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含氰废液的危害之吉白夕凡创作开展氰化物项目分析需配制氰化物尺度贮备液、中间液和使用 液。用剩的氰化物使用液和含氰废液都是剧毒。 氰化物能抑制细胞呼吸,造成组织的呼吸障碍,使呼吸及血管中 枢缺氧受损。吸入、口服或经皮肤接触均能引起中毒,所以若不 进行妥善处理,将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毒害生物、危害人类。 氰化物即使侵入人体很少量,中毒也很严重。急性中毒时,轻者 又黏膜刺激症状,唇舌麻木、头痛、眩晕、下肢无力、胸部压迫 感、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上升、气喘、瞳孔散大。重者则呼 吸不规则,昏迷,强直性痉挛,大小便失禁,全身反射消失,皮 肤黏膜出现鲜红色,血压下降,可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急 性中毒如急救幸免于死亡,还可能发生许多神经系统后遗症。 含氰废水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工业废水,长期大量排放低浓度含 氰污水,也可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污染,而严重威胁供水水源。氰 化物是剧毒物质,特别是当处于酸性PH值范围内时,它酿成剧毒 的氢氰酸。含氰废水必须先经处理,才可排入下水道或溪河中。 由于氰化物有剧毒,处理后指标必须绝对达标,若排入水体将造 成严重污染,而且氰络合物影响废水的进一步处理,因此首先要 去除废水中的氰化物,处理后水质测定达标后才干进行下一步处 理。含氰废水处理方法 含氰废水处理原则:主要是根据废水的来源、性质、水量、氰化 物存在形式和氰化物的含量来决定。按处理的原理可分为:化学 法、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生化法。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根据是 否回收废水中的氰来划分,即:回收氰化物的方法和破坏氰化物的 方法。回收氰化物法 沉淀净化法 沉淀净化法是加拿大 Helmo 金矿研制开发的一种独特除氰方法, 其原理是在pH = 67的条件下,将预先混合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溶液加入氰化废液,使氰化物作为氰化亚铜沉淀除去,废液中的 Cu、Ni、Zn 也都随 Fe(OH)3 共同沉淀,而被除去。最后再加入少 量的H2O2进一步脱氰。破坏氰化物法氯氧化法 氯氧化法是化学氧化法的一种,它是利用活性氯氧化氰化物,使 其分解为低毒物或无毒物的方法。罕见的含氯药剂有氯气、液 氯、漂白粉、次氯酸钙、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等。它们在水溶液 中都生成ClO-,然后进行氧化作用。一般氯氧化法在碱性条件下 进行,故又称碱性氯化法,该方法工艺比较成熟,应用也最普 遍。碱性氯化法适用于水量和浓度均可变的含氰废水处理。具体 操纵为:在PH210的碱性介质中加入不低于废液中氰化物含量 10 倍的漂白粉,经搅拌、缓和均匀后放置 24 小时,使反应完 全,氰化物经漂白粉氧化后分解为 CO 和 N ,达到无毒、无害排 22放。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控制pH210,以免生成剧毒氯化氰。相关反应原理如下:NaCN+NaClONaCNO+NaCl2NaCNO+3NaClO+H2O2CO2 t +N2 t +2NaOH+3NaCl该方法处理含氰废水效果好、设备简单、便于管理、生产过程中 易实现自动化。其缺点是:pH控制严格;处理后有余氯;发生的 氯化氰气体毒性很大,不服安,而且不克不及去除铁氰络合物, 设备腐蚀严重,运行费用高。(3)双氧水氧化法 该法适合处理低浓度含氰废水。双氧水氧化法的原理:在常温、 碱性pH = l011有Cu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用双氧水氧化氰化 物,反应生成的OCN-通过水解生成无毒的NH+,重金属离子生成4氢氧化物沉淀,铁氰络离子与其它重金属离子生成铁氰络合盐除 去。HO 氧化法的缺点是: HO 价格较贵,来源缺乏;处理成本较高2 2 2 2(接近碱氯法);运输、使用有一定危险。 此外,对实验室含氰废液还可用以下方法处理: 首先将含氰废液CN-转化为Fe (CN) 4-然后倒入水槽,再用大量水6冲洗水槽。具体操纵是在每 200mL 废液中加入 25mL10%NaCO、2325mL35%FeSO7H O溶液,搅匀,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准水槽的 42下水口倒入,并用大量水冲洗。此法所用的试剂是实验室经常使用 试剂,容易找到,其价格低,特别适合实验室使用。含氰废水处理方法较多,实验室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废水处理方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处理含氰废液的注意事项(1) 因有放出毒性气体的危险,故处理时要慎重。操纵时最好在通 风橱内进行。(2) 废液要制成碱性,不要在酸性情况下直接放置。(3) 对难于分解的氰化物(如 Zn、Cu、Cd、Ni、Co、Fe 等的氰的络合物)以及有机氰化物的废液,必须另行收集处理。(4)对其含有重金属的废液,在分解氰基后,必须进行相应的重金属的处理17。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