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德育状况及其对策教科院08教育学班 黄燕琼 0804010126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中小学生的德育状况总体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当前我国的德育状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努力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祖国建设栋梁之才。关键词:中小学生 德育状况 对策时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无论处在哪个时代,德育毋庸置疑都是十分重要的。著名的教育家柏拉图曾经说过:“人若是接受了正确的教育,受幸运的资质的恩惠,就会成为至高无上的上帝的动物,倘若未接受充分的教育,未能完美地成长起来,就会成为地球上最残暴的动物。”德育如此重要,中国中小学的德育状况如何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德育观念、德育方法、德育教材、德育内容、德育评估标准等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原有的德育政治化倾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德育的规律受到了尊重和重视,相关的研究与实验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展开,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处在改革与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和教育界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是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好的一面。总的来说,我国当前中小学的德育状况总体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不足也是明显存在的。1.学校自身的不良影响。学校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推荐精选学校教育管理“专制”,歧视学生,按分数高低给学生排名分等 ,按家境好坏给学生分类分等的现象十分严重;班级集体教育中更存在“以家长父母自居 ,缺乏民主平等”的管教模式 ,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教育中最匮乏的还是“相互的尊重平等、社会责任感、爱心与感恩”等精神元素。学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期这样无形的教育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2.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在中国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一部分学校或者教师由于受到社会期望或者功利心的驱使,把绝大部分的关注度投向学生的分数,至于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一些学校和教师或许就不那么关注了。一些学校和教师不太关注学生的德育状况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道德状况是不可以量化评估的。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体现的,所以社会也不好评价某所学校的德育状况怎么样。还有家长方面的原因,很多的家长非常的关注孩子的分数,只要孩子的分数高了,就似乎学校的教育成功了。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造成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3.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思想了解估计不足。当代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宽度,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变化万千,五花八门。除了学校、课本知识外,各种媒体、互联网站,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等等都可以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现在的学生的思想发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变化。推荐精选国外一些学者曾经作过统计调查,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外界对学生主要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同学和媒体;而从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影响顺序则逐渐转变为:同学、媒体、社会、学校、家庭。当前的教育工作者还是过多地强调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作用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其教育成效是不大的。对教育对象了解不够,我们的教育效果、质量可想而知。教育是活的不能太死,我们的教育对象他们在想些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我们教育工作者若不能够及时地了解,那我们的教育就是毫无意义的。4.德育的方法不恰当。我们的育人方法过于简单陈旧,缺乏新意,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作用。一些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只是空洞的说教,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这样就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一些教师在教育上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他们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中小学生,德育被过多地以成人的观念、成人的标准来进行,使德育要求不切实际,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他们自己的成长需求,非常得空洞。在具体的德育方法上也只是对一些行为规范的简单学习然后去操作,或者就是集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道德规范的内容要求学生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也有操作教学的,但只是仅仅限于要学生做什么、怎么做都是一些规定好的内容而且很呆板。这样的德育只能是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进而排斥,实际的效果非常有限。推荐精选家庭也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也对学生的德育有着重大的影响。现代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早已不仅仅局限在父母要教育好孩子这一单一层面,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发展模式,遗憾的是当下的家庭教育仍旧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目标上重智轻德,观念上守旧偏激,方法上重保护轻自立,手段上重物质轻精神。5.德育与实际生活脱节。当我们的学校发现学生存在道德方面的缺陷时,就进行一些补救措施,比如开展一些考试或者是竞赛。这样的教育排斥了生活的偶然性、掩盖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压抑了学生的需要。这样的教育不是为了学生真正的道德素养的提高,它只不过是为了适应社会舆论的需要。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和品德行为等的“道德教育”必须还原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而不是像现行的模式这样把道德教育过程当作是为了生活而做准备的过程。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时期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不仅可塑性大,而且有几个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阶段,包括心理反抗期和青春期等,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养。我觉得我们必须针对当前我国的德育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1.一些学校要转变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一个学校的理念、思想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推荐精选学校应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进步,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学会相处。如果学校有这样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就不会出现学校不重视德育课程的开展,就不会仅以学生的分数去衡量学生的价值等现象。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注入“相互的尊重平等、社会责任感、爱心与感恩”等精神元素,充分发挥学校对学生的“润物细无声”影响。2.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接受着中外文化观念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正在发生着变化。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作为学生时代的思想来推测当代学生的思想。教师应该和学生做朋友,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才能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切实有效的道德教育。3.转变德育方法,分阶段确定德育目标和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教师灌输式的说教的方式。学校的德育方法应该具体、切实可行,德育内容也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不能是空洞的说教。陈鹤琴先生指出:各种高尚的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活动中学,通过游戏活动使得美德的形成是最切实的。用高尔基的话说就是理解的开始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寓德育于活动之中,以活动为载体,并使活动形式科学化、系统化。各种“主题活动”往往会给学生各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学生情绪愉快,兴趣极高,乐在其中。推荐精选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让学生以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来认识周围的人和事,在活动中表现出坚韧的意志、良好的道德品德、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学生长大以后才会挺起胸膛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德育目标和内容上,教师应该分阶段进行。教师应该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不同阶段的德育目标,如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开学初一般以养成教育和文明习惯教育为主;学期中以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教育为主;学期末以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为主另外根据不同的月份结合不同的节日,德育的主题也应有所不同,如:三月份的尊敬长辈教育;四月份的革命传统教育;五月份的劳动教育;六月份的环境教育;七月份的爱党教育;九月份的尊师教育;十月的爱国教育等,做到重点突出,主题突出。分层实施德育还应包括对不同的学生应实施不同的教育,即因材施教。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思想。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尽可能地了解更多的同学,特别是那些特殊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他们应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4学校教育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让道德教育根植于现实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展开辩论,如看电视对于学习是利大还是弊大?给好朋友送礼是轻些还是重些?学生上网是有利还是有弊?假期的主要任务是玩吗?等推荐精选。再如为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组织学生对家乡的生活变化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通过鲜活的数据,感受家乡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中小学的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勇于面对挑战,努力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祖国建设栋梁之才。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