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汽车中央通道行业分析一、 汽车零部件行业壁垒底层汽车零部件市场由于技术、规模要求不高,进入门槛较低,导致中小企业较多,竞争较为激烈。但要成为头部供应商或零部件制造业的中高端企业,企业自身需要形成一定的行业壁垒。(一)汽车零部件行业长期稳定的客户合作关系在金字塔型的结构中,汽车零部件上下游相互依赖,紧密配合。随着汽车产业采购全球化、分工精细化,非核心业务随之传递给其他下级厂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整车厂商在外包部分零部件的过程中会对相应供应商诸如产品的良品率、规模、安全性能等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这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出于节约信息搜寻成本的考虑,整车厂商倾向于优先挑选合作时间长、信誉度高的优质供应商,这就要求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厂商达成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双方一旦确立合作关系,整车厂商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为其提供配套零部件的供应商。同时,随着合作关系的加深,零部件供应商逐渐积累业内口碑,更容易获得新的优质客户以扩大展业规模。(二)汽车零部件行业专业的技术开发水平基于全球大生产的背景,协同设计与协同开发共同进行的模式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承包整车厂商零部件生产的同时,也承担了部分零部件的开发设计工作。目前全球消费者消费模式转型升级,对汽车外观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新款车型的开发周期为1-3年,其中产品工程、制造工程的开发仅1年。整车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配合整车开发的计划和框架按时完成零部件的开发设计,强调时效性。拥有开发设计能力的零部件厂商,根据客户提供的图纸、产品质量要求和成本要求,自主设计出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零部件生产工艺流程,并且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艺改进技术,可以额外降低生产成本。除此以外,部分安全件涉及质量测试,其质量的好坏对汽车整体安全性影响重大,从而导致零部件模具的制作、注塑等环节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一般刚进入零部件行业的厂商由于制造技术不成熟,研发经验缺乏,难以达到整车厂商的要求。(三)汽车零部件行业严格的资格认证标准汽车整车制造业企业在选择零部件供应商时需要遵循一套严格复杂的认证过程,供应商除了要具备在行业内领先的技术、产品、服务以及稳定生产能力以外,还需要经过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只有通过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才能进入整车配套体系。之后,整车厂商会按照各自建立的供应商筛选标准,对零部件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并打分,通过的供应商才有资格参与新产品的试制。在小批量生产后,零部件产品需要进入整车企业的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和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检测。只有通过所有检测程序才能和整车厂商或一级供应商达成批量供货的长期合作协议。整个过程一般需要持续1年以上较长的时间,因此新入行的小型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质量控制能力,难以进入整车厂商的核心供应商名单。(四)汽车零部件行业充足的资金和生产规模整车厂商在筛选零部件供应商过程中对供应商产能规模有严格的要求,必须选择有满足大规模生产能力的零部件制造商与其适配。由于本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设备投入要求较高,对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有严格要求,只有达到足够的生产规模,才能保证供货的稳定性和及时性。为了满足供货的稳定性和及时性,规模化生产需要企业拥有足够规模的土地、厂房,生产设备、人力等资源,这需要足够的资金实力作为支撑。资金实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零部件供应商为了满足规模生产,需维持必要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以及固定资产;其二,由于全球汽车工业行业集中度较高,国内外整车厂商由于其规模和体量具备更强的议价能力和主导权,其信用期限相对较长,零部件供应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将因为不能承受资金压力而难以为继。(五)汽车零部件行业精细的管理模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汽车厂商为迎合丰富多样的消费需求往往会对其零部件进行更新换代,并针对重点车型实时变更生产情况,在此过程中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精细化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新产品开发管理、原材料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存货管理、销售管理以及资金链管理。为了保持供应链的稳定以及产品质量合格,企业需要一批精通汽车零部件业务,具备科学管理素质的专业团队来设计适合企业的定制化管理模式。这样既保证原材料供货的连续性,又保证原材料以及存货能精简的放置在仓库之中,节约仓储成本。成本控制一般可以通过提升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强化生产管理模式、培训熟练规范生产人员等途径达到。但此类管理模式需要企业在长期生产过程中逐渐摸索形成,新入行的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制定出适合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壁垒。二、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整车制造业的上游,对整个汽车行业起着支撑作用。同样整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在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转型升级。汽车工业发展初期,汽车零部件主要由汽车整车制造商自己生产。在生产专业化的背景下,传统整车厂商由一体化的生产模式逐渐转变为精简细化、共同开发的多层次生产模式,以零部件供应体系来说,行业内形成了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二级零部件供应商、三级零部件供应商等多层次的金字塔结构。随着层级上升,供应商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在零部件生产企业集团化的过程中,整车厂商和大型零部件供应商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少数零部件企业供给大部分市场,并将生产份额分配给下一级零部件制造商的现状。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技术水平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自我摸索、吸收引进和自主研发阶段。在自我摸索阶段,汽车零部件厂商由于缺乏合格的生产技术和规模,生产出的零部件种类较为单一且难以达到整车厂商质量要求。在吸收引进阶段,随着外资零部件厂商进入中国,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开始与外资厂商合作,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不仅技术有所上升,规模也大幅扩张。在自我摸索阶段,零部件龙头企业着手将重点放在产品技术开发上,逐渐形成自身的产品技术。伴随着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产能不断扩大,汽车零部件行业也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根据datayes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营业收入从2007年的60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6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81%。尽管近年受整车市场影响,汽车零部件行业增长势头有所减缓,但通过不断转型升级,长期来看汽车零部件行业前景向好,存在多种扩容空间。通过诸如购买知识产权、渗透外资、改进生产工艺等途径,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汽车内饰制造业作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需求增长导致规模不断扩张。根据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内饰行业市场规模接近3,200亿元,同比增长36%。当前全球汽车内饰产业依旧由美国、德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制造强国主导,全球OEM市场前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绝大多数为日本、北美和欧洲企业。在采购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汽车制造活动正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汽车内饰制造业具备人力成本优势和市场需求量优势,随着外资汽车产业链向亚洲转移,势必会为国内汽车内饰产业带来更多新的需求。三、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一)国家政策支持汽车零部件发展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作为汽车制造业下属的子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范行业发展、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二)汽车零部件形成六大产业集群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已形成六大汽车产业集聚区,分别在长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京津冀集群、中三角集群、成渝西部集群、东北集群。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常围绕整车厂商而建,形成六大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以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为核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四川省为核心的成渝西部产业集群,以广东为核心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为核心的东北产业集群,以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为核心的的中三角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为核心的京津冀产业集群。(三)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不断扩大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速度整体高于我国整车行业。随着我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国内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几乎覆盖了绝大多数汽车零部件领域。随着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至202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值占汽车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0%以上。受产业政策调整及等因素的影响,2014-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8年以来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发展平台期,整体产销规模较2017年有所下滑,202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收入规模为40,668亿元,同比增长12%。(四)汽车零部件注册量增加从近十年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注册量呈逐年上涨趋势。2020年是企业注册的高峰期,年注册量为99万家,同比增长了527%。2021年前10月,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共新注册129万家,同比增长767%。(五)汽车零部件优秀企业大量涌现2022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国汽车零部件上榜企业数量逐渐提升,从2012年仅有1家企业上榜,到2022年共有11家企业上榜。跻身世界百强的中国企业主要凭借传统细分领域(如商用车市场)优势、前沿领域开拓(如新能源)等,营收增速高于外资企业。四、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一)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逐渐呈现集团化趋势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产业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联合编著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在2018年就有超过10万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有13万家,产品基本覆盖汽车产业链近1,500种部品。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作为汽车产销大国,我国的汽车产业也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逐渐呈现集团化趋势,少数龙头企业凭借自身竞争优势垄断部分零部件的生产,并提供给多家整车企业。(二)模块化供货给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模块化供货是指零部件供应商不以单一的零件,而是以整个系统模块的方式向主机厂供货的模式,涉及模块化产品设计、模块化生产和模块化采购。在模块化供货模式下,主机厂可以充分利用零部件企业创新、开发和试验优势,把大部分设计任务向零部件企业转移,从而优化整车生产过程,降低整车制造成本,并通过缩短整车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加速新车型的迭代。汽车零部件企业则在模块化供货模式下承担起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工作,更早、更深入地介入到整车的设计、研发、生产过程中,在设计初期就对新车型的开发提供专业化建议,积极配合主机厂进行配套开发。在这个过程中,主机厂在产品、技术上越来越依赖于零部件企业,零部件企业则在开发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掌握产品设计、生产的核心技术,并在汽车产业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三)汽车零部件采购国产化随着汽车制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消费市场逐渐饱和,为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开拓新兴市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始加速向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给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增长空间。虽然与来自传统汽车工业强国相比,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设计、研发和生产能力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内资零部件企业设计、研发、生产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得到众多主机厂的认可。同时,合资厂商为了迎合我国消费者的需求,降低采购成本,更多地选择研发能力、工艺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的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从而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替代原有高成本的外资零部件企业的机会。(四)汽车零部件产业向节能减排、新能源化方向发展在全球节能环保趋势下,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行业逐渐呈现出节能减排和新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