置上把它 纳入班级课表,保证时间落实。执教老师课前必须制定好教学计划,撰写活动方案,做到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活动。努力做到三保证:专课专上;合理安排;过程保证,责任到 人。如:收集、发放并学习养成低碳生活好习惯、低碳生活 50 条准则等教育宣传 资料,参观低碳生活图片,围绕地球、家园等话题进行现场讨论,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平 时的吃穿住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与环保有关,从而使大家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美 丽的家园。 就“低碳生活”专题布置特色作业:如:环保作业:省电、节水、多步行要求学生都要制定个人或家庭“低碳生活”计划,在力所能及情况下省电、省水。健身作业:跳绳、踢毽、多跑步坚持每天半小时阳光运动,选择项目包括跳绳 200 个、踢毽 60 个及跑步等,并将父母带动起来,教父母跳集体舞、打羽毛球、乒乓球等,这样既能督促学生锻炼身体,同时 也增加了亲子互动。生活作业:做菜、做家务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家里学洗红领巾、扫地、学习整理自己房间,中高年级学生在家里 学洗衣袜、帮妈妈做家务,做生活的小主人。(二). 开展特色活动,让“低碳教育”焕发活力 学校突出“体验低碳生活,争做文明师生”这一主题,以节能减排、文明创建为重点, 科学、合理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发挥家庭、社区作用,不断丰富 活动载体和形式,凸现学生自觉参与、自主教育、自我提高的活动特色 ,使孩子们用自己 真挚的热情传播着环保的理念,用自己切实的行动开展着“低碳生活”。如:在全体师生中倡导:少开一次车、少买一件衣服、少烧一次煤球炉、少用一次洗 衣机、少开一会电脑、少看一会电视、多一次课堂“低碳生活”渗透教育等“六少一多” 活动,增强教师身体力行、低碳教育从细节做起的意识。在学生中开展:不用一个塑料袋、不用一次性筷子、不浪费一粒粮食、不浪费一滴水、 不浪费一度电、不乱扔一片废纸,多开展一次“低碳生活实践”、多一次花木领养活动、 多一些绿色班级创建等“六不三多”教育活动,同时开展“环保小卫士”、“节能标兵” 评比活动,以点带面,引导学生“低碳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在家庭中开展:“小手牵大手”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等“四节约” 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家庭能源使用方式对节能减排的意义和作用,关注生活中的节约方 式,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让低碳理念从校园延伸家庭,辐射社会,真正让环保 成为时尚,让绿色走进家庭,让低碳融入生活。(三).固内化认识,促长效行动在同学们对“低碳生活”有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为使他们能以认识指导行动,能够将认识内化成一种习惯的行动,老师继续指导同学们做了以下两方面的事情:第一.每个人设计一句有关低碳生活行为的日常招呼用语,相互碰面就用自己的招呼 用语,代替习惯性的“吃饭了吗” 、“作业做完了吗”等,这样有利于相互提醒,便于 自己时时、日日不忘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如“今天你随手关灯了吗” 、“你跳绳锻炼 身体了吗” 、“今天自带专用杯了吗” 、“今天我跑步上学的,感觉身体很舒服啊 ” 、 “今天我没有吃零食”等。这些字里行间看不见“低碳”踪影,但却处处在践行着低碳生 活。第二.开展“我的低碳生活”创意征文活动,还将自己的低碳生活小事上传到 QQ 空间, 并提倡同学们将自己 QQ 签名更新为有关低碳生活的话题,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 参与低碳生活。第三.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废旧物品利用设计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寓教于 乐,加深了解,培养青少年的低碳理念。第四.在红领巾广播站增设“低碳生活小当家”栏目,就低碳热门话题进行专题宣传, 同时大力宣传大家在实践中的节能金点子,增添大家的创意生活意识。通过活动开展,老师和学生们以前的许多陋习不见了,校园内水龙头不再滴滴答答漏 水了;教室里开灯无人、白日灯的现象没有了;废纸、饮料瓶也主动放进了收纳袋里,充 分做到废物利用、以物换物;用过的中性笔丢笔套的人少了,换笔芯的人多了;办公室里 饮水机、电脑不用时都及时关闭了;每天谈论散步、跳舞健身的人也多了,校园出现了一 派新面貌。(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密切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切实做好典型宣传报道工作。加强与少工委、共青团、社 区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积极争取家长、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 区“三位一体”育人网络。总之,低碳理念的树立、低碳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通过以上一系列教育 活动,我也相信我们一定能带动同学们从“初识低碳”到“再识低碳”,从“表层认识” 到“深入理解”,从“纸上文字”到“实际行动”的渐学渐深,脑海中一定能够深深的烙 下“低碳生活”的印记,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起做低碳生活的气候公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