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望岳赏析及答案【篇一:诗词赏析训练题望岳】一、赏析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答案:远、近 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 _ 景,用_ 描写,表达了_ 。答案: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3、造化句写泰山的 _, 是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 _, 是_写。答案:秀美、虚;高大、实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首联是 ,颔联是 ,颈联是,尾联是。答案:远望、近望、细望、俯视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 _, 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 _ 。答案: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7、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答案: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答案:从山的北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9、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感情。答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10、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11、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诗词赏析训练题春望二、赏析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 的强烈思念。答案:抵万金 妻子儿女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答案: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应使人赏心悦目,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伤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3、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答案: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4、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答案: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uot; 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答案: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7、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望的内容是: _ ,_ ;望中所想的句子是: _ , 。答案: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8、春望一诗的主题是 _ ;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 。答案:伤感国事,怀念家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9、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10、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 a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三)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_ ,_ 。2文章的写作背景是 “_之乱 ”,这是指 _ 和_ 两人发动的叛乱。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 _ 和_ 。4翻译句子。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5“老妪 ”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6有人说唐军镇压 “安史之乱 ”是正义的,老翁逃走是不爱国的表现。你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理由。7、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 “致词 ”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2安史 安禄山 史思明 3新安吏潼关吏4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隐约听到(有人)低声地哭。5老妇被抓走了,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的诗句可以为证。6应从人民遭受苦难之深重的角度,体谅老翁的行为。7. 略【篇二:古诗文赏析带答案】杜甫的望岳,按要求答题。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_ 而_ ,时间是从 _ 至_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远、近 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 _ 景,用_ 描写,表达了_ 。(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 3、造化句写泰山的 _, 是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 _, 是_写。(秀美、虚;高大、实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首联是 _ ,颔联是 _ ,颈联是 _ ,尾联是_ 。(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 _, 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 _ 。(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7、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二、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1、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产生共鸣。2、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种说法虽然不同,但其内涵却能相通,一是触景生情,另一则是移情于物,可见诗内涵之丰富。3、春望一诗的主题是 _ ;答案:感时伤事,念家悲亲。4、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 “家书抵万金 ”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感情不断得到深化。6、请展开想像,描述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三、阅读杜甫的石壕吏,按要求答题 1、石壕吏是一首 _ 诗(体裁),以 _ 为顺序。中心人物是_ ,事件是 _ 。2、三吏三别分别是 _ 。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正确译文是: _4、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5.、总领全文的句子是什么?6、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参考答案1叙事 时间先后 老妇差役捉人,老妇应役 2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 别垂老别 3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4“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5、有吏夜捉人 6 略四、阅读杜甫的使至塞上,按要求答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 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与敌军作战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 “出”、 “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 “直”、 “圆 ”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 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 “长 ”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