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城镇体系规划平时作业2-001答案参考1. 目前世界上的区域规划基本存在着三种类型( )。A、自上而下强制型B、自下而上放任型C、控制与引导双轨型D、城镇结合型参考答案:ABC2. 概念规划作为一种战略性的长期规划,它的兴起与区域规划在全球范围的复兴有着密切的关系。(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 城市分区规划应确定( )A.市、区级公共中心的位置与规模B.分区内公共中心的位置与规模C.分区内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规模D.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规模参考答案:D4. 分区管治与协调涉及多个方面:包括( ),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协调,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统一、协调的基础设施网络的建立,环境保护与环境整治,文化旅游的协调发展,协调管理制度建立等。A、区域B、空间C、整合D、协调参考答案:ABC5. 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期,我国区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规划的总体框架构思从长远来看是( )相结合,区域经济增长级、重点发展城镇、促进发展城镇和一般发展城镇相结合。A.“点圈区(带)线”B.“圈点区(带)线”C.“点区(带)圈线”D.“圈区(带)点线”参考答案:A6. 根据我国目前的条件,大中城市住宅一般以( )层为主。A.13B.36C.56D.59参考答案:C7. ( )即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A.建筑控制高度B.建筑红线后退距离C.建筑密度D.用地面积参考答案:A8. 城市有哪些主要特征( )A.以商业活动为主的居民点B.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居民点C.非农业生产聚集的居民点D.公共活动聚集的居民点参考答案:BC9. 区域经济政策指政府( )的旨在协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法令、条例和措施。A、管理B、制定C、实施参考答案:BC10. 平衡开发战略的基本观点是:区域开发要推动所有产业部门( );保持各个地区之间发展的平衡,由此来实现区域经济全面、持续增长。A、同时开发B、同时发展C、齐头并进参考答案:BC11. 活动关联性: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性导致了城镇之间存在着( )上的互补性,而且,一个城镇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其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其它相关城镇经济发展的影响就越大。A、发展要素B、发展成果C、发展空间参考答案:AB12. 我国大中城市居住用地的组织一般有( )等级用地。A.居住小区B.居住区C.商业网点D.街坊E.组团参考答案:ABDE13. 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首要目标,应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任何小城镇试点都必须做到( ),缓和农村“( )”这一基本国情矛盾对农业发展的制约。A、有效地吸纳农业剩余人口B、人地关系高度紧张C、改善提高土地利用率参考答案:AB14.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高级形式。(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5. 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化方案的主要内容:1、城市定位及发展目标;2、城市规模;3、城市发展方向;4、城市结构;5、都会区建设政策;6、城市生态建设;7、城市交通建设。(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6. 城镇体系规划应对生产要素的( )发挥引导作用。A、投入B、产出C、流动D、集聚参考答案:CD17. 城镇体系中所研究的区域属性是:( )活动关联性、系统整体性。A、相对独立性B、空间差异性C、保护环境的前瞻性参考答案:AB18.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是:1、( );2、制订区域城镇发展战略;3、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4、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向与规模;5、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7、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8、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A、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B、评价城镇建设发展规模参考答案:A19. 概念规划的主要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1、( );2、强调多目标,多方案比较;3、强调规划弹性,操作灵活。A、环境优化B、强调战略性C、内容简化D、重点突出参考答案:BCD20. 都市圈并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上的( ),而且是一种具有具体职能的社会实体。A、地域构造B、区域实力C、环境条件参考答案:A21. 强制性:主要体现在对( )提出明确的管治与协调要求。A、影响区域的环境因素B、基础设施条件C、违规行为参考答案:AB22. 服务业输出阶段。在这个阶段,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服务业的输出。( )性服务的输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继续增长的行业。A、资本B、技术C、专业D、区域规模参考答案:ABC23.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 )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A、创收行业B、主导产业C、创新行业参考答案:BC24. 区域空间管治与协调:按照空间开发的条件,制定有别于其它区域,但在该区域值得共同遵循的建设原则和相关政策措施。(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5. 城乡一体化有两个基本特征:是经济上( ),而城乡间发达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网络是对这一切的基础支撑。A、整体协调B、空间上整体协调C、经济上互补参考答案:AB26. 分区管治与协调:是新时期城镇体系规划的尝试。(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7. (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A.国土规划B.土地规划C.农业区划D.区域规划参考答案:D28. 城市发展要走集约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1、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2、开展( )土地;3、培育和规范地产市场;4、进行制度创新;5、城市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相结合。A、土地整理B、盘活存量C、打击囤地卖地参考答案:AB29.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顺应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0. 为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建筑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居住小区级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A.8001000公尺B.400500公尺C.150200公尺D.100公尺以内参考答案:B31. 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进程表现在( )。A.城市的推力B.农村的衰败C.城市的兴起D.城市的引力参考答案:AD32.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主体内容是:1、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2、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产的流转机制;3、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产收益及投入机制。(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3. 有关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平衡,区域引水工程及城镇供水方针、区域性污水治理方案及城镇污水治理方案应与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4. 根据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趋势,针对所谓后工业社会而提出来的发展战略模式是( )。A.信息化发展战略B.出口替代发展战略C.初级产品出口战略D.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参考答案:A35. 城市性质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所决定的,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 )所体现。A.构成特点B.主导因素C.主要职能D.基础职能参考答案:C36. 管治与协调的行政措施:1、规划制定;2、项目管理;3、环境管理;4、规划管理。(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7. 随着区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加速,区域性宏观调控日渐体现出了其无法替代的巨大价值。(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8. 就住宅建筑本身而言,(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最经济的。A.4B.5C.6D.7参考答案:C39. 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在这个阶段,农业生产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区际规模逐步扩大。(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0. 大都市圈:以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核心都市圈”,常简称为“大都市圈”。(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1. 下列选项不是居住区绿地功能的是( )。A.改善小气候B.净化空气C.美化居住环境D.陶冶情操参考答案:D42. 城市化含义不包括以下哪种学科内容( )A.城市学B.地理学C.生态学D.经济学参考答案:AC43. 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管理办法适用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跨( )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A、市B、县C、城镇参考答案:AB44. 城乡一体化是近年来学术界与规划部门针对城乡区域发展的最新情况而提出的( )。A、新概念B、新问题C、新格局参考答案:AB45. 传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是制定城镇发展战略和规划城镇地域空间结构、职能组合结构与规模等级结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6. 梯度开发模式是根据技术的梯度转移理论提出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7. ( )又称为区域增长过程的累积性模型。A.输出基地模型B.卡尔多-狄克逊-瑟尔沃尔模型C.新古典增长模型D.新剑桥增长模型参考答案:B48. 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编制:必须突出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在将城乡作为统一体进行综合的社会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 )作出具体的布局安排。A、发展的空间B、生态环境C、区域范围参考答案:AB49. 我国除大城市设有快速道外,大多数城市划分城市道路采用的规划指标是( )。A.交通性道路B.生活性道路C.主干道D.次干道E.支路参考答案:CDE50. 交通发展目标:1、高标准、高起点建设( )及枢纽。2、建立双快交通体系(“双快”交通体系是:建立基于高交通发展目标:1、高标准、高起点建设( )及枢纽。2、建立双快交通体系(“双快”交通体系是:建立基于高快速道路交通系统及快速轨道线服务系统的“双快”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对城市空间拓展、区域及枢纽间联系、提高客货运输效率的重要支持。并通过缩短时空距离,加强广州与用边地区的联系,强化中心城市的影响与地位)。3、确立公交优先原则。4、强调新技术的运用。5、维护并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设施与公共设施。6、重视并改善行人步行系统与步行环境。A、空港B、海港C、铁路D、公路参考答案:ABC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