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反复吟咏,熟读成诵。2、细细品味,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课型设计】品读课。【预习要求】了解作者及“曲”的有关常识。【教学设想】马致远的这首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全文仅5句,28字,纯用白描勾勒景物,但却做到了简约与深细相依,静景与动景相映,景色与情思相融。教学中为避免空洞、枯燥的讲解,宜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诵读、配画、改写等形式来学习课文,让学生在读、画、说、写中受到熏陶,培养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就是曲。唐诗、宋词、元曲互相辉映,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有谁能说说有关“曲”的常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并小结,之后投影关于“曲”的常识。关于“曲”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它是配乐歌唱的诗。曲有散曲与剧曲之分。只供清唱吟咏之用,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叫散曲;进入戏剧的唱词,称剧曲。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天净沙。秋思就属散曲中的小令。二、诵读,整体感知内容1、课题及作者:课题由两部分组成,与词相似,“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即“秋的思念”。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有“曲状元”之称。这首散曲是他的代表作,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2、学生自由诵读:提示:朗读应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悲同喜。3、检查诵读情况:通过抽读,小组读了解情况,并对误读的地方予以更正。4、听范读。5、给这首曲配一幅画:激趣:有个词叫“诗情画意”,说的是具诗画的意境,诗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往往融会在一起,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你一定能用你手中的笔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间笔画)。学生动笔绘画,教师巡回观察。完成后让学生互评优劣,并对优胜者予以表扬。出示教师的简笔画。(投影在大屏幕上)6、熟读成诵。三、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和奇特的表现手法1、思考:曲中哪些语句写景?写了多少种景物?(用“_”画出),并用“()”括出这些景物特征的修饰语。文中哪句抒情?抒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怀?它与曲中的景物描写有何关联?2、品味语言,体会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手法:作者写景,既不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语言凝练,言简意丰,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翱游其间。让学生用“从_(词或句)中,我感受到了(看到了或想到了)_”的句式说话,品味意境,填补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或用“我认为_用得好(或写得好),好在_”的句式说话,体会其奇特的表现手法。学生可能有如下答案:从“枯藤老树昏鸦”这句的景物描写中,我仿佛感受到了秋的凋零和凄清。深秋时节,藤蔓枯萎了,树叶飘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树梢上乌鸦凄厉的叫声,更增添了悲凉凄楚之感从“古道西风瘦马”这句的景物描写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长途跋涉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枯黄连天的野外艰难行进,一阵冷飕飕的秋风袭来,使他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倒抽了一口凉气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中,我仿佛感受到了这位游子在异域他乡的痛苦之情。此刻,太阳快要落山了,乌鸦也归巢了,他却不知家在何处,也不知。该向何处去,任马追着落日,漫无目的地行进一股忧郁悲怆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令他肝肠寸断,痛苦不堪我认为“枯、老、古、瘦”这些表现景物特征的修饰语用得好,好在它们表现了深秋时节这些景物的特征,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极具表现力。如一个“瘦”字写出了马的孱弱。疲惫无力,那骑在马上的人呢?对于想象力丰富、语言有独创性的学生要及时表扬。3、教师在学生将这首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挖掘够了基础上让学生动笔写。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写景、抒情散文。要求:紧扣原作,展开想象,尽量填补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4、当堂抽查学生的改写,并作评价。四、课堂练习1、比较阅读:将*与刘禹锡的秋词作比较。(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不强求说法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提示:可从以下三方面比较:体裁不同;所抒之情不同;表现手法不同。2、填空:_独在异国,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不好受。感叹之中,脑海里浮现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_,_”。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2一、教学目标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3、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4、初步具有创造能力。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二、重点难点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三、教学设想1、以朗读训练为重点,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2、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风,学会学习。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进中学以来初次学习古诗,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朋友,聚集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古诗,请大家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的第十五课古诗十五首。从现在起,我们就是亲密的合作伙伴,愿我们合作愉快,合作成功!朋友们,有信心吗?)我们的课就要开始了,请先听一段音乐,放松放松。(放第一框听音乐)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这曲子是愉快的,还是悲伤的?(学生谈感受。)引:你认为怎样的人可能有这样的心境?(失意的人,远离家乡的游子,如马致远)对!真聪明!说到马致远,就说到正题上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我们说说马致远,谁来?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放第2框)师:我还知道,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的“曲”。下面说说“曲”这种文体: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放第3框)2、理解这首小令的意思(1)指导学生朗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有专家说,读书是与作家对话。总之,读书是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以朗读来走进马致远,亲近这位名家,读懂这片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放第4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师: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大家喜欢吗?我们感受一下。(朗读)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试一试。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试一试。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2)感受它的意境美师:下面我们感受它的意境美。提示:怎样的景、怎样的人?怎样的情感?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请同学们散读一遍课文,说说你头脑中有怎样的画面?请以“我仿佛看到了”为开头,说说诗句在你头脑中再现的画面。如果学生有困难,举例:“枯藤”、单说“藤”的形态是多样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体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的藤、毫无生机的藤,于是枯藤这一意象渲染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同学们可以类推。学生可能再现出的画面有: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j?)而行。喔,同学们描绘的就是一幅悲凉的秋景图。师:请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画面?即画中有怎样的人,传达出怎样的情感?明确:人们常说,“所有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请大家齐声诵读,让我们将景语化为情语,体验体验游子的悲苦与心酸。(朗读)师:通过朗读,真正体验到了作者穷迫潦倒,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的凄苦情思,感受到了作品的崇高与悲剧美(3)拓展引:感受了这首小令的意境,我们来运用运用。A下面的诗句都是写秋的,请选出与天净沙秋思意境不相同的一项:(放第5框)a沅江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B、选出画面的意境与天净沙秋思相同的一幅:(展示画面)(放第6框)3、创造性阅读:(1)点拨:美是具有启示性的。天净沙秋思充满了空白和不定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想象空间,请听听朗读,你能够想象和联想些什么?(放第7框)(2)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我们分为六组,各选一个执笔,中心发言人,选取以下的一个问题,研究学习,把结果写出来。老师为你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这里,人人都是创造者,大家要有充分的信心。提示:可说说你最喜欢原作的哪一句,为什么?还可说说原作结构、某种写作手法好在哪里?还可将原著改写成散文,如景物,可作细腻描绘,人物可想象他颠沛流离的生活细节,可想象他的外貌、神态、心理等;也可将原作改作画面;也可给原作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还可以联想自己或他人的一段与原作类似的思念家乡的经历。也可联想出一两句古诗(或者与原作的意境相同,或者表达的情感相同)。总之,合理想象,大胆创新,努力丰富原作的内容,让作品的生命在每一位同学那里得到延长。讨论开始,时间10分钟。(3)交流:以上问题有可能需要教师补充的有:寓情于景运用景物,创造一个十分典型的环境,深秋的黄昏,野外一片寂静,几只归巢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