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不断增强 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他指出,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 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内涵、精神实质、 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要不断深化对科学 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中心问题,是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要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第一要 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一是要把握发展的中心地位。*报告强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 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 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只有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才能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 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展问题。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我们党就把 经济建设确定为党执政后的中心任务。党的八大全面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邓小平同志总结国内外社会 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江泽民同志反 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改革开放 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展现出蓬勃生机,是与我们党始终扭住发展不 放松、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分不开的。科学发展观继承我们党关于发展问 题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 解发展难题,深化了对发展这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性问题 的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二要把握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胡锦 涛同志强调,“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 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 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 任务。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要发展经济。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 用,而且符合历史进步和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三要把握发展要尊重规律、讲究效益。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从社会生产各个部 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的联系,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的联系 中把握发展。发展既包括物质也包括精神,既包括经济也包括社会,既包括人也包 括自然,既要看局部和眼前也要看全面、看长远。发展要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创 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 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 向发展的新的调整时期。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 整体素质,确保实现党的*提出的发展目标。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切 实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应对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切实提高我国 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在国际分工中取得有利地位,实现既通过 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四要把握发展关键是要抓住机遇。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失去机遇就很难实现 发展的突破。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真正的发 展机遇是不多的,要珍惜机遇、善于抓住机遇。正是因为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为 指导,很好地抓住了 90年代国际和平发展、世界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 济结构调整以及国内改革开放深化、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才使我国经济社 会获得了巨大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尽管国际经济 政治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国内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但从整体上说, 我们面对的形势依然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多于不利。只要我 们善于抓住机遇,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坚持正确的政策,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 分地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把社会生产 力提高到新的更高水平。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 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概念,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的认识。深刻领会科学发展 观,必须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一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核。科学发 展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强调社会主义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深刻反映了时代进步潮流和历史前进方向,是我们党执政理 念的重大转变和创新。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进一步丰富了代表人民 群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的认识。科学发展观一切内容都贯穿以人为本的要求,都以以人为本作为逻辑起 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与其他发展观最根本的区别,科学发展实质上就是坚 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才能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 质和灵魂。只有把握以人为本才能真正领会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二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 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 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 以人为本,主张人民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 题;主张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主 张人民是发展的受益者,发展的成果应当惠及全体人民,回答了发展的目的是什 么,发展成果“归谁所有”的问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归人 民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三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实现以人为本,就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 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引导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 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 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 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 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改 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 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要着眼 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 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 社会。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发展,不是不计代价、竭泽而 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理解和把握 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一要把握什么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 观的根本原则和总体要求,体现了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方针,是一系列的基本观 点、方针政策和战略思路的依据。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而不是片面 的、局部的、不平衡的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各个环 节的发展要有机衔接,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的发展要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是指发 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全面 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 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速度和 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二要把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 密切联系。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就缺乏物质 条件。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 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 能顺利进行。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 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社会建设提供 有利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同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社会,是人与自然 相和谐、持久永续发展的社会。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解决经 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促进社会公平、缩小社会差距、完善社会保障、 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才能妥善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近 期利益和长远利益、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系,真 正构建起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才能实现经济发展 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和谐发 展、永续发展。三要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一要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努力实 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 高,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 大进展。二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公民政 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服务 能力显著增强。三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要加快发展社 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 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 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五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 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循环 经济较大规模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使 我国成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 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具体体现和科学运用,是指导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深刻 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理解和把握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一要把握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新中国建立 以后,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从我国的实际 出发,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方针。1956年,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 针就是统筹兼顾,各得其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继续坚持统筹兼 顾的重要方针,并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