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仙女湖区河下小学 刘云出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学生终身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阅读成为孩子们最爱慕的事,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正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但是目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有些担忧:教师们在上学时过于程式化,觉得阅读教学就是把一篇课文的重要内容,中心思想归纳了,学会分段,会归纳段意就行了,课堂太注重刻板的训练,把原本趣味盎然的文本内容上得枯燥无味;随着新课改善程的推动,我们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 学习没有领悟到位,过度地追求标新立异,使得阅读教学华而不实,丧失了本味。归纳起来,重要存在如下问题: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重运用,轻效果”。 目前的课堂多媒体盛行,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教师的魅力。随着市教育局“五个一工程”的推动,课堂上多媒体的应用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限度。所有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都借助异彩纷呈的课件将学生带入“有声有色”的境界。其实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作用究竟有多大?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解说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比比皆是。课堂上教师使用多媒体这种手段,仿佛仅仅是为了一种形式,而主线不用去考虑它究竟能产生如何的效果。二、小组合伙学习“重形式,轻文本”。 语文课程原则倡导自主、合伙、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就浮现某些极端,一上课就合伙,一学习就探究,。这种教学行为只是僵化理解合伙学习,片面追求形式。如一位教师在上四季一学时,让学生根据喜好按四季分为四个小组。成果大多数学生坐到春季、冬季的小组里,而夏季、秋季的两小组寥寥无几。学生小组报告学习成果一般都由优生包揽,其她成员形同虚设。合伙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与否采用、与否有效要从合伙学习的目的、时机、机制、指引等诸多因素全盘考虑。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伙学习的形式,对于一种没有合伙价值的问题,合伙只会使学生厌烦。我想,就语文课堂的“小组活动”而言,目的应在于更能营造读书氛围,更能激发读书情绪,更能交流读书感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如果只在乎学生前后左右搀和的热闹,“小组活动”就失去了意义。三、阅读分析“重工具,轻人文”。出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教师指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随着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入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种民族结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两者是一种统一体的两个侧面,两者互相依存,不可机械割裂。只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用解剖刀对文章肢解,留在学生脑海的只能是鸡零狗碎的符号。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把学生的思维捆绑住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为机器人,把学生的个性、灵气都给打掉了。”如有位教师在上装满昆虫的口袋这一学时,抛出一种又一种问题:“这位歌唱家是谁?它长的什么样?法布尔是怎么观测的?”学生只能机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主线没有时间自己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进而结识到这正是她后来学有所成的因素。四、阅读素材“重课内,轻课外”。 在大多数教师心中,教语文其实就是教课本,上课其实就是把教学参照资料中的答案通过课堂,通过训练一步步地有序地固化在学生思想中。叶圣陶先生早就语重心长地说:“教材其实也就是个例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拐杖。”可是我们的教师却把“例子”当成了语文教学的通天的法宝。孩子是喜欢读书的,只是农村的学生条件有限,没有丰富的课外阅读书籍。于是不少的语文教师就让孩子读课本,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甚至达到背得一字不漏,。而对于课外知识点,只是刻板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水浒传中林冲的绰号是什么?”“跳水一课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她的代表作是什么?”这些知识孩子是需要的,可是它的获得不是靠教师“喂”的,而是通过自己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淀的,这些知识也许会在某次考试中给孩子试卷增长一两分,但是为了考试“昙花一现”,却把孩子套在功利记忆的怪圈里,耗费了她们珍贵的阅读时间,是不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五、课堂教学“重分析,轻朗读”。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一方面应当在朗读上。她说,把课文读得对的、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布满生机、布满灵性、布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可是我们在某些公开课上,常常看到有些教师带领学生层层剖析课文,对文中的段落、句子,甚至词语都精讲入微,不敢有一丝疏忽,而成果往往是学生连朗读课文的时间也被挤掉了。六、课堂提问“重尖子,轻群体”。这句话也许有些过度,但细细回忆我们的语文课堂,绝大部分都是几种尖子生在“唱戏”。文本作为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在我们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位置。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下面是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一种片断: 师: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珍珍很孝敬妈妈。 师:从哪些地方感到珍珍很孝敬妈妈,关怀妈妈呢?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 生:她不去春游了。 师:她为什么不去春游了?她想干什么?此时窗外的月亮会怎么想呢?明天下雨意味着什么呢?你能理解月亮的心愿吗?这不像是一年级的课,像中高年级的课文分析。孩子刚刚认了十几种生字,读一遍就要谈出自己感受,多难为孩子啊!教师说:“可学生能说得出来。”是的,有个别学生说得出来,大多数的学生呢?她们能把课文读通就不错了,过高的规定只会令她们望而却步。不要用那无谓的分析磨灭学生爱读书的天性了。七、教学过程“重繁轻简”。课堂教学没有做到“三实”即“真实、朴实、夯实”审视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由于某些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并没有吃透,于是,在课堂上就浮现了诸多“化简为繁”的“风景”,如有的教师在教第六册燕子时,一方面就让学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捉虫的本领;接着交流候鸟的有关知识,简介有关候鸟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画燕子,唱燕子歌,跳燕子舞等等。一节课可谓是高度地“综合”了,但是,语文学习却未着边际。由于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没有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新课程倡导学科整合,并非是在语文课上充斥非语文活动。“整合”,即将有关学科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形式,融入语文教学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活动、游戏、画画、表演是借种种形式活跃、辅助、增进语文学习。 其实我们语文教育所要追求的目的是要把复杂的课文教简朴了,把深奥的道理教浅显了。要把语文课上得清爽简洁,干净利落,这是一种境界。想起了月光曲,这是一篇老式课文,是比较容易教得“复杂”的课文,而有一位教师却解决得格外“简洁”: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月光曲,继而阅读课文将音乐形象转化为文字,再看图画。然后讨论三个问题: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在旋律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盲姑娘兄妹为什么陶醉在乐曲中?把音乐、文字、图画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讨论,对课文内容便有了深切的感悟和体验。你看,一首乐曲、一幅画,三个问题,多么简洁,多么清晰,孩子们从沉着容而不是手忙脚乱地读懂了课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上述问题值得我们每一种语文教师反思。实行新课程,需要我们将课标的新理念转变为我们的自觉行为,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实践、反思、再实践”。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对的把握文本的价值,坦然地面对学生,给她们以对的的感染和熏陶,平等与学生交流。如此,我们才干与新课程共成长。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